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历史的能力

 昵称2040955 2015-08-16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历史的能力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的真谛在于教会学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改革课程过于重视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也是现代教学理论的新思想,是当今世界各个学科都在探讨的课题,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最高境界。而对于历史学科,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让学生学会运用历史理论深入分析、认识、理解掌握复杂的、交叉的、矛盾的历史知识,并创造性地加以运用学生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在历史教学实践中我渐渐认识到要让学生真正发挥主体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培养学生课堂自主学习的能力,创设高效课堂

学生善用课堂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而这往往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唤起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因此,教师应像演员那样,善于运用语言、表情、动作等多种因素,牢牢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表现力,引导学生自主复述知识要点,找出问题的答案,并主动寻求记忆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另外,在课堂上教师应通过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来引导他们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在历史教学中,重大历史事件往往包括背景、经过、影响几大段的复杂内容,学生靠死记硬背效率不高。这就需要化复杂为简单,通过信息的加工重组,提取记忆要素。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借鉴语文学科的学习方法,如找出每一句的重点词,简化句子,概括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等。同时,还可以结合数学的“集合”概念,对各条信息按一定的程序进行分析重组,形成明确的知识框架。总而言之,在课堂上教师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以此来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并最终提高他们在课堂上自主学习的能力。

创设高效课堂,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利用课堂,使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从而自觉主动地完成课堂学习内容。

二、深化对教材知识的挖掘,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

在历史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对知识自主比较分析的能力,使学生将知识学实学活,并全方位、多角度地理解历史。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和利用教材的隐性知识。历史教材各部分的文字材料、图表等,首先直接反映相关部分的主题,体现为显性知识。同时,它们还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其它部分的主题,体现为隐性知识。在学习中要指导学生对隐性知识深入挖掘,进行知识的迁移。如讲述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时,可以让学生思考如下问题:从时间上看,罗马共和国、帝国分别相当于中国的什么时期?西欧在西罗马灭亡的尘烟中开始了封建社会,联想中国封建社会是何时开始的?二者相隔多长时间?教材中这类隐性知识不少,可作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开发的重要资源。

三、巧用历史材料,拓展知识来源

近年来,将史料引入教学与考试的做法,一直是历史教育改革中颇受重视的一环。相较于其它知识类型,历史知识一个很重要的特质即是其研究对象的不可再现,难以被直接观察。建构历史知识所需要的“证据”基本上来自过去所遗留下来的史料。在教学中应用史料,可以加强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直观印象,同时也可以提取更多的历史信息,拓展知识。

但史料毕竟是一种间接媒介,因此运用史料包含两项主要的工作:一是史料的鉴别,二是对史事的说明和诠释。落实在教学中,学生既要具备处理史料的“技能”(例如:鉴定真伪、提出有意义的问题而从中汲取资料、比较不同来源的史料、判断史料中的矛盾和偏见成分等等),也要掌握理解历史证据时牵涉到的各种概念。学习者真正学会一个技能或概念,不是教师单方面的谆谆教诲所能完全包括的,还涉及学生自己的独立操作,这也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要求。

四、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学生对历史教材中的某些观点提出的质疑,教师要正确对待。历史学科研究的不断突破创新,使历史教材带有一定的滞后性,特别是有一些历史观点和结论已经被新观点取代,但在历史教材上可能还没有体现出来。这就要培养学生大胆对教材的某些观点进行质疑的精神,在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和主张时,能自主地引用史实加以论证或驳斥。

此外,许多学生在学习和使用参考资料、做练习题时发现一些问题和矛盾,如辅导资料与教材有矛盾,或不同的参考资料之间有冲突,或习题的答案存有错误。教师要鼓励学生在使用这些资料时学会发现问题,并大胆地提出质疑,最后通过交流自主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五、开发学生创造性学习的能力

在教学中,学生要由被动转为主动,思考方位的转换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可以尝试让学生转换一下角色,站在教师或命题者的角度,动手设计一些能力训练题,这既是学生创造力开发训练的有益尝试,同时又可以加深对教师或命题者的认识和理解,对学习和考试都有很大益处。

鼓励学生对历史事物发表自己的观点或提出假设推理,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学生通过对史实的了解,必然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认识,进一步可提升到理性高度,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或论点。对教材中没有下结论或结论模糊的历史问题,可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独特见解或观点,并结合史实进行初步的分析和论证。同时尝试对一些历史事物的发展可能性作出大胆的推理和假设,可通过与之相类似的历史事物的对比、借鉴来提出问题,比如,假设甲午战争中国获胜,又该如何评价李鸿章和伊藤博文?如果袁世凯不告密,戊戌变法是否会失败?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的逆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得到了锻炼,无疑也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

总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是对学生放任自流,而是需要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较全面系统的学习和组织能力,更为关键的是,教师要把这些能力通过教与学的契合互动过程,逐步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能力。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成为具有独立思想、掌握独立方法的个体,成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时代骄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