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将激情之爱转化为相濡以沫之爱?

 李灏 2015-08-25


文:罗雯丽 丨 壹心理专栏作家

莱昂纳德·科恩,晚年在经过许多年的禅修和对心理学的研究,在80岁的高龄复出,仍然陶醉的唱着,“there is no cure for love(爱情无药可医)”。确实,爱情来袭的时候,没有什么能阻挡,可是为什么总有人在暧昧或者情人阶段徘徊?


此文我将暧昧的感情称作玩味或者激情之爱,而定终身的,相濡以沫的爱情,叫做严肃之爱。一段暧昧或者激情,如何将其转化成更深层次的爱?我认为不疯不足以得到这种更深层次的爱。

精神分析认为爱情是一次童年客体关系的重演。我们成年之后会爱上的那个人,往往是童年之时父亲与母亲的某种混合体。佛家认为“爱”是执念,是需要对治的贪嗔痴。儒家则似乎完全不强调男女之爱,他们认为男人与女人听从父母的安排,像两个积木一样放在一起过日子就好。罗曼蒂克之爱在欧洲兴起,也不过三四百年的时间,如今在中国流行的自由婚姻,想想也不过一百多年。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精神分析也认为,真正的“爱”与童年对于客体的迷恋并不是一回事。激情之爱需要经过相当长的“治疗”才能成就相濡以沫之爱。

有人说激情之爱是疯的,相濡以沫则是恢复正常状态,我则认为相反,相濡以沫才是真正的疯,激情之爱是存在于头脑中的一种“理智”的偏爱。原因是,激情之爱是有取舍的,有条件的,一旦条件不成立,爱便会消失。可是相濡以沫的爱,却是无条件排他的,是用弱水三千去换只饮一瓢,到底哪个比较疯?我想答案不言自明。

不过现代自由社会给了我们一个选择,我们已经不可能依靠父母的选择,随便选一个人终老了。我们需要激发内心深处的一种情感,以维持一种长久的感情,我想,这是现代社会爱情的真义。于是激情之爱与相濡以沫之爱转换的点是我们需要深入探讨的话题。

最近重温了一下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的小说——《不能承受生命之轻》。书里记录的四个人的爱情纠葛,正可以帮助读者找到这个转换的点。

1.故事梗概

男主角托马斯,是情人无数的。他周旋于众多情人之中,居然仍然认为,一年80多个情人不算多。直到遇见特丽莎,在初次约会的晚上,她发了高烧,紧紧的握住他的手,就像“被放在树脂深覆的篮子里,顺水漂到他的床第之岸的婴儿”。从此,托马斯陷入了一种奇怪的感觉,他爱上了特丽莎,他发觉原来对爱的人,性竟然变得不重要,他甚至开始妒忌特丽莎身边的男人,只是对于一向爱自由的托马斯来说,这种感觉有一点负担。不过,他仍然不能放弃与情人约会的自由。

七年以后,特丽莎无法忍受托马斯的众多情人,离开了,这让托马重回自由,却也说不出的空虚,不久,竟然又回到了特丽莎身边,渐渐的也戒绝那些令他心动的情人们。他不得不承认,有爱的日子是温馨而快乐的。托马斯与特丽莎的爱情始于激情,却终于相濡以沫。

托马斯的情人之一,萨宾娜,一位前卫女画家,曾经有一个叫做弗兰茨的情人。弗兰茨有一个妻子,虽然他从来不曾爱过这位妻子,也对她的各种过激反应感到无所适从,可是即使这样,他从很长时间以来都没有想过要为了萨宾娜离开妻子。他把萨宾娜的存在当做一个秘密,甚至在一次家庭宴会上,他的妻子挑衅萨宾娜,他也没有释放出任何对萨宾娜的偏爱。

结果是,萨宾娜认为弗兰茨这样的人根本不配爱她,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离开了弗兰茨。弗兰茨却在他们最后一次约会中体会到了什么是疯狂,遂决定与她私奔,可惜,萨宾娜先他一步离去,留给弗兰茨的是无限的惆怅。弗兰茨为了缅怀萨宾娜,将生命献祭给了萨宾娜,死前却忽然发现,原来,他心里竟然还埋在心底的是萨宾娜之后的另一位情人,他的一位女学生,而这之前,他一点都没有意识到他也爱着她。

2.简要人物分析

1) 托马斯与特丽莎为什么最终能够在一起终老?

托马斯在遇到特丽莎之前的生活是享乐而且虚无的,他游走于不同女性的石榴裙下,比蝴蝶更翩翩,比蜜蜂更勤快。但是托马斯无法爱上那些情人。托马斯把自己的内心保护得很好,他与情人们的约会好比两个为了结婚而相亲的故作浪漫一样,两个人坐在饭桌前,是镜子看镜子,镜子们表面说的是冠冕堂皇的情爱话,私下却无时不刻的不在判断“对方这样是不是代表爱自己”,或者,在异国,可能男人女人们脑子里徘徊的是另外的句子“我有没有越过边界?”。于是,他们便永远无法进入到对方的内心深处。经历太多女人的托马斯,早已经对这些僵化的浪漫免疫,所以那些情人并没有机会给托马斯的内心深处温柔一击。

只在特丽莎生病的那一天,她紧紧的握住托马斯的手,把内心最脆弱的部分直白的用一句话“我需要你”表达给他以后,便终身难忘。纵观全书,特丽莎是一个简单而传统的女人,她至死相信灵魂要与肉体在一起。她曾经为了报复托马斯,与一名工程师约会,不过却不能逃过内心灵肉分离的痛苦。她没有萨宾娜聪明的头脑,没有费力的哲学思辨,成就她与托马斯爱情的,恐怕就是只有简单的“需要”。

托马斯成就了特丽莎,特丽莎也成就了托马斯,是那么一点机缘巧合,但是也是因为他们两个人对内心的感觉是真诚而开放的。托马斯能够直面自己的需求。婚前大胆的做一个花花公子,婚后也能尊重自己内心的感受。特丽莎胜在能够承认各自内心有软弱的一面。

2)萨宾娜与弗兰茨为什么就这样忧伤的错过了?

萨宾娜则是神秘,高贵,独立可是却始终无法放下自己面具的女人。她是这本书里我最爱,最心疼的角色。我理解她的每一分痛苦与执着,但是却感叹她执着路上一去不返。

她和弗兰茨与其说是遗憾的没有在一起,不如说,他们才是天生一对的人。他们因为不真实而天生一对,但是却也因为不真实不能在一起。萨宾娜是如此的爱托马斯,可是她也甚至尽责到帮助特丽莎安排工作。对于托马斯心不在焉的与她做爱的报复,仅仅是藏了托马斯的一只袜子,而这样小小的妒忌,托马斯竟然可以完全忽略,那时的他,心里满满装着特丽莎。

弗兰茨与萨宾娜以及女学生的故事,总是让我想起大话西游里紫霞仙子在孙悟空心里留下的那一滴眼泪。弗兰茨总是一个后知后觉的人,因为他无法即时的表达出心里的爱。因为这份后知后觉,他的内心总是无法与爱人建立正确的连接,所以第一次错过萨宾娜,第二次又错过了女学生。孙悟空从见到紫霞仙子那一刻起,就只好不断的抵御对她的爱,直到最后,当一切都已成为过去,只好在蓦然回首中,记起了那一滴眼泪。

弗兰茨与萨宾娜,缺少的都是同一种东西——真实的表达爱的勇气。

人们总是想在爱情当中保护什么,可能是自己,也可能是一份旧有的感情,(对旧有的感情的保护常常也是对自己的保护,因为既然已经受伤,为什么要再次受伤?),然而却不明白往往越保护,就越受伤。那种人与人之间内在的联系,所谓缘分,一旦用思维去阻止,必然像冲击波撞南墙一样反弹回来,震到内伤。那思维就像一个面具,给我们看似严密的保护。萨宾娜在每一段关系中的面具都是“我要更强大”,“我不能妒忌”,“我不能被抛弃”。所以她不能表达“我需要你”,因为需要就意味着会失去,于是宁可不需要。对于萨宾娜来说,即使有疯狂爱着她的弗兰茨,仍然无法准确的接受她的情感,于是也就无法安放她的情感。

或许弗兰茨在这里内心的声音是“我要爱她”。对弗兰茨来说,萨宾娜是一个女神般的存在,却又有女人很少拥有的坚强和理性。而弗兰茨内心的真实面目恐惧萨宾娜的,所以他才会有一天忽然惊叫道,“原来你是一个女人”,那是他第一次发现了萨宾娜内心也有柔弱的一面,原来她并不是自己崇拜的那样的一个坚强的“男人”,可是发现了又如何呢?他并不知道应该如何面对萨宾娜女性的一面,他不敢也不明白萨宾娜也是需要被完全宠爱的,他是如此的崇拜萨宾娜,以至于他无法给萨宾娜真正的爱。一旦“我爱她”变成了“我要爱她”,或者“我想爱她”,爱情就变得索然无味——这是萨宾娜接受到的信息。

由此,我也同意萨宾娜,弗兰茨这样自我保护的男人没有资格爱她。可是萨宾娜也是不能爱托马斯的,她的经历,她的聪慧,她的刚强,都使得她会不断地与托马斯关系的细枝末节斗智斗勇。

3.结论

或许还是会有人问我,可是,我想尽力的爱,只是对方不爱我怎么办呢?

我会反问:即使知道对方不爱你,会使你的心哪怕有丝毫平静吗?

爱情的道路上只有义无反顾的做真实的自己。

所以不疯不足以谈爱情。

最后,虽然我们从识字开始就阅读了无数的爱情故事,可是,一旦头脑里有固定的想法诸如“我想要琼瑶阿姨写的那样的爱情”,那么那样的爱情就一定不会发生,因为这是一个防御我们受伤的面具。这面具在精神分析中又叫做防御机制。如果没有超越童年的创伤,没有直面这世界一切后果的勇气,这面具是几乎不可能摘下的。特丽莎与托马斯也经历了7年才超越这个防御机制,所以,这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所以,爱情真正到来的那一刻,只有内心是像没有壳的蜗牛那样柔软而毫无防备的,托马斯与特丽莎的奇迹才会发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