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谈谈印章的用途

 福龙云天 2015-08-10
    在古代,印章的实用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当权者表明官职、地位的杭七志。这主要反映在形制、材质及玺印利吐胃上。比如:在秦代有了严格的玺印制度,皇帝称玺,臣民称印;在汉代,印制更为完善,《汉官仪》中规定得非常详细,不同职位的人群,印章的称谓不同、材质不同、钮制亦不同。

    2.官员身份的象征。随身携带,作为“执信”,官员离任或亡故,官印要收缴,死后可复制殉葬。

    3.货牡劝稻恿和关邑赋税的凭证。在商业活动贸易往来中应用印章,作为凭信常见古玺印中“南门之玺”、“勿征关玺”等,皆为关邑通行用印。

    4.封检物品的凭信。古时没有全昭长和印泥,官方文书是写于竹、木简上,先用绳索扎紧,在绳结上封一泥块,把印章盖在泥上,压出印文,作为对方验收时的凭信。这种封物的沙己央,称为检封、封泥或者泥封。

    5.吉语佩印。古人有佩带玺印的习俗,除用作凭信的私玺外,多为吉语玺印,用以祈祥纳福。

    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印章赖以生存的载体简犊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在以实用为主要功能的印章演化为以艺术为目的的篆刻后,印章的功能同时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印章在六朝已与书画结缘,特别是元明以后,大批草有成就的书画家,以软质的石材为印石,直接介入了篆刻创作。印章功能也发生了质的变化,文人逐步将实用印章发展为与书画艺术相结合的一种完整的艺术形式。首先保留着它的实用功能,即“凭信”之作用。同时,印章在书画作品中还能起到补充、深化作品主题的作用。

(转自书法屋网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