期中考试后第三天,儿9岁,三年级,告之我说,明天,要开家长会,老师说,必需要带一支笔。 其实不是家长会,没有往常的通告、总结、家长代表讲话。确切的说,这是一场考试,面对家长的考试,或者是一次调查。 题目简单,直接,都是生活中的小细节。 第一题是这样的家有藏书吗?有多少册? 有多少?不太清楚了摸了摸脑袋。 已经有好几年没逛过书店,也没有认真地读完一本书了这些年来,房子倒是宽敞明亮了些,但曾经梦想的书房,却最终泡了汤。家里那些书籍,刚工作那阵子买的现在被遗忘在角落里,满是尘埃。 随便填个数字罢,现在谁还正儿八经地坐在书房里看书啊,要想了解信息,电脑、手机里到处都是心里滴沽着。 没想到紧接着的第二题竟然是哪些书是读完的还记得主要内容吗?和孩子讨论过书里面的故事情节吗? 汗一下子掉了下来。 这些年来,把主要的精力都花在工作和孩子的培养上,没心思完整地读过一本书,也没有和孩子聊过多少书中的故事。 第三道题:陪孩子去过哪些地方,和孩子一起照过像吗, 第四道题:每周有几天,能和孩子共进晚餐?能和孩子欢乐时光? 第五道题:能说出孩子的几个同学?知道孩子最喜欢和最讨厌? 第六道题:埋怨过父母吗?有不讲原由的责骂过孩子吗?消极面对工作中的加班吗? 努力回忆着,这九年间,和儿子相处的点点滴滴,回味着,这些年来和儿子互动的频率,已然汗流浃背。 其实,题目都是和孩子互动的小细节,也留意了一下身边的家长,但很多家长,还是被难住了或者说是被震住了这些简单的试题面前,日常生活状态,孩子的生长和教育中所担负的角色定位,都一一出现进去了 交卷后,班主任走上了进台,一脸的意味深长: 与其说,这是一次考试,不如说是一次问卷、一项调查。其核心是孩子的生长中,作为孩子父母的会带给孩子一些怎样积极向的情绪,或者会给孩子带来消极的影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若是每天坚持阅读半小时,孩子也会拿起书本来,若在公共汽车上,给老人让座,孩子也会适时站起来,把位子让给老奶奶,若坚持每天对你爸妈送上一杯茶,有一天,孩子也会给你递上一杯温暖身心的茶。 其实,孩子的生长,就是拼爹妈”时代,但这个“拼”拼的不是一个积极向上的父母,不是一个以身作则的好榜样?拼的有没有为他培养一个好的习惯,不是和他建立了一个健康和谐的亲子关系?拼的为他打下了怎样的基础,为他指明了怎样的方向。 所以,结论是作为家长的给你孩子树立什么样的生活状态,将深层次影响着孩子的生长。话完了感谢你今天能参与这次活动,但愿你有启发,孩子的教肓方面,自己人生的旅程之中。 最后,班主任,面对我深深鞠了一躬。掌声如潮的响起来。 听到这儿,终于意识到孩子的生长过程中,自己的角色定位,很不到位。换句话说,自己很多时候只在意孩子的生长,而忽视了作为父母自身的提高,忽略了自身一言一行对孩子的潜移默化,耳濡目染。 这次考试,真的一下子考进入了灵魂深处,让我更明白了一个父亲对孩子的责任,幸运的这明白还不是太晚。 也许只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但对孩子来说,就是启蒙老师,就是生长过程的标尺和榜样,就是人生路上永远亮着的那盏灯。千万不要小看了自己的正能量,牵着的小手往哪个方向走,那很可能就是未来,明天。 所以,请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也别让我孩子,从我这里没有得到任何可“拼”资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