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治肠伤寒(湿温)妙方

 学中医书馆 2015-08-17

治肠伤寒(湿温)妙方

1三仁汤

【来源】清·吴鞠通《温病条辨》

【歌诀】三仁杏蔻薏苡仁,朴夏通草滑竹群,

宣化淡渗清湿热,湿温初起效堪珍。

【组成】杏仁15克,滑石18克,白通草6克,白蔻仁6克,淡竹叶6克,川厚朴6克,薏苡仁18克,半夏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宣畅气机,清利湿热。

【方解】本方乃治湿温初起,湿重热轻者,以芳香苦辛、轻宣淡渗之法,宣畅气机,渗利湿热。方中杏仁苦辛,轻开上焦肺气,益肺主一身之气,气化则湿亦化;白蔻仁芳香苦辛,行气化湿,健运中焦;薏苡仁渗利湿热,疏导下焦;半夏、厚朴行气散满,除湿消痞;滑石、通草、竹叶淡渗湿热,以增强渗利湿热之功。诸药相合,宣上畅中渗下,使湿热从三焦分消,则诸症自解。本方是以调整气化功能,化除三焦湿热为目的,所以不论是外感还是内伤,只要出现气机不畅,湿热阻滞的症状,均可使用。

【主治】湿温初起、湿重于热,症见头痛恶寒、身重疼痛、面色淡黄、胸闷不舒、午后身热、苔白不渴、脉弦细而濡。可用于肠伤寒、胃肠炎、肾盂肾炎、波状热、急性肾炎、高山反应、荨麻疹、扁平疣、男科病等病症。

【加减】卫分症状明显,加藿香、石菖蒲;热重,加黄芩、山栀、芦根;湿重,加苍术、陈皮、茯苓;寒热往来,加柴胡、青蒿;小便短赤,加赤茯苓、车前子;兼有暑邪,加鲜藿香、鲜佩兰。

 

2新定三仁汤

【来源】张梦侬《临症会要》

【歌诀】新定三仁厚朴花,杏蔻苡仁鲜芦根,

陈竹滑石白通草,湿温初起用之良。

【组成】杏仁、厚朴花、白通草、淡竹叶、陈皮各10克,白蔻仁5克,苡仁18克,滑石15克,鲜芦根30克(切)。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

【功效】宣通气机,清利湿热。

【方解】温病挟湿,故称湿温,温与湿合,故见下述征象。其治之方,系从三仁汤化裁而成,以陈皮易半夏,厚朴花易厚朴,加鲜芦根,故易名为新定三仁汤。方用陈皮、杏仁、白蔻仁、厚朴花等轻苦微辛之品宣畅气机,以免湿热蕴结;淡竹叶、滑石、鲜芦根、通草、苡仁等甘寒渗利,清热泄湿,使湿热之邪即从三焦分消而去,则病可早日获愈,以免蔓延。

【主治】湿温初起,症见头痛恶寒、身重疼痛、午后热甚、或出汗、或不出汗、胸痞不饥、后但热不寒、舌苔白润不渴。亦有舌白不润、口干者热饮者,脉弦细而濡,多难速愈。

【附记】本方名为笔者拟加。

 

3甘露清毒丹

【来源】清·王孟英《温热经纬》

【歌诀】甘露消毒治湿温,滑石菖蒲绵茵陈,

芩贝木通射连翘,薄荷藿香白蔻仁。

【组成】滑石(水飞)450克,茵陈320克,黄芩300克,石菖蒲180克,川贝母、木通各150克,射干、连翘、薄荷、白豆蔻、藿香各120克。

【用法】上药除茵陈外,共研细末,用茵陈煎汤泛丸。如绿豆大,或以神曲糊丸。每服9克,开水调服,日服2次。或用15克至30克纱布包煎服。亦可改用饮片水煎服,各药用量按常规剂量酌减。

【功效】利湿化浊,清热解毒。

【方解】本方【主治】乃湿温时疫之邪留连气分,湿热并重之证。治宜利湿化浊,清热解毒。方中滑石清热利湿并解暑;茵陈蒿、木通清热利湿于下,引湿热从小便而去;连翘、薄荷轻清透达,清热解毒于上;射干、贝母、黄芩清泻肺火,且射干、贝母清咽散结;藿香、菖蒲、白豆蔻芳香化浊,醒脾祛湿于中。诸药配合,不独清利渗泄,且可芳香化浊,使壅遏之湿热毒邪得以消散,湿祛热清,气机调和,诸症自解。所以,清热、渗湿、芳化三法,用治湿热之症,疗效颇佳。本方临床应用范围甚广,尤其是在夏令暑湿季节,凡见湿温、暑湿、时疫之属于湿热并重,邪留气分者,皆可放胆投之,无不立验。

【主治】湿温初起、邪在气分、湿热并重,症见发热、倦怠、胸闷腹胀、肢酸咽肿、身黄、口渴、小便短赤、大便秘结或泻而不畅、便有热臭气、舌苔白腻或干黄者。可用于肠伤寒、传染性黄疸型肝炎、胆囊炎、急性胃肠炎、钩端螺旋体病、低热、血吸虫病、百日咳、尿路感染、风湿热、过敏性紫癜、病毒性心肌炎等病症。

【加减】无咽痛,去薄荷、射干;黄疸较重,加大黄、山栀;呕吐,加半夏、生姜;时在夏令,加鲜佩兰,藿香可改用鲜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