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心原性水肿治验张达旭

 简兮 2015-09-03

全国名老中医张达旭治“水气”经验

  张达旭,著名中医专家,中华全国中医学会理事,广西中医学会副会长、内科分会会长,1990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全国名老中医”荣誉称号。

    张老认为,中医所说的“水气”又名“心水”,西医病名为心原性水肿,是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主要表现之一,由于慢性原发性心肌病变,或心室长期处于压力或容量的超负荷状态,尤以右侧心力衰竭或全心衰竭时,水肿更为显著。

    张老治疗此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他将此病分四型论治:

  1.心气不足,瘀化为水证:患者动则心悸,气促,自汗,晨起面浮,午后下肢水肿,胁肋胀痛,舌淡红,边有齿痕,且有紫斑,脉滑而细。

  治则:补心气,疏瘀行水。

    处方:茯苓、党参各30克,黄芪20克,泽兰、当归各9克,红花、川芎各6克,肉桂、远志各3克,泽泻、杏仁各10克。水煎分3次服。

  2.气阴两虚,气不化水证:患者动则气促,面浮下肢肿,小便短少,自汗,盗汗,口干,便秘,舌红少苔,或有剥裂,脉濡弱或结代。

  治则:补气养阴,化气行水。

    处方:人参9克,猪苓、泽兰各10克,五味子3克,五加皮12克,泽泻、茯苓各30克,滑石20克。水煎分3次服。

  3.心肾阴虚,水湿壅潴证:患者上为喘呼,下为大腹水肿,颈脉动,痰咳,小便短小,形寒肢冷,舌淡胖,边有齿痛,苔白腻,脉沉微。

  治则:温煦心肾,通阳化水。

    处方:人参5克,菖蒲、熟附子各9克,肉桂3克,茯苓30克,五加皮12克,薤白、牛膝各10克,泽泻、车前子各20克。水煎分3次服。

  4.脾肾阳微,水瘀交互证:患者遍体漫肿,喘不得卧,胁肋肿胀,纳呆泛恶,小便短小,颈脉动,痰咳,虚里穴动,舌淡胖,边有齿痕,或有紫斑,苔白滑,脉沉微而小。

  治则:温照脾肾,疏瘀行水。

    处方:熟附子、人参、白术、白芍、桃仁、苏术、葶苈子、杏仁、防已各10克,沉香2克,陈皮6克,茯苓、泽泻各30克。水煎分3次服。

《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整理与继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