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人的生活好了,寿命长了,一般人都能活到80多岁。从60岁退休到生命的终结,起码有二三十年的光阴,这段时间怎么过,是人生的一大课题。
有人把老年期比做黄昏末日,认为“人到老年万事休”,只能坐吃等死。事实并非如此。 作家林语堂曾说:“我们都喜欢古教堂,旧式家具以及绝版的旧书,但大多数却忘了老年人之美。古老的东西,饱经世变的东西,才是最美的东西。” 事实确实如此。历经岁月沧桑的老年之美,在某种意义上比青春靓丽的年轻之美更具有深沉而睿智的品位。 有学者说,人过花甲有成熟美,进入古稀之年有智慧美。有许多心理学家认为,“变老”意味着“更好”。因为“人老是一宝”。一位老人,就是一部历史;老人闪光的足迹,就是一行行诗;老人的生活历程,就是一幅幅画;老人饱尝的酸甜苦辣,就是一支支歌;老人经历的风霜雨雪,就是一篇篇文章。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认为:“青年期是增长才智的时期,老年期则是运用才智的时期。” 英国文学家萧伯纳说:“60岁以后才是真正的人生。” 因此,人生这最后20多年的活法是决定人的一生是否精彩的关键所在。
英国有句谚语说得好:“人生六十才开始”。 大自然给予人类的美好生命是120岁,其中0~60岁是第一个春天,60~120岁是第二个春天。第一个春天是播种耕耘,辛勤劳作的春天,很辛苦;第二个春天是收获硕果,享受人生的春天,很幸福。 60岁后离开了工作岗位,进入了第二春天,时间富裕了,空间广阔了,阅历丰富了,经验成熟了,生命得到了全面,自由的舒展,在一定意义上说,是从“必然王国”进入了“自由王国”。
孔子在谈人生时说:“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意思是,只有到了这个时候,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才能符合外界的客观规律,左右逢源,得心应手。不仅如此,“人生六十才开始”还意味着新的生活赋予老年人“第二青春”的情趣,幸福和满足。
60岁以后,用过来的眼光辨清人间是非,能够心静如水,找回自我,如同返璞归真一般,只求在人世中享受属于自己的那一份顺其自然的生活,真正步入自由自在的快乐人生境界。 60岁以后,才真正懂得了“健康是人生第一财富”的道理,精心养生保健,不再计较个人得失,不再过度劳累,不再和生命开玩笑。
60岁以后,明白了“少年夫妻老来伴”的真实意义。回想过去,常因家务琐事拌嘴斗气。展望眼前,两鬃渐染,眼渐花,手渐慢,深切体味到相互关爱,难舍难离的可贵。
60岁以后,身体还健康,思维还敏捷,退而不休,可做一些自己有兴趣的事业。不少科学家在60岁以后达到事业顶峰,摘得诺贝尔奖,说明这又是一个创业的春天。
所以,在新的时代,人生健康的里程应该是:60岁以前没有病,80岁以前不衰老,轻轻松松100岁,高高兴兴一辈子。
人的一生,其实从你出生那天起,就开始一步一步向坟墓走去。所谓“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每个人都是握拳而来,撒手而去。这是一条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
人到老年,关键要有一颗年轻的心,才能保持生命的青春活力,才能走进阳光,充分享受人生第二个春天的快乐。 老年是人生旅途的尾声,虽然再没有花满枝头的艳阳天,也再没有香飘四季的芬芳,但这生命之树却挂满了金灿灿沉甸甸的硕果啊!
为什么我们说夕阳红?因为,黄昏是一天中最美妙的时刻,暮色朦胧中,彤红的霞光,使得整个天空象一团燃烧的火,你再也不会忧伤白发滋生了。
年轻人的梦是初升的太阳,老年人的梦则如同红色烂漫的晚霞。我们的故事老了,但心不能老!老年人可以贫穷,可以孤独,甚至可以不幸,但决不可以没有梦!
50岁是傲霜的白菊; 60岁是雪中红梅; 70岁如同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 80岁满山遍野映山红! 老年是人生的又一个港湾,生命的风帆在这儿停泊,又将在这儿重新鸣笛启航。请老年朋友们记住伟大的文豪肖伯纳的一句名言:“六十岁以后才是真正的人生”。 ★推荐关注:南师国学智慧★长按图片 识别二维码 一健关注
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 ——南怀瑾↓↓点击“阅读原文”快速关注我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