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化痰消瘀:破解顽固性高血压难题

 cys1 2015-08-15


小编导读


顽固性高血压是临床上的一个难题,这种病症不仅特别难以治疗,而且容易导致多种并发症。那么,对于如此可怕的高血压病,有什么治疗的好方法?请跟随小编往下看。


肝肾亏损风火煽,痰瘀凝滞降压难;

调补脏腑平风阳,取效尤重化瘀痰。


肝阳偏亢,痰瘀阻络案


王某,男,50岁,河北省石家庄市人。2009年10月20日初诊。

主诉:头晕反复发作8年,加重1月。

现病史:8年前出现头晕,劳累后加重,在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高血压病。8年间先后服用卡托普利、吲达帕胺、氢氯噻嗪片,血压可控制在130~140/80~90mmHg之间。近1月来,服上述3种西药后仍头晕,胸闷,心烦,失眠,不思饮食,舌红有瘀斑,苔黄腻,舌下静脉显露,脉沉细滑。测血压150/100mmHg,心率65次/分,律齐,心音低钝。西医诊断:顽固性高血压。

中医诊断:眩晕。

辨证:肝阳偏亢,痰瘀阻络。

治法:平潜肝阳,祛痰化瘀。

方药:龟板20g(先煎),天麻12g,钩藤15g(后下),夏枯草15g,菊花10g,白蒺藜15g,泽泻30g,川芎12g,丹参15g,川牛膝15g,海藻15g,昆布15g,莱菔子15g。7剂。水煎,早晚服。嘱:西药暂维持原量。

二诊(10月27日):头晕、心烦减轻,食纳增加,仍失眠,多梦,尿量增多,血压波动在130~135/80mmHg,舌暗红,苔薄黄腻,脉沉细。继守治疗。上方去海藻、昆布;加水蛭5g,丹参15g。7剂。水煎,早晚服。

三诊(11月4日):头晕消失,心烦失眠好转,全身无明显不适,血压控制在120~130/80~90mmHg,舌淡红,苔薄黄,脉沉细。调整方药,10月27日方加夜交藤30g,桑寄生15g。18剂。水煎服,前12剂,每服6剂,停药2天;后6剂,每剂煎完装袋2袋,每晚服1袋,服12天。停服吲达帕胺。

四诊(12月4日):遵医嘱服药期间无眩晕,睡眠良好。西药服用卡托普利,每次12.5mg,每日2次;氢氯噻嗪片,每次25mg,每日1次。血压控制在110~130/70~90mmHg之间。


风阳上扰,肾虚络瘀案


张某,男,60岁,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高桥镇人。2010年6月20日初诊。

主诉:头晕、头痛10余年,加重6月。

现病史:患高血压病10余年,前6年服用复方罗布麻片,每次2片,每日2次,血压可控制在正常水平。近4年来服上药无效,改服尼莫地平、依那普利、氢氯噻嗪片,血压控制在130~140/70~80mmHg之间。近6月来,服用上述3种药仍头晕、头痛,尤以服药半小时后头晕明显,颈部不适,每于情绪变化而加重,伴眼睛干涩,腰酸困倦,颜面潮热,心悸,失眠乏力,舌红,少苔,脉细数。测血压160/100mmHg。

西医诊断:顽固性高血压。

中医诊断:眩晕。

辨证:风阳上扰,肾虚络瘀。

治法:清化风火,补肾化瘀。

方药:半夏10g,天麻10g,钩藤15g(后下),夏枯草15g,白蒺藜15g,川牛膝15g,川芎15g,鳖甲20g(先煎),地骨皮15g,丹皮12g,泽泻20g,豨莶草15g,蜈蚣2条。12剂。水煎,早晚服。嘱:停服尼莫地平。

二诊(7月5日):头晕、头痛,腰酸困倦减轻,颜面潮热消失,眼睛干涩,血压降为140/100mmHg,服西药半小时后仍有头晕、心悸、失眠。舌红,苔薄黄,脉细数。上方去地骨皮、丹皮;加菊花10g,杜仲12g。12剂。水煎,早晚服。停服依那普利、氢氯噻嗪,换服缬沙坦胶囊,每粒80mg,每日服1粒。

三诊(7月29日):头晕、心悸消失,偶尔头痛,失眠好转,服缬沙坦未出现头昏,但心烦易怒,偶尔腰酸。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血压为130/90mmHg。风火平息,肾阴不足。治从补肾平肝,化风通络。方药:

鳖甲20g(先煎),杜仲12g,桑寄生15g,天麻15g,夏枯草15g,白蒺藜15g,枸杞10g,菊花10g,栀子12g,白芍20g,郁金12g,水蛭5g。18剂。水煎,早晚服。每服6剂,停药2天。

四诊(8月22日):腰酸减轻,头晕未出现,偶尔有耳鸣,余无明显不适。自测血压在130~140/70~80mmHg之间。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上方续服14剂,隔日1剂。同服缬沙坦胶囊,每日80mg。

五诊(9月20日):血压已控制在120~135/70~90mmHg。嘱:上方可服1月,用法不变,并调畅情志,低盐饮食,坚持服药。


阴虚阳亢,痰湿滞络案


张某,女,54岁,住陕西省咸阳市某家属院。2012年2月21日初诊。

主诉:头晕3年,伴眼干、失眠、颜面发热3月。

现病史:患高血压病3年,血脂异常2年,常服硝苯地平缓释片,晨服1片(每片5mg),卡托普利日服2片(每片25mg),倍他乐克日服2次(每次25mg),辛伐他汀日服1次(每次10mg),血压可控制在135/90mmHg。但近3月眼干涩,服药半小时后面部发热,头晕明显,全身憋胀不适,少寐,纳差。2周前停服硝苯地平缓释片、卡托普利,面部发热好转,但头晕加重,测血压160/110mmHg。查血脂:总胆固醇5.83mmol/L,甘油三酯3.3mmol/L,低密度脂蛋白3.82mmol/L。舌红,苔白厚腻,脉细弱。

西医诊断:①顽固性高血压;②高脂血症。

中医诊断:眩晕。

辨证:阴虚阳亢,痰浊滞络。

治法:滋阴平肝,化痰利湿。

方药:龟板15g(先煎),白术15g,天麻15g,钩藤20g(后下),白蒺藜15g,决明子15g,青葙子15g,菊花10g,郁金10g,海藻30g,昆布15g,泽泻20g,炒莱菔子15g。12剂。水煎,早晚服。西药改成缬沙坦胶囊,每日1粒,每粒80mg;吲达帕胺,每日1次,每次2.5mg。

二诊(3月6日):服上药后头晕消失,全身憋胀减轻,但眼干涩,失眠多梦,血压135/87mmHg,舌红,苔薄白。守法治疗,上方去白术、郁金;加枸杞12g,夜交藤30g,酸枣仁30g。12剂。水煎,早晚服。停服降压西药。

三诊(3月20日):服上药后头晕未出现,眼干涩消失,失眠好转,食欲尚可。自诉血压降至正常,测血压130/85mmHg;查血脂:总胆固醇5.32mmol/L,甘油三酯1.82mmol/L。


风痰阻络案


刘某,男,47岁,陕西省咸阳市某银行职员。2014年2月13日初诊。

主诉:常感头晕10年,加重半年,伴心烦、失眠。

现病史:有高血压病史10年,近3年常感头晕,心烦失眠,血压在160~170/100~110mmHg,常规服络活喜、倍他乐克、寿比山,血压可稳定在135/100mmHg,近半年服上药后,血压在150/100mmHg左右,头晕不重,伴有心悸,失眠,口干,大便干。舌质红,苔薄白,脉沉弦细。

西医诊断:顽固性高血压。

中医诊断:眩晕。

辨证:风痰阻络,兼胃阴不足。

治法:化痰消瘀,兼养阴导滞。

方药:半夏10g,川芎15g,钩藤15g(后下),白蒺藜15g,龟板15g(先煎),泽泻15g,炒莱菔子15g,枳实30g。7剂。水煎,早晚服。嘱:可减络活喜。

二诊(2月20日):头晕消失,口不干,大便通畅。测血压3次,均为130/90mHg。舌红,苔薄白,脉沉弦细。上方去石斛,枳实减量至20g。18剂。水煎,早晚服。每服6剂,停药2天,巩固疗效。嘱:减倍他乐克。

3月2日,患者电话告之:血压仍在130/90mmHg左右,头昏闷未出现。还在服中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