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如何注重古诗词教法,提高教学效果

 昵称2040955 2015-08-16

浅谈如何注重古诗词教法,提高教学效果


学习古诗词是提高文学素养,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 “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 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但现在古诗词教学处于一个十分尴尬的状态,学生兴致不高,学习被动,效率低,这不得不引起我们反思。下面谈谈我进行古诗词教学的几点体会: 

、循序渐进,教学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

朗读既是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式方法,也是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主要手段。古诗文是凝练的语言艺术,内容高度浓缩,内涵极其丰富,需要反复朗读,才能了解诗意、体会诗情、领略诗境。朗读可以贯穿在整个古诗文教学过程中,教学要点是教师精讲品与读的要领,要让学生读熟读透,要在朗读中品味,要在诵读中领略诗境。为了使朗读过程更好的发挥其赏析及应有的指导作用,教师可以考虑从以下三方面入手安排相应的教学过程:

首先,教师要善于营造朗读教学情境

古诗写作年代离现在久远,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要让学生反复朗读,带着美好的感情投入朗读,尽情发挥合理的想象,在自己的脑海中建构出形象生动的诗词意象。在教学中教师可采用背景音乐、图像再现、视频剪辑等手段来营造一个富有情感共鸣性的空间,这样朗读者就可以更充分地亲近文本。如教学《念奴娇、赤壁怀古》一文,可先让学生欣赏《三国演义》片头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在音乐的伴奏中,歌唱家雄浑的歌声与课文相同的历史内容使学生未进入词境就产生了一种深沉厚重的历史感慨。学生们自然就会设想,一代文豪苏轼面对滔滔江水会抒发一种怎么样的情怀呢?这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欲望,然后在雄浑豪放的音乐伴奏下朗读此文,学生们就会沉浸在文本的情感氛围中。
     其次,教师要充分利用范读的榜样效应进行教学

名家范读、教师范读、优秀学生范读是古诗文课堂教学中的常见方式。教学中恰当运用名家范读,有助于营造艺术美的氛围;教师范读可以把自己对文本情感内涵的感悟传达给学生,并引发师生对话;学生范读是名家范读、教师范读的一种延伸,具有更强的平行影响作用。因此,在古诗文课堂教学中这几种范读形式必不可少。

、充分调动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联想和想象,都是学生积极进行深层次的学习实践过程,有助于学生理解内化相关的学习内容,并能够培养学生丰富多彩的情感体验和创新人格意识。在教学中,可以借用时下一些流行歌曲的曲子演唱诗词,如:《关雎》一诗可借用《小白杨》的曲调来演唱;或者欣赏已经谱好曲的诗词,如:《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无题》、《虞美人》等,运用音乐来调动学生学习诗词的积极性。运用挂图、诗配画等直观教学过程,有利于相应诗词内容的视觉形象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深入学习诗词的兴趣。如学习韦应物的《滁州西涧》,利用挂图中一叶扁舟停靠岸边而无人问津让学生深入体会“野渡无人舟自横”的韵味;学习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让学生通过: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等景物的描绘,充分发挥想象力,利用手中的画笔尝试再现“断肠人在天涯”的意境,体会主人公思乡凄苦的情怀。

      三、重视教法,主动探究 

      中学古诗词阅读教学和鉴赏训练是一种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因此对于传统诗词教学,我采取了批判吸收的态度,融入新课标主动探究的理念,具体做法如下: 

      (一) 知人论世鉴赏法 

      “知人论世”最早是孟子提出来的。他认为要理解作品,一定要对作者和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这才能与古人为友,才能体会出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因为诗词作品往往是作者个人经历,思想感情的外观。 

      “知人”就是要了解作者其人以及作者与作品的关系。诗人的生平、经历、境遇等都会在诗歌中有所体现,并形成诗人独特的创作风格和个性,决定着诗歌的特殊主题。如陶渊明的脱俗与田园情结,李白的大气豪放,王维的生活情趣,李清照的闲适与愁苦。 

       如在教《沁园春·长沙》这首词的时候,我先让学生收集诗词作者人身经历以及作品创作的背景,教师再进行适当的补充和讲解,从而让学生明白毛泽东是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大诗人。这是解这首词的一把钥匙。毛泽东缔造了中国的历史。他的诗自然也记录着历史,无论是行军途中还是战争间歇,生活有多热烈,他的诗就有多饱满。面对人生,他气吞山河,高唱“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他用自己的词作张扬了生命的美丽,为自己增添了人格魅力。 

      (二) 意象赏诗法 

      “意象”就是出现在作品中的主观感情的物象。意象在作品中以个体形式存在。多个个体联接起来的整体,便是我们常说的意境如李清照的词《声声慢》,抓住秋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等一系列典型意象来诉说词人受尽磨难与内心煎熬的凄惨心情,倾吐着词人哀愁凄苦、孤寂悲愤的内心感受。如果我们抓住这些意象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就可对这首词做深刻而准确的理解了。 

      (三)“诗眼”品析法 

      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用字,力求达到一字传神的效果。这种在关键处画龙点睛的字词,便是“诗眼”。在教学中,如果我们抓住解读诗词的关键所在,从而快速把握诗词大意,体会诗词营造的意境之美。如陶渊明《饮酒》的诗眼是“心远”二字,所有的内容都围绕着它。教师可以围绕“心远”,引导学生从“心远”入手来加深对这首诗的理解。陶渊明为什么能“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答案是“心远”。那么“心远”是什么意思?你认为“世俗”突出的表现是什么?是爱钱、爱权、爱名……诗人“心远” 的具体表现是什么?是弃官归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悠然”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悠然”是恬静、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人生态度。师生间的共同探讨品析,使学生对诗的主题有了更深的了解。 

      古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极其重要。要提高古诗词教学的效果还必须扬长避短,融入新课标主动探究的理论,不断探究创新,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丰富学生的诗词素养,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