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骚传统

 山海关前观山海 2015-09-05

“九辩”之名,见于《山海经》、《离骚》、《天问》中,与“九歌”一样,都是古乐曲名。王逸说:“辩者,变也。”郑玄注《周礼·大司乐》:“变,犹更也,乐成则更奏也。”据此推断,“九辩”即是“九阕”,是多重乐章组成的有机整体,其原本形式或也当如《九歌》一样分篇。宋玉《九辩》虽沿用旧题,但篇章形式及内容均属创新。

《九辩》的主旨,王逸说是宋玉为悲悼其师屈原而作。就文本看,主旨在于抒写贫士失职、怀才不遇、老而无成、报国无路的失意与愤慨。篇中虽也有对楚国腐朽政治情状的揭露批判,如“谓骐骥兮安归?谓凤凰兮安栖?变古易俗兮世衰,今之相者兮举肥”。但与屈原的作品比起来已经少了锋芒,其内容主要是悲秋、感遇、思君,是一种顾影自怜的哀愁,所谓“惆怅兮而私自怜”。这可能与宋玉的地位有关,从后世托名为宋玉的作品以及后人记载的宋玉生平看,宋玉极有可能是一名文学侍臣,是“倡优蓄之”一类的人物,所以他的心态与屈原不同,也缺乏屈原那样的抗争精神。

《九辩》在内容与形式上都受到了屈原作品的影响,其中直接袭用或间接采用《离骚》、《哀郢》等作品中成句的地方,共有十余处;复述屈原作品内容,模仿屈原作品语气的地方更多,比如《九辩》最后的神游就明显借鉴了《离骚》。尽管与《离骚》比起来,《九辩》被幽怨哀伤所笼罩,缺乏精神的震撼力,但《九辩》也有其成功之处,尤其是其中的景物描写很好地烘托了人物内心的感受,一、三、七章写秋色、秋声、秋意都非常成功。如第一章: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慄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泬寥兮天高而气清,寂寥兮收潦而水清,憯凄增欷兮,薄寒之中人,怆怳懭悢兮,去故而就新,坎廪兮贫士失职而志不平,廓落兮羁旅而无友生。惆怅兮而私自怜。燕翩翩其辞归兮,蝉寂漠而无声。雁廱廱而南游兮,鹍鸡啁哳而悲鸣。独申旦而不寐兮,哀蟋蟀之宵征。时亹亹而过中兮,蹇淹留而无成。

以“悲秋”二字点题,然后用浓笔渲染秋天的萧瑟之景和肃杀之气,瑟瑟寒风中草木凋零,北雁南飞,寒蝉无声。而这些与诗人孤独的背影相映照,诗人的渺小和无奈使人顿生穷困寂寥之感,作品也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寒士”的孤寂形象。千百年后,马致远写《天净沙·秋思》用的仍是同样的笔法。

在语言和行文方面,《九辩》的语言更加散文化。它的句子长短不一,用韵也更加自由,又大量运用双声、叠韵、叠字,这使《九辩》具有音乐般的旋律美。

总之,《九辩》呈现出由诗向文转化的趋势,成为屈骚向汉赋转变的桥梁。其散体句式以及铺陈手法的运用都对汉赋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成为汉赋的源头之一。而他悲士不遇的主题也被汉人继承,成了汉赋重要的主题之一。所以刘勰《文心雕龙·诠赋》说宋玉作品是“别诗之原始,命赋之厥初”。

宋玉的作品,除《九辩》外,尚有《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对楚王问》、《大言赋》、《小言赋》、《笛赋》、《讽赋》、《钓赋》、《舞赋》等。这些作品有些不可信,如署名宋玉的《舞赋》内容出自傅毅《舞赋》,因此大多数人认为宋玉《舞赋》实为傅毅《舞赋》的节简。而他比较可信的作品,以写艳情最为出色,影响也最大,如《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等。这些作品,或写女性之美艳,而自己则坚贞自守,不为美色所诱;或者极力渲染楚王与自荐枕席的巫山神女之间的艳情,又表现神女的“不可干犯”的持重。这其中或有宋玉的寓意,也可能只是弱者的自我安慰,但这一艳情模式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则堪称巨大,杜甫称即其“风流儒雅亦吾师”(《咏怀古迹》)。至于他的《风赋》等作品,则开后世专题赋之先河。

四、楚辞的体制特征及其在后世的发展

楚辞是《诗经》之后,一种兴盛于楚地、具有楚地特色的新型诗体,在体制上有四个不同于《诗经》的显著特征。其一,楚辞的句式和规模接近于散文。“《诗经》到了《国风》虽然在语言文字上解放了雅颂的板滞,吸收了口语的成份,但是还是沿用了雅颂以来传统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