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侧入路夹闭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

 springer009 2015-08-30


【Ref: Andrade-Barazarte H, et al. Neurosurgery. 2015 Jul;77(1):104-12; discussion 112. doi: 10.1227/NEU.0000000000000742.】


对侧入路可用于同时处理双侧前循环动脉瘤和颈内动脉(ICA)内侧壁的动脉瘤,如ICA眼动脉段动脉瘤。与双侧开颅相比,该入路的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能有效缩短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但是并非所有ICA眼动脉段动脉瘤均适用于对侧入路手术。芬兰赫尔辛基大学中心医院神经外科的Andrade-Barazarte H等总结对侧入路手术夹闭30例ICA眼动脉段动脉瘤的经验,分析适合于对侧入路的解剖学和影像学特点,结果发表在2015年7月的《Neurosurgery》

作者选自1998年至2012年就诊于该医学中心的30例对侧入路手术的ICA眼动脉段动脉瘤患者,包括25例女性(83%)和5例男性(17%);共计56个颅内动脉瘤,其中15例为多发动脉瘤。6例因同侧动脉瘤破裂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而手术的所有对侧动脉瘤均为未破裂动脉瘤。对术前CTA、MRA或DSA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包括动脉瘤的朝向、形态和直径,鞍结节水平的颈内动脉内侧壁间距,视神经管入口处视神经内侧壁间距,视交叉至鞍结节间距以及前床突间距等(图1)。在出院和3月随访时采用改良Rankin评分(mRS)评估患者的术后状况,mRS 0~3分为良好,4~6分为预后不佳。


图1. ICA眼动脉段动脉瘤的几个特殊指标。A为视交叉前间距;B为视神经间距;C为前床突间距;D为鞍结节水平ICA间距。

30例采用眶上外侧入路,接受手术的对侧ICA眼动脉段动脉瘤均为囊状动脉瘤(图2)。发生SAH的6例患者中,对侧动脉瘤瘤体直径平均3.6mm(2.9-7.2mm),瘤颈直径平均4.2mm(3-5mm);未破裂出血患者,对侧动脉瘤瘤体直径平均3.3mm(1.3-8.0mm),瘤颈直径平均2.9mm(1.5-4.7mm)。总体来看,29例动脉瘤直径小于7mm,仅1例介于7-14mm之间。动脉瘤的投影方向,23例(77%)动脉瘤向上内侧,4例(13%)向内侧,3例(10%)向上方;鞍结节水平ICA间距平均为14.7mm(10.4-21.4mm),前床突间距平均为(22.5-31.5mm),视交叉间距平均为5.7mm(3.4-8.7mm),视神经间距平均为10.5mm(7.6-15.9mm);ICA间距和前床突间距之间不存在相关性(p=0.40)(表1)。作者指出,要安全暴露对侧动脉瘤而不损伤视神经,必须有充分的视交叉间距和视神经间距。


图2. 右侧入路夹闭左侧ICA眼动脉段动脉瘤的术中照片。A.右侧眶上外侧入路暴露动脉瘤;B.分离解剖动脉瘤颈部;C.暂时性心脏停搏后夹闭动脉瘤;D.动脉瘤夹闭后。


表1. 对侧入路处理ICA眼动脉段动脉瘤的解剖学和影像学指标。


手术中,仅1例同侧和对侧动脉瘤在夹闭过程中发生破裂;8例患者在夹闭动脉瘤时,未对近端进行临时阻断,而是使用腺苷暂时性诱导心脏停搏以确保安全夹闭动脉瘤。术后复查CTA、MRA或DSA显示,所有动脉瘤均完全夹闭,载瘤动脉通畅。在出院和3月随访时,28例(93%)预后良好;2例(7%)预后不佳,其中1例出血后血管痉挛,另1例的术前临床分级很差。术后预后与术前的Hunt-Hess分级(p<0.05)和mRS评分(p<0.05)显著相关。术后并发症方面,2例出现脑脊液漏,通过腰大池置管引流缓解;2例切口感染;1例术后偏盲。30例中无死亡病例。

该研究表明,对侧入路夹闭ICA眼动脉段动脉瘤不失为有益的选择,但是术前须对动脉瘤及其周围的解剖结构进行细致评估。投影向上方、内侧以及上内侧的未破裂单侧或双侧小囊状眼动脉动脉瘤,对侧入路更为安全有效。伴发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如果视交叉前间距和视神经间距合适,可选择从破裂动脉瘤侧开颅,处理同侧动脉瘤后再夹闭对侧动脉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