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梅国强.柴胡类方辨治消化系统疾病举要

 寂寞在繁衍 2015-08-11

梅国强,男,现为湖北中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著名伤寒专家,是全国第三、四批师带徒指导老师。梅国强从医40余年,早年曾师从湖北名医洪子云,其治学生涯中,尤对《伤寒论》、《温病条辨》等经典著作研究精深,擅用经方辨治临床各科疑难杂病,用药精纯,效果显著。现将梅教授应用柴胡类方辨治消化系统疾病的经验总结一二,分述以下。

1  胃胆并病,小柴胡合小陷胸合方

梅教授认为,消化系统疾病,涉及肝胆、脾胃诸脏腑,新感内伤、虚实寒热错杂。经方虽药证明确,配伍精当,但今日之时移世易,古今疾病难同,故主张复用经方,以治疗复杂之病,以补单一经方难以为功者之缺憾。其复用之原则大体如下:(1)上下病情歧异;(2)脏腑病变不同;(3)兼证明显;(4)表里寒热不一。其常用方如小柴胡合小陷胸,名柴胡陷胸汤,主治少阳经气不利、胃气不舒证。以柴陷汤举例,梅师运用此方辨治消化系统疾病指标有四:(1)胃痛(或剑突偏左、偏右)痞结疼痛或兼胸胁疼痛;(2)少阳或阳明经脉所过之处酸楚疼痛;(3)脉弦、缓、数;(4)舌绛或红,苔薄白或厚或黄薄、黄厚,或兼见咳嗽、胸闷,胸胁痛。病案举例:王某,女,45岁,有胃病史8年,胃镜诊断为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疤痕、充血糜烂性胃窦炎、返流性食道炎。就诊见胃脘痞胀疼痛,按之痛甚,胸骨后灼热甚,胁胀,纳少反酸、口水多、喜唾,脉沉弱,舌红。初观脉症,似属中阳不足、脾运失常。梅师分析:中阳虚者,舌质一般偏淡或为常舌,今反红者,与中阳虚不符。大凡痰热(湿)内阻,则阴阳气机运行不畅,乃喜唾而脉沉弱之根由。从经脉而论,胃与胆之经脉皆从缺盆,下胸中贯膈,与食道相近,故有内在联系。且少阳走胸胁,故辨属痰热中阻,少阳经脉不利。方以小柴胡合小陷胸汤化裁,处方:柴胡10g,黄芩10g,法夏10g,全瓜蒌10g,黄连10g,吴萸5g,枳实20g,炒川楝10g,玄胡10g,郁金10g,片姜黄10g,乌贼骨15g,广木香10g,砂仁10g。共治7周,诸症消失。分析此案,梅师认为,食道炎较之胃炎或溃疡更为难治,若能在所用方中兼顾少阳,则治法更易取效。

2  少阳气郁经脉不利,选用柴胡桂枝汤

胆腑属木,胃腑属土,在病理情况下,胆气郁结过盛,可进而克害胃土,一般患者来诊,常胆胃俱病,医家常以疏肝和胃法。然梅师素喜用柴胡桂枝汤,其认为本方之原意,诚为外感病立法,然从主证、病机、经脉等加以引伸,则“心下支结”,可视为木邪犯胃之结果,“支节烦疼”可视为经脉不利之结果,故少阳气郁,兼犯胃腑,伴见经脉不利者,选用柴胡桂枝汤甚妙。病案举例:李某,男,38岁,胃脘痞胀,以夜间为甚,偶尔隐痛,饮食减少,两太阳穴胀痛,四肢酸软,大便溏稀,日行1至2次,小便黄,右上腹压痛,脉弦缓,苔白略厚。析其病机,基本与肝木犯胃相符。处方:柴胡、法夏、太子参、桂枝、白芍各10g,炙甘草6g,生姜、大枣各10g,枳实20g,焦术10g,厚朴10g。若胁下胀满不适者,去大枣,加煅牡蛎、橘叶、郁金;胃痛重者,加九香虫、片姜黄;肢体酸麻寒痛重者,加干姜。如此调治1月,诸症消失。

3  三焦湿热,主以小柴胡合蒿芩清胆汤

针对手足少阳合病所致消化系统疾病之因,梅师认为:《伤寒论》有少阳病,其病位大抵在足少阳胆,《温病学》有三焦湿热证候,病变中心在手少阳之壅滞。临床中消化疾病辨属手足少阳者,以三焦湿热者多见,梅师认为,此证四季皆有,夏秋为多,论其本源,为湿盛之体,加之外感,邪传少阳,以致足少阳与三焦同病。其症可表现为以下几方面:(1)寒热现象;(2)足少阳症状,如胸胁苦满,胸满胁痛,口苦咽干目眩,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等,但见一二症即可;(3)手少阳三焦湿热症状,如脘痞呕恶,胸痞胁胀,腹胀便溏,或腹泻,或初硬后溏,或软便而排出不爽,小便短赤,口干而饮水不多,或口中粘腻,或带甜味,舌苔黄润,黄厚腻,黄滑,或苔白质红(或绛)等,亦不必悉具。以上三方面,宜综合分析,无论病之长短,须察是否有手足少阳之征象。治宜和解清宣、分消走泄。方以小柴胡合蒿芩清胆汤化裁。病案举例:某男,76岁,形瘦面色苍,患肝炎、胆囊炎、胃炎多种疾患。诉恶寒发热四月余。初似感冒,因疗效不佳而多方求医,现症:低热,左胁下隐痛不休,无明显压痛,默默不欲饮食,神疲乏力,口中粘腻而泛涎沫,晨间口苦,头昏目眩,小便黄赤,大便先硬后溏,排便窘迫,脉弦数,重按无力,舌根白厚腻苔满布,尖、心部剥脱无苔,舌质胖嫩,边有齿痕。处方:青蒿10g,柴胡12g,黄芩、法夏、陈皮、竹茹、枳实各10g,云苓15g,碧玉散12g,生姜6g,泽泻10g,鸡内金10g。服上方4剂,寒热退尽,投以轻通灵之品,化湿而兼益胃,调理月余而愈。

以上是梅教授应用柴胡类方辨治消化系统疾病的部分经验,同时,梅教授以为,消化系统疾病,病程长短不一,但以延绵难愈者居多。梅师治疗此类慢性疾患认为其非外感急症可比,多注重审证思辨过程,对因实致虚的消化系统慢性痼疾,如肝硬化腹水、糖尿病合并胃炎、胆囊炎、心血管疾患合并胃炎,均以和缓为法,提出“诸虚百损,实邪内结,和缓图之”之观点。除肝硬化外,对慢性肝炎、心血管疾病合并消化道疾患,梅师多主张汤剂前期治疗,病情稳定后,再以丸剂调治,“丸者,缓也”,对慢性消化系统疾病颇为适合。

因此,对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的选方用药,柴胡类方比较常用,但应该以辨证论治为前提,则疗效更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