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旋覆代赭汤在临床上的运用

 donglvcun 2015-08-12

???????????

旋覆代赭汤在临床上的运用 郭华杰 山西介休铁路医院中医科(032000)  旋覆代赭汤是著名中医张仲景所著《伤寒论》 ,主治汗、吐、下后,表已解而中气受伤,痰湿不化,胃气虚而上逆,以致心下痞硬,噫气不除之证。临床一般用于外感热病后痰浊中阻,虚气上逆及内伤杂病中由于中气虚弱,痰湿偏胜,肝气上逆所致的反胃、呕吐、呃逆、噫气、痰气、妊娠呕吐等。作者在临床上凡遇肝气肝阳并亢所致的咳喘、高血压、眩晕、吐血、及肝气入络而致腰痛不能俯仰,均应用旋复代赭汤治疗,亦有良效。现介绍如下。 1 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 患者田某,,67岁。长期反复咳嗽,咳痰量多色白,呈泡沫状易咯出,伴喘息胸闷、食少,舌苔白,脉弦滑。双下肺闻及大量中小水泡音及散在干鸣音,胸部X线显示慢性支气管炎改变,患者每年入冬受凉即发,每年住院治疗23,均以抗生素、激素、平喘药物控制,但愈后易复发。辨证为脾胃素虚,痰湿内盛,并兼见肝气偏亢,肺失清肃,给予旋覆代赭汤加苏子降气汤治疗,以加强益气平喘,降逆化痰之功。处方:旋覆花(包煎)15g,代赭石(先煎)30g,陈皮10g,人参(另钝煎服)、苏子、当归、生姜各9g,炙甘草、前胡、厚朴各6g,肉桂3g。每日1,连服7剂后,患者咳嗽渐平,咳痰减少。查两下肺中小水泡音消失,可闻及散在的干鸣音,再以原方调治月余,咳喘平,咳痰无,病情稳定,无复发。1年后追访,身体健康,无复发。 2 患者,朱某,,40岁。主因鼻出血不止,经西医棉球压迫止血及静点立止血不效而就诊。症见胸肋引痛,面红,烦躁易怒,不寐心悸,舌质红,脉弦细数,考虑为肝经气火上升,而络损血溢不复。故治以旋覆代赭汤镇逆平肝止血,并酌加清肺宁络,凉血止血之药,方如:旋覆花(包煎)、白芍、旱莲草、茜草、女贞子、藕节各15g,生地20g,代赭石(先煎),茅根各30g3,1剂。2剂后,鼻血止,所有不适均减轻。气为血帅,血随气行,止血当先顺气,顺气当先镇降肝气之冲逆,旋覆花、代赭石能下气镇逆,平肝止血,故为止血之要药,其理在此。 3 患者张某,,56岁。主因眩晕不能视物而就诊。查血压14??13.3kPa,伴耳鸣, 心、饮食不馨,面红身热,失眠多梦,舌淡、苔白腻,脉弦。经给予卡托普利片25mg,3??d,效不佳,仍眩晕,如坐舟车,复查血压100kPa。辨证属肝阳,肝气并亢所致高血压,给予旋覆代赭汤镇逆潜降,酌加滋阴柔肝潜阳之药。方如:旋覆花(包煎)、半夏各10g,代赭石(先煎)、白芍、丹参各30g,甘草6g,牛膝、白蒺藜、钩藤(后下)12g,磁石(先煎)、珍珠母(先煎)20g5剂后,眩晕平。血压1kPa,给予卡托普利25mg,3??d,尼莫地平20mg,1??d,血压控制稳定,随访3月眩晕未复 发。 4 腰扭伤 患者韩某,,32岁。因岔气而 突发腰痛不能俯仰转侧。用活血止痛胶囊5,2??d,无效,考虑为岔气后肝气窜络,为肝气入络而致的腰痛不能俯仰转侧,给予旋覆代赭汤,舒肝和络,酌加理气活血止痛及补益肝肾之药。方如: 代赭石(先煎)30g,枸杞子15g,旋覆花(包煎)、杜仲、川断、狗脊、桃仁、当归、赤芍各10g,白芥子、制乳没各6g7,2??d,水煎服。药后患者腰痛逐渐消失。 故综上所论,凡属肝气、肝阳并亢的疾病皆可以用旋覆代赭汤治疗。 (收稿2004205210;修回2004208220)   血府逐瘀汤临床治验 姬淑萍 姬淑芄 西安现代农业综合开   发区职工医院(710021)    血府逐瘀汤源于《医林改错》,王清任以“血 府”(膈膜以上)命名的方剂。《素问?脉要精微论》说:“脉者,血府也”。血府逐瘀汤用桃仁、红花、川芎、赤芍,活血祛瘀,配合当归、生地活血养血,使瘀血祛而不伤血;柴胡、积壳、疏肝理气,使气行则血行;牛膝破瘀通经,引瘀血下行;桔梗入肺经载药上行,使药力发挥于胸;甘草缓急,通百脉以调和诸药。本方治疗疾病的范围,不仅限于膈膜以上,凡脉道阻滞,瘀积之病症,均可根据病之所在部位,加减而获效。笔者在临床上将本方应用于脑外伤后综合征、脂肪肝、不孕、血瘀发热、乳癖等症,均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特举例如下。 1 脑外伤后综合征 葛某,,45岁。2002 8301陕西中医2004年第25卷第11

4月以头痛、头昏、耳鸣眼花、精力不能集中半年,加重2d就诊。患者半年前干活从花棚上摔下,昏迷,在市某医院住院治疗月余,出院回家修养,头痛、头昏未停止过,时重时轻,一直服用西药止痛。刻诊:超力型体形,痛苦病容,哎声叹气,脉沉弦,舌紫黯。予血府逐瘀汤重用川芎、牛膝,7剂后症减,7,头痛、头昏轻微,耳鸣眼花已愈,但精力仍不能集中,原方减轻川芎、牛膝用量,加枣仁、菖蒲,经月余调理,病人临床痊愈,上班工作。 :本例患者,脑外伤后经住院救治,带药出院,用药时痛轻,停药痛重,日积月累,思想负担增重。古人云:“脑为元神之府。”本外伤瘀滞未消,又添气郁,元神之府为瘀困扰,而见头痛、头昏,耳鸣眼花等症,用理气化瘀,后辅以安神定之品治疗志而告痊愈。 2 脂肪肝 吕某,,44岁。于20032 初以恶心、厌食,乏力,右上腹不适半月加重2d就诊,曾作胃镜,未见异常,肝功化验正常,B超所示“脂肪肝”,触按右上腹有憋闷、恶心感觉,舌红苔腻,脉弦。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山楂、首乌、茵陈、青皮,7剂。该患者为厨师,嘱其少食酒类及高脂食品,更需加强锻炼。7剂后,恶心、厌食、乏力症均减,守原方服半月,临床症状基本消除,再用上方为散,每日两次,每次冲服散剂6g,调理半年后,B超复查脂肪肝消失。 :脂肪肝,现代医学病名,据本病症可属中医的“胁痛”、“痞满”、“积聚”等范畴。首当理气消积,化血化瘀,笔者凡遇此类病症,用西药收效甚微者,改用中药而取得可喜效果。 3 刘某,,27岁。199212月就诊。已婚4,同居未孕,询知家中不和睦,爱生闷气,经期不准,50d1,1月数至,经血色黯有块,不畅,小腹疼痛拒按,腰酸困,经期小腹有冷感,舌略紫、苔薄白,脉沉弦。予血府逐瘀汤加艾叶、官桂、炮姜。如是治疗,调理数月,月事依时,妊娠足月生子。 :女子不孕,多有月经不调之症。如《济阴纲目》引楼氏语云:“每见妇人之无子者,其经必或前或后,或多或少,或将行作痛,或行后作痛,或黑、或紫、或淡,或凝而不调,不调则气血乖争,不能成孕矣”。本病例,情志不遂、肝郁气滞、积气成瘀、月经紊乱、不能成孕,经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而达到 经通,月经得以改善,终有种子。 4 血瘀发热 武某,,39岁。20006月初宫外孕术后,出现发热20余天不退,体温高达41,每日午后,热势上升,至早稍降,曾做结核菌试验为阴性,一直用抗菌、退热治疗,发烧并没有减退。刻诊:患者伤口??期愈合,盗汗,胁下不适,腹痛似有结块,口不渴,大便自调,小便亦利,舌色黯,脉弦涩,方用血府逐瘀汤加牡蛎、鳖甲。连服1周后,热势下降,余症均在,再服半月病人热退,除盗汗外诸证基本消失,原方减量加黄芪,7,告愈。 :发热一症,原因很多,有表热,有里热,有虚热,有实热,有食积发热,有血瘀发热,只有细心辨别,追根求源,才能做出正确判断。瘀血发热,坚持用活血化瘀之方,临床瘀祛热退,诸症皆愈。 5 薛某,,26岁。20039月初 诊。两乳房发现结块半月不消。刻诊:触之两乳上 方各有数个1cm2cm大小圆形块状物,有触痛,舌红、苔薄白,脉弦紧,给予血府逐瘀汤加穿山甲、丝瓜络。6剂后,结块软化变小,守原方再服6,结块模糊,条索状乳络明显。改服逍遥丸10余天,临床痊愈。 : 《外科正宗》曰:“乳癖乃乳中结核,形如丸卵,或重坠作痛,或不痛,皮色不变,其核随喜怒消长,多由思虑伤脾,恼怒伤肝,郁结而成”。本例症为气滞血瘀,瘀积初形,药中肯綮,随之气消,瘀积除,临床告愈。 (收稿2004204218;修回200420822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