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是教育?

 白云悠悠天不老 2015-09-01
什么是教育?
        
        校园里,各样的花竞相开放,尤其是那玫瑰,特别惹人。每天同学们都围着观看,没有人去采摘。
        可是有一天放学后,逗留在学校的几个孩子,见没有老师和其他人,便各自摘一朵,拿在手里玩,因不细心,还弄断了几根枝条。
        第二天,学校理麻出了摘花的人,其中有一个孩子老是不承认,于是班主任通知了家长,介绍了事情的原委,并让家长回家好好教育。下午孩子回家,这家长不问青红皂白,就给孩子一顿指责。
       孩子当天下午确实和他们在一起,而且手里也拿了花,只是那花是另一个同学摘来送给他的。老师、家长都强行要他承认确实摘了花。他感到很委屈。
       面对老师和家长如此做法,你认为这是“教育”吗?
       我们再看看同样是摘校园里的花,伟大的教育家、万世景仰的育人楷模苏霍姆林斯基,他是怎么对待的。
       
一天清晨,一个四岁的小朋友(就读于该校幼儿园)进入花房,摘下了一朵最大、最漂亮的玫瑰花。当她拿着花走出花房时,迎面走来了该校的校长。校长十分想知道小女孩为什么要摘花,便弯下腰亲切地问:
  “孩子,你可以告诉我你摘下的花是送给谁的吗?”
  “送给奶奶的。奶奶生了重病,我告诉她学校里有一朵很大的玫瑰,奶奶不信,我这就摘下来送给她看,希望她早点好起来,等奶奶看完了之后我会把花送回来。”
  听完孩子的回答,校长的心颤动了。他牵着小女孩的手,从花房里又摘下了两朵大玫瑰花,说道:
  “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事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你奶奶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的好孩子。”
       对待同一件事,不同的人处理的方式大不相同。老师带着淫威,强行孩子承认;家长不由分说,指责孩子。校长则躬身亲问,并奖励孩子。
      他们为什么会这样?
      其根本原因就在与作为教育者的心里,是否是对受教育者有真心而又让孩子能接受的"爱".
     老师和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没有触及孩子的灵魂,虽然在他们面前不能或不敢多说什么,但孩子心里是不服的。而校长的做法却会让小女孩内心感动,甚至在她心里会留下深刻的影响。这才是真正的教育。
      对于教育,我的认为是:教育就是对人的灵魂具有触动、感化、净化、提升的一种双边活动。是
人与人精神的相互契合。它需要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处于相对平等的地位,施教者必须从人本主义出发,把教育的过程变成一个精神成长的过程,使受教者的心灵能得到安顿。
      学校是一个人接受直接教育最多的地方。可是我们现实中的学校,却不完全是一个受教育的地方,它只是孩子们读书的场合----接受不完全实用的技术教育,使之成为接受知识的机器
   
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神学家、精神病学家雅斯贝尔斯认为:真正的教育不过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是年轻人“与人格平等的求知识获智慈的人进行富于爱心的交流”,真正的教育绝不是“耳提而命”,不是役使,不是教训,甚至也不是“塑造”,更不是任意的“改造”,必须是立足于人与人之间人格平等之上的交流合作、共同参与、共同创造、共同分享,只有如此,教育才可能成为人的灵魂的教育,教育中的启发诱导才有内在的基础与可能。
     可悲的是,而如今我们的学校却恰恰与之相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