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就给大家简单说下胃病说到胃病,有些人往往不是胃真的有问题而是其他脏腑造成胃部的不舒服造成的 ,其原因有很多种:1,脾病:2,肝;3,胆;4,肺;5,大肠;6,心。 先从脾说,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主升,胃主降当胃不降的时候,会出现呃逆、恶心呕吐等一系列胃气不降的症状。其治疗自然是以降胃气为主,这是正治。但是有的时候,是因为脾气不升而造成胃气的不降。因为脾虚了,升清不足,这是因为中焦是脾和胃相互作用,起到中轴(斡旋上下)的作用来说的。脾不升,则胃不降。这时候是以健脾益气为主而不是以降逆为主。 脾胃属土,胆木克制胃土。肝胆的横逆,造成了胃部的烧灼、反酸、嗳气、甚则疼痛等一系列肝胆脾胃不和的症状,各个脏腑都有以胃阴或者阳的太过和不及。 以胃来说: 胃阳不足,阳主动,阳不足则动力不足,造成胃胀满,不欲食等症状; 胃阴不足,胃阴虚则化热伤阴,造成舌面无苔,烧心反酸,容易饿而吃不多,吃点就饱,甚者则疼痛等。 胃火旺,消谷善饥,容易饿,常常会伴有牙龈肿痛,口臭等症状。 大家要注意区分一下,胃阴虚和胃火旺的区别,如果稍稍不注意,就容易混淆。但是大家掌握一点就可以区分它们,那就是上面说的,胃阴虚容易饿,吃点就饱,或者饿还不想吃,而胃火旺,就是纯粹的吃货,见啥吃啥,吃饭没有饱,总想吃。大家掌握了这个区别,那么胃阴虚和胃火旺就非常的容易区分了,胃阴虚当然就要以养胃阴为主啦!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不单单在肾,其他脏腑一样可以用到,而胃火旺,就是要以清胃火为主了,黄连,石膏,这类药就可以用了。好不好清,在于医者对患者病情的掌握,辩证准确,一般用不了几味药,多的,有10味药左右就够了,甚至更少一些,辨证不准,八面围堵的,那种,药味能少得了吗?所以说,用药多少是医生对患者病情掌握的多少的直接有力的证据。 脾喜燥恶湿,胃喜湿恶燥。说到脾湿,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脾主运化,运化的是水谷精微,也就是咱们所吃的饭;胃主受纳,脾主运化,除了运化水谷精微,它还运化水湿。造成脾湿的原因不外乎上面说的哪几种,肝木克土,再一种就是感受外界的湿。比如雨天走路什么的,这都是外湿的一种。内湿是肝木克土,土虚之后的运化水湿功能失常,造成水湿停聚。 湿又分为寒湿和湿热,他们的区别很明显,造成的原因也容易区分,寒湿大多数为外湿造成的,而湿热也是内湿,饮食肥甘厚味等,他们的治疗,也好分析。 寒湿,有寒则需要温阳,有湿就需要化湿,所以就有了温阳化气一说(只是其一种方法)。 湿热,有热就要清有热就要通过大小便排出去,给邪热一个出路,就有了清热利湿一法。 区分寒湿和湿热比较容易,通过舌苔,就很容易的区分出来。寒湿~舌苔白腻;湿热~舌苔黄腻。 刚才有人问我口臭是怎么回事? 我回答大家,口臭也有几种原因:一,上面说了,胃火旺,消谷善饥,大家认真的想一下,光吃不运化,是啥概念?那就是两个字“腐化”,食物腐化以后就会出现口臭。 二,水湿停聚,或者炼化成痰,阻于中焦,妨碍运化,也会造成口臭。对了,还有一点,牙龈属于胃之络,胃火旺或者其他原因造成口腔炎症,(西医说法)也会出现口臭,是因为脾的运化失常。 比如说,越鞠丸,五味药,解六种郁,就能很好的,有效的治疗口臭这个问题,大家不妨去实验。 什么是六郁? 气血痰火湿食,气郁,血郁,痰郁,火郁,湿郁,食郁。 越鞠丸组方:苍术,香附子,川芎,神曲,山栀子。这五味药都比较偏燥,所以,实证,效如桴鼓;虚证,则会更虚。加减应用,治疗好多病,只要是有郁,实证辩证,随症加减。 这个方子的临床应用,我简单说下:根据郁结的偏重,可以加减药味,气郁为主可以加佛手,香橼,柴胡,青皮,木香等; 血郁者加红花,桃仁,丹皮,乳香没药等,来活血化瘀; 火郁者可以分上焦下焦,中焦,而加黄芩,黄连,黄柏; 痰郁者可以加半夏,陈皮,南星; 湿郁者加茯苓,薏苡仁等; 食郁者加山楂麦芽; 夹寒者,可以加桂枝,吴茱芋; 虚实夹杂者可以加党参。 主讲人~群主~董立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