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经》中的营气、卫气运行及相关的几个问题

 johnney908 2015-08-27

《内经》中的营气、卫气运行及相关的几个问题

孙广仁1 高博2

1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 山东250014

2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3 级硕士研究生 山东250014

【提要】 检出了《内经》160篇中所有条关于营气的条文和所有关于卫气的条文,梳理并归纳出《内经》中营气、卫气的基本基本循行路线:营气运行时出于中焦,行于经隧、脉中,循脉上下,按十二经脉加督任二脉的次序循行;卫气运行时出于下焦,行于脉外,常并脉行于皮肤、分肉之间,昼行于阳,夜行于阴,一日一夜大会于风府。同时讨论了营卫之气失常时的病变及治疗,尤其对于营卫相偕而行的运行方式和会合以及风府的位置等问题进行了辨析。

【关键词】营气:卫气:运行:内经

对于营气和卫气的运行方式,以往教科书中虽有叙述,但不甚明确清晰,多单纯言其生成、分布。为进一步明确营气与卫气的运行规律,检出了《内经》160篇(除《素问》2遗篇)中所有有关营气55条条文和有关卫气86条条文,溯本澄源,并结合营卫理论的临床运用实际进行分析,以冀得出营卫的运行路线。

1.《内经》中营气与卫气的运行

在检出的《内经》中有关营气、卫气的共141条条文中有关营气、卫气运行的分别为18条、29条。

 1.1《内经》中营气的运行

《内经》中涉及营气运行的条文共有12条占营气条文总数的21.82%

1.1.1营气藏于脾常居于肠胃。共4条占7.27%,主要有:

《六节脏象论》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

《疟论》此皆得之夏伤于暑,热气盛,藏于皮肤之内,肠胃之外,此荣气之所舍也。

《本神》脾藏营,营舍意,脾气虚则四肢不用,五藏不安,实则腹胀经溲不利。

 1.1.2营气出于中焦,行于经隧、脉中,按十二经脉加督任二脉的次序循行,上下相贯,如环无端。共8条占14.55%,主要有:

《痹论》荣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也,故循脉上下,贯五脏,络六腑也。

《营气》故气从太阴出,注手阳明,上行注足阳明,下行至跗上,注大指间,与太阴合,上行抵髀。从脾注心中,循手少阴出腋下臂,注小指,合手太阳,上行乘腋出出页内,注目内眦,上巅下项,合足太阳,循脊下尻,下行注小指之端,循足心注足少阴,上行注肾,从肾注心,外散于胸中。循心主脉出腋下臂,出两筋之间,入掌中,出中指之端,还注小指次指之端,合手少阳,上行注膻中,散于三焦,从三焦注胆,出胁注足少阳,下行至跗上,复从跗注大指间,合足厥阴,上行至肝,从肝上注肺,上循喉咙入颃颡之窍,究于畜门。其支别者上,额循巅下项中,循脊入骶,是督脉也,络阴器,上过毛中,入脐中,上循腹里,入缺盆,下注肺中,复出太阴。此营气之所行也逆顺之常也。

《营卫生会》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

《营卫生会》营出于中焦,卫出于下焦。……上焦出于胃上口,并咽以上贯膈而布胸中,走腋,循太阴之分而行,还至阳明,上至舌,下足阳明,常与营俱行于阳二十五度,行于阴亦二十五度一周也,故五十度而复大会于手太阴矣。

《卫气》其浮气之不循经者,为卫气,其精气之行于经者为营气。阴阳相随,外内相贯,如环之无端。

1.2《内经》中卫气的运行

《内经》中涉及卫气运行的条文共有22条占总数的25.58%

1.2.1卫气常留止于溪谷、脉俞,藏于皮肤之内。共3条占3.49%,主要有:

《五脏生成》人有大谷十二分,小溪三百五十四名,少十二俞,此皆卫气之所留止,邪气之所客也,针石缘而去之。

《疟论》气舍于皮肤之内,与卫气并居。

1.2.2卫气出于下焦,行于脉外,昼行于阳,夜行于阴,一日一夜大会于风府,常并脉行于皮肤、分肉之间。共16条占18.60%,主要有:

《疟论》卫气者,昼日行于阳,夜行于阴,此气得阳而外出,得阴而内薄,内外相薄是,以日作。

《疟论》岐伯曰:邪气客于风府,循膂而下,卫气一日一夜大会于风府,其明日日下一节,故其作也晏。

《营卫生会》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度,分为昼夜,故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故曰:日中而阳陇为重阳,夜半而阴陇为重阴。

《胀论》卫气之在身也,常然并脉循分肉,行有逆顺,阴阳相随,乃得天和,五脏更始,四时循序,五谷乃化。

《邪客》卫气者,出其悍气之慓疾,而先行于四未分肉皮肤之间而不休者也。昼日行于阳,夜行于阴,常从足少阴之分间,行于五脏六腑。

《卫气行》故卫气之行一日一夜五十周于身,昼日行于阳二十五周,夜行于阴二十五周,周于五脏。

《卫气行》卫气之在于身也,上下往来不以期,候气而刺之奈何

《岁露论》卫气之行风府,日下一节,二十一日下至尾底,二十二日入脊内,注于伏冲之脉,其行九日,出于缺盆之中,其气上行,故其病稍益至。

1.2.3卫气随自然界气候、月的盈缺变化而沉浮、盛衰。共3条占3.49%,主要有:

《八正神明论》是故天温日明,则人血淖液而卫气浮,故血易泻,气易行,天寒日阴,则人血凝泣而卫气沉。

《八正神明论》月始生,则血气始精,卫气始行;月郭满,则血气实,肌肉坚;月郭空,则肌肉减,经络虚,卫气去,形独居。是以因天时而调血气也。

《岁露论》至其月郭空,则海水东盛,人气血虚,其卫气去,形独居,肌肉减,皮肤纵,腠理开,毛发残,膲理薄,烟垢落。

1.3《内经》中营卫之气的共同留止、运行之处

《内经》中营卫常共同留止于穴会、溪谷,相随而行,上下相贯。共4条主要有:

《气穴论》岐伯曰:孙络三百六十五穴会,亦以应一岁,以溢奇邪,以通荣卫,……肉之大会为谷,肉之小会为溪,肉分之间,溪谷之会,以行荣卫,以会大气。

《五乱》营卫相随,阴阳巳和,清浊不相干,如是则顺之而治。

《动腧》营卫之行也,上下相贯,如环之无端。

 

2.营卫运行失常与发病

营气失常多见血病,卫气失常多见气病,《寿夭刚柔》言:营之生病也,寒热少气,血上下行。卫之生病也,气痛时来时去,怫忾贲响,风寒客于肠胃之中。

2.1营气运行失常与发病

营气运行失常,稽留不行,则发热,阻滞脉道则血涩,常发为痈肿,甚或疠风。共6条占10.91%,主要有:

《生气通天论》营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

《风论》疠者,有荣气热胕,其气不清,故使其鼻柱坏而色败,皮肤疡溃,风寒客于脉而不去,名曰疠风,或名曰寒热。

《调经论》岐伯曰:寒湿之中人也,皮肤不收,肌肉坚紧,荣血泣,卫气去,故曰虚。虚者聂辟气不足,按之则气足以温之,故快然而不痛。

《五乱》清气在阴,浊气在阳,营气顺脉,卫气逆行,清浊相干,乱于胸中,是谓大悗。

《玉版》营气不行,乃发为痈疽。

 2.2卫气运行失常与发病

卫气运行失常,则气血阻滞,多见胀、发热、喘满甚或凝为瘜肉、肠溜、痈肿等有形之邪,以及多寐、不寐等睡眠障碍。共15条占17.44%,主要有:

《风论》风气与太阳俱入,行诸脉俞,散于分肉之间,与卫气相干,其道不利,故使肌肉愤瞋而有疡,卫气有所凝而不行,故其肉有不仁也。

《营卫生会》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五脏之气相搏,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暝。

《水胀》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气不得荣,因有所系,癖而内著,恶气乃起,瘜肉乃生。

《卫气失常》卫气之留于腹中,搐积不行,苑蕴不得常所,使人支胁胃中满,喘呼逆息者,何以去之

《邪客》今厥气客于五脏六腑,则卫气独卫其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者阳跷陷;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不瞑。

《刺节真邪》搏于肉,与卫气相搏,阳胜者则为热,阴胜者则为寒,寒则真气去,去则虚,虚则寒。搏于皮肤之间,其气外发,腠理开,亳毛摇,气往来行,则为痒留,而不去则痹。卫气不行,则为不仁。

《刺节真邪》有所结,气归之,卫气留之,不得反,津液久溜,合而为肠溜,久者数岁乃成,以手按之柔。

《大惑论》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

《大惑论》卫气留于阴,不得行于阳。留于阴则阴气盛,阴气盛则阴跷满,不得入于阳,则阳气虚,故目闭也。

《痈疽》寒邪客于经络之中,则血泣,血泣则不通,不通则卫气归之,不得复反,故痈肿。

 2.3卫气与邪相合而发病

卫气与风邪、疟邪等相合则病,相离则休。共5条占5.81%,主要有:

《疟论》岐伯曰:疟气者,必更盛更虚,当气之所在也,病在阳,则热而脉躁,在阴,则寒而脉静,极则阴阳俱衰,卫气相离,故病得休,卫气集则复病也。

《岁露论》夫风之与疟也,相与同类,而风常在,而疟特以时休何也?岐伯曰:风气留其处,疟气随经络沉以内搏,故卫气应乃作也。

 2.4营卫运行共同失常与发病

营卫运行迟滞时,阻碍气血流行,出现阻滞处的局部胀痛和周围的失养而肌肤不仁等现象。留而为热,发为痈肿。共7条主要有:

《举痛论》悲则心系急,肺布叶举,而上焦不通,荣卫不散,热气在中,故气消矣。

《痹论》其不痛不仁者,病久入深,荣卫之行涩,经络时疏,故不通,皮肤不营,故为不仁。

《气穴论》荣卫稽留,卫散荣溢,气竭血著,外为发热,内为少气,疾泻无怠,以通荣卫,见而泻之,无问所会。……邪溢气壅,脉热肉败,荣卫不行,必将为脓,内销骨髓,外破大腘,留于节腠,必将为败。

《胀论》然后厥气在下,营卫留止,寒气逆上,真邪相攻,两气相搏,乃合为胀也。

《痈疽》营卫稽留于经脉之中,则血泣而不行。

 

3.营卫针刺治疗

刺营者治血病,补必取营,气病取卫。共6条,主要有:

《八正神明论》补必用员,员者行也,行者移也,刺必中其荣,复以吸排针也。故员与方非针也。

《调经论》刺此者,取之经隧,取血于营,取气于卫,用形哉,因四时多少高下。

《调经论》病在脉调之血,病在血调之络,病在气调之卫。

《寿夭刚柔》刺营者出血,刺卫者出气,刺寒痹者内热。

《海论》黄帝问于岐伯曰:余闻刺法于夫子,夫子之所言不离于营卫血气。

《禁服》凡刺之理,经脉为始,营其所行,知其度量,内刺五脏,外刺六腑,审察卫气,为百病母。

 

4.相关问题讨论

4.1营卫的运行方式

营气藏于脾,常居于肠胃三焦膀胱等仓廪之本(《素问·六节脏象论》),一说舍于皮肤之内,肠胃之外(《素问·疟论》)。其运行时出于中焦,行于经隧、脉中,循脉上下,按十二经脉加督任二脉的次序循行,始于手太阴,终于手太阴,上下相贯,如环无端,并从足厥阴之巅顶注于督脉,然后任脉,最后注于肺中而出手太阴经。行于阳二十五度,行于阴二十五度,与卫气相随而行。

卫气舍于皮肤之内、分肉之间,常留止于溪谷、脉俞。其运行时出于下焦,行于脉外,常并脉行于皮肤、分肉之间(《灵枢·胀论》卫气之在身也,常然并脉循分肉),昼行于阳二十五度,夜行于阴二十五度,一日一夜大会于风府,常从足少阴之分间,行于五脏六腑,与营气相随,而行五十度而复大会。另外卫气会随着自然界的气候变化、月的盈缺等而出现沉浮、盛衰的变化。

这里有一个问题,即是营气与卫气并非全部都在时刻运行中,如血有行于脉中之心血和藏于肝中之肝血一般,营卫之气也有留止不行的部分。不参与运行的营气常藏于脾,居于六腑,亦有说舍于皮肤之内、肠胃之外者;卫气则常留止于溪谷、脉俞等处,皮肤、分肉之间则即为卫气运行之处,亦有留止不行者居之。这些留止的部分是运行的营卫之气的储备,当机体因某些生理、病理变化而对营卫之气的需求增加时,加入运行以满足机体需求;反之,当机体需求减少时,运行中的营卫之气也会有部分留止而不行。

4.2风府的位置

《素问·疟论》、《灵枢·岁露论》皆说卫气一日一夜常大会于风府,但又说卫气之行风府日下一节。究竟风府位于何处,卫气会于风府的时间、位置是否固定?按风府无常,卫气之所应,必开其腠理,气之所舍节,则其府也。句,则风府并非一个特定的部位,而是指每日卫气大会的位置,这个位置日下一节二十一日下至尾底,二十二日入脊内,注于伏冲之脉,其行九日,出于缺盆之中,其气上行。由此可见,风府的位置先沿督脉下行,二十一日到达尾骶部,二十二日由尾骶进入脊柱之内,注入冲脉的分支,然后开始上行,九日后由缺盆处出于体表。由于卫气一日一夜大会于风府,而风府的位置又每日不同,由其固定的邪气与卫气相合发病的时间日作晏来看,卫气每日会于风府的时间应是固定的,因此卫气每日运行的路程也应有所不同。

4.3营卫的会合

人体中有些部位本就是营卫俱行之处,如《素问·气穴论》中孙络三百六十五穴会,……以通荣卫肉分之间,溪谷之会,以行荣卫等句,营卫在这些穴会、溪谷中共同运行、留止,这是营卫的第一处会合。再者如《灵枢·卫气》说营卫之气阴阳相随,外内相贯,如环之无端。可见营气亦有出于脉中之时,卫气亦有进入脉内之刻,此时营气与卫气则可合而为一,张介宾《类经》说营中未必无卫,卫中未必无营,但行于内者便谓之营,行于外者便谓之卫,此人身阴阳交感之道,分之则二,合之则一而已。还有营气与卫气的五十度而复大会。《灵枢·五十营》中对于营卫昼夜循行五十周有详细的推算可参,营卫相会的时间应是夜半,部位应是手太阴经(《灵枢·营卫生会》)或风府(《灵枢·岁露论》)。但风府的位置每日不同,而营卫之气每日会于风府的时间固定,因此营气每日运行的路程也应有所不同。

4.4营卫的相偕而行

据《灵枢·五乱》营卫相随和《灵枢·卫气》阴阳相随来看,气与卫气应是相偕而行的,营行于脉中,卫行于脉外,外内相贯,处于不断的交换中。营卫相偕而行,和调共济,发挥正常的防御作用,使人阴阳协调,昼精夜瞑。《素问·逆调论》中有营卫失和导致不仁且不用肉苛病的记载。据《伤寒论》和《金匮要略》,营卫失和除为太阳中风的病机外,也是男子失精,女子梦交的主要病机。上述各种病证的治疗方法是调和营卫,所用方剂主要是桂枝汤类方。但营气按十二经脉加督任二脉的次序循行,卫气按白天行于阳经或体表夜,间行于阴经或内脏循行,如此言夜间相偕而行尚可,而白天是不可能相偕而行的。究竟营卫怎样相偕而行?

将《内经》中各种说法综合来看,应是营行脉中,卫行脉外,昼则营气随卫气行于阳,夜则卫气随营气行于阴。因营卫相较,卫气属阳,营气属阴,阳得阳旺,阴得阴强,同气相求,故昼日阳旺,卫气为主导;夜间阴盛,营气为主导。因此,昼日营气随卫气循行于阳经或体表,资助和促进卫气发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以保卫机体的作用,但营气行于阳经之内,卫气行于阳经之外。夜间卫气随营气行于阴经或内脏,以资助和促进营气和调于五藏,洒陈于六府的作用,并协调人身之阴阳的平衡,同样也是营气行于阴经之脉中,卫气行于阴经之脉外。如营强卫弱,卫气白天不能将营气引出于阳经或体表,则不但卫气的温养防御作用会减弱,还会出现昼不精的表现;如卫强营弱,夜间营气将卫气引入于阴经或内脏,则营气的濡养功能会削弱,且出现夜不瞑的表现。年老体弱之人营卫俱虚,运行失常,昼不能出,夜不能入,则既昼不精夜不瞑

又《灵枢·动腧》言:营卫之行也上下相贯如环之无端。可见,营卫之行如血之行于脉,时刻不止,无处不至。营行于脉中而脉中无一处或无营气,常营无已,终而复始(《灵枢·营气》);卫行于脉外而脉外处处时时皆有卫气,而先行于四末分肉皮肤之间而不休者也。(《灵枢·邪客》)因此,所谓卫气昼行于阳,应是指卫气的主体在阳分,而非全部在阳,无一分留于阴;反之夜行于阴亦然。营气更是遍布脉中,其主体按十二经加督任二脉循行,五十度而复大会夜半时与卫气的主体会于手太阴经或风府。这样说来则营卫二气时时处处都在相偕而行了。

4.5营卫运行失常与发病

按《寿夭刚柔》,营气失常多生血病,卫气失常多生气病。因营气可化生血液,又与血同行于脉中,故营气失常病多发于血分,病由内发;而卫气担负着保卫功能,故卫气失常除多见气分病外,外感病也多因此而发,且易出现睡眠障碍。但是不能据此便认为营卫等同于气血。营卫都属于气的范畴,是一身之气的组成部分,不能以气血论之。

营气行于脉中,运行不畅时,会阻塞脉道,脉道不利则血行艰涩,阻滞区的周围得不到营气和血液的濡养可见失荣症状,皮肤失养而见不仁;营气阻滞局部则胀痛,留则发热,热盛肉腐败而为脓,或发为痈疽、痈肿甚或疠风。

卫气运行失常时,发病较为复杂,运行迟滞则阻碍气血流行,出现局部胀痛、阻滞区周围肌肤不仁;卫气逆行,乱于胸中,发为大悗;留于腹中,则见支胁胃中满,喘呼逆息;卫气圄于局部,与血、津液等相合凝为痈肿、肠溜、瘜肉等有形之邪;留则发热,热盛肉腐而成脓;昼不能出于阳或夜不能入于阴,则出现目瞑、不寐等睡眠障碍。

营卫运行失常的发病虽然各有不同,但也有一些相同之,处如运行迟滞时都会阻碍气血流行,出现阻滞处的局部胀痛和周围的失养而肌肤不仁等现象。气有余便是火,因此不管是营气还是卫气,留则必热,热盛则肉腐为脓,且易发为痈肿等。

4.6营卫针刺治疗

营气为血的生成原料之一,又与血俱行于脉中,血分的病变与营气的失常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治血病必取营;又营气具有营养作用,故补法必取营气。卫气失常多发为气病,故治气病取卫,又因卫气卫于外,能够抵抗邪气入侵,防止发病,所以很大一部分的疾病可以责之于卫气的失常,需要取卫为治,即审察卫气,为百病母(《禁服》)。

《内经》中只载了十三方,其疾病的治疗多用针刺,《调经论》言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因此治疗时虽有部位之不同,补泻之各异,但无非在于调气血,而调血多取于营,调气多取于卫,故《海论》谈刺法不离于营卫血气。 又凡刺之理,经脉为始(《禁服》),而营卫之气俱沿经脉依时循行,因此针刺时必须审察营卫之气的循行状况,如子午流注针法,便是遵照营卫之气的运行规律按时取穴进行治疗。

 主要参考文献

1 孙广仁主编.中医基础理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137-138

2 黄帝内经素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

3 灵枢经[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