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论南北政之年

 NEJSLJLIB 2015-09-08

       我们写过了《论南北政》,《再论南北政》,根据人们对南北政的不同理解,我们不得不再写《三论南北政之年》。在五运六气的运转中,不管是在哪一年论气,看病,问事,都必须先立起是在南政年,还是在北政年的年气图,你必须熟知六经脉是怎样排的。否则就不能谈论任何事情,所以说《南政和北政》是学会《黄帝内经》八十一难中的第一道难关。古人留下一本书叫《难经》,其实是《黄帝八十一难经》的简称,书中的第一难说;“十二经皆有动脉,独取寸口,以决五脏六腑死生吉凶之法”。这十二经脉都是动脉,指的就是先立了其年,外圈变动的六气,如是足经脉,就代表足的六经脉;如是手的经脉,就代表手的六经脉,而且是变动的。当论手经脉时,独取寸部,诊的是司天的真气到还是没到。独取尺部,诊的是在泉的真气至还是不至。所以寸脉和尺脉的浮沉,就完全能知道,决定了五脏六腑的死生和吉凶。然而左手有寸脉,右手也有寸脉,以哪只手的寸脉为准呢,这就需要按照南政年和北政年的天道来办事,这就是天元玉册卷九中说的寸脉向左易,还是向右易位的问题,时至而气也至的气脉,一定是当其时,当其位。寸脉不见真气,当其位非其时的气脉,一定是至而不至或未至而至的气脉。说书中的话为“从其气则合,违其气则病,不当其位者病,迭移其位者病。不在寸者为危险,除了少阴的气反了不叫反外,寸脉和尺脉的气反了就是死;阴阳气,交反了也是死;所以不知是在南政年还是在北政年,不管医术有多“高明”,论阴阳免谈。从唐·王冰写的五运六气的天理上来看,用医理,用病变来检验,证实,说明天地间五运六气地运转,华佗、张仲景他们诊病的方法首先是精通脉理是真的,而成了神圣,中医也得到发展。自古以来,凡是不精通脉理的都是医学的爱好者,说起医道来,夸夸其谈,都是猎奇而已。正如王冰说的那样,百年间也只能授给一个人,所以越到后来,就绝迹了。书中讲的第一道难关,不在实践中亲自体验,就没法通过。

        拿2014南政年,图七和图八来作以说明。

       图七是在知道了甲午年,先立了年气之后,君面巽方,看天上五运六气的运转,巽方的天,清明和立夏的时间,都是在节气的时间,是地气上升交在天上,以司天的气为准,形成了一个天。里圈是少阴,少阴是初夏,因少阴不司天,故为间气,而以少阳热代之,喧淑大行,是初夏加临了厥阴司天。厥阴司天在时序上是变化的,厥阴的初候司天是厥阴的标气一阴主气发挥作用,阴在天心,天中间。因为是在南政年,诊脉以我的右寸脉为准,为沉,为当其位,当其时。少阳的标气一阳为在泉,在天心的下边,天中间的下边。厥阴一阴司天的左上边是少阴火,在这里少阴的本气、中气和标气都是火,这是少阴在南政的南边的天道规定的。摸到的左关上是浮脉,厥阴的左下边是太阴的标气三阴主气。摸到的左关下是沉脉。厥阴司天的后边右关上为浮脉,厥阴司天的右关下为浮脉。在这个巽方天上形成的天体中,围成的六甲玄灵的气,都是标气主气。

       当时序走到中候的时间里,在天心,天中间是厥阴的中气少阳火主气,其它六甲玄灵的气都是中气主气。依次为少阴火主气;太阴阳明燥气主气;少阳的中气厥阴风在泉主气;阳明的中气太阴湿气主气;太阳的中气少阴热正阳主气。寸、关、尺还是依次按照天往右转,易位排。

     当时序走到节气的末候时,厥阴的本气风司天主气,其它六甲玄灵同样随着主气。三候满日,五运六气行毕,余下的气归入到在泉一方主气论气。

     当时令走到春分和谷雨的中气时,就换成了天气下降的时间,天气都交在在泉一方的三气上,论气的方法同其上升的方法一样,只不过是在泉的尺脉易于左,诊少阳的脉气为准。这就是《五运行大论篇第六十七》中说的以在泉的气为准,站在二十八星天外,“所谓面南而命其位,言其见也”的话。决不象彭子益火神派们,在《圆运动的古中医学》里说的那样,人总是站在圆周的中心看气的运转。少阳在泉主气同样也有三种气,标、中、本。而其它六甲的玄灵跟着,少阴在上还是以火为用。故在五运六气的运转中,天气主,天上有三气,其气有三,三三为九,天的下边还有三气,其气九随之。当在泉的气主气时,也是其气三,三三九,天的上边还有三气,三三九随之。天气主是图七,地气主是图八。这就是2014年节气在初夏时上升或下降的运行情况,诊脉随之。

    以上就是书中说的“天枢之上,天气主;天枢之下,地气主之”。也就是肚脐以上手经脉主之,肚脐以下,足经脉主之。“人气从之”而六气的中气也跟着,相应的变化,因为他是合气。司天,在泉一定,万物随之,这就是天道,顺者昌,逆者亡,更何况人的气脉了。注意这是在南政年,天往右转,地往左行,才知道寸脉向右易,尺脉向左易位。少阴在天南,才知道是代表阳,钩脉为浮脉,如果是在北政年,反也,略。

    从而知道南北政是何等的重要。然而以上说的是五运六气上升时,是一个天,下降时,又是一个天,这都是时令到而司天的气也到,只是说了“地气上升腾于天,天气下降流于大地”的两种情况,这些“直而申之”的话再不用诠释它,古人已经把词用到了极致,往下我直接罗列书中的语言就行了。还有“降已而升,升者谓地,升已而降,降者谓天”的气。这就是时令到而司天地的气不到和时令还没到,而司天地的气先时而到,即“岁气有余,六气都先时令,岁气不足六气都后时令”。不管是“先时后至,后时先至,各差了30日的时间”,是五运六气在天上,或在地上的差别。故,天地之间的差别。换句话说,各差了15日的时间,就出现了时间到了节气,如到了立夏,而气还在谷雨,或时令到了立夏,而日气先到了小满的中气。是五运六气在节气的时间,或在中气的时间;在一日之内,时间到了戌时,而气还在酉时,或时间到了戌时,而气先时到了亥时,是五运六气在时辰上的差别。在五运六气的运转中都是经常有的事。也就是五运六气的运转出现了天地各自一方的问题。

   实际上在中华大地上,即是在中原地域,就存在着时令和天气的差别,离中原越远,天气的差别越大,这就是说“斗柄指东,天下皆春”,在这个春天的时间里,在东西南北的八个方向,还是有春,夏,秋,冬的情况;“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都是文人墨客描述一年中大概的语言,非常不符合天道,在《内经》中《五常政大论》对“天不足西北,地布满东南”那一大段的描述和那一大段注解的解释才是真实的,永恒的真理,直到地老天荒。

   当地气主,天气下降,应交于在泉,反而成了降已又升,就成了天空的气。

   当天气主,地气上升,应交于天上,反而成了升已而降,就成了地亡的气。也就是成了天地各自一方,成了两个天,迭移在了一起,就是书中说的刚柔失守的气。也就是阳脉见了阴病,阴脉见了阳病。故“中外不相及,则治主病”是需要调的气,是“各守其乡,内者内治,外者外治”的道理,这就是2014年中十七,十八图。也是当今社会分不清南北政,总引用的图;天的左右与地的左右反着看的图。这是司天的图而无下半个的天,司地的图而无上半个的天。

  总之,60年中,南政年有12年,北政年有48年。

                                                            拄其间   锷未残 

                                                                         2014.5.1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