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超级中医学》解外感病(续)——太阳中风

 郭玉臣 2015-09-16

太阳中风是人体受到风邪侵袭以后形成的,《伤寒论》对此有准确描述:太阳病,发热、出汗、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风是怎样影发热响我们的健康呢?

我们从风是怎么形成的谈起,风是由温差造成的,没有温差就没有风的形成,所以风证还是与外界温度有关,在同一温度下有风我们就会感觉到凉爽,在环境科学有一个指标叫风冷却力指标,就是度量在同样温度下风可以增加皮肤的散热量,给我们带来的凉爽的感觉。长时间受到风的侵袭,我们的体温调节系统就会产生错觉,认为是寒冷来临,而事实不是这样,环境温度并没有下降,只是有了风。这种错觉令我们的神经调节出现偏差,于是出现风症。

另一个是我们身体局部受风邪侵袭,这种情况是很多的,有句俗语叫不怕狂风一片就怕贼风一线,局部受风邪侵袭令我们神经调节系统无所适从,比如我们开冰箱取东西的时候手伸进去了,人还在冰箱外面,手接触的温度就很低,和我们身体所在的室内环境温度出现很大差异,时间长了我们的神经系统该以哪个温度为标准进行体温调节呢,以手部温度为基准进行调节就需要产生大量的热,身体其他器官就会因过热而不适,如果以身体体温为基准进行调节手部热量又不够,这种困惑导致调节功能出现紊乱,出现风症。

两种情况都是由于风引起的人体调节功能异常,中医认为是风邪损伤卫气,这样的体质状况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就会下降,在外邪的侵袭下出现疾病。本病既不像太阳伤寒这样的寒气侵袭也不像温热病的外邪炽盛,而是因为人体营卫受伤所致。

人体皮肤神经调节出现异常以后,把风当成了寒冷,增加产热量以抵御外界寒冷,但是事实上又不是寒冷,这些多余的热量就会通过出汗排出体外,又由于出汗导致血管内血液粘稠,于是就有了发热、出汗、恶风、和脉浮缓的症状。

风温:是风症出现以后人体卫外功能下降,在温热(病原微生物)侵袭下导致的疾病。这时的人体不仅要调节自身的卫外功能,还要抵御外界病原微生物的侵袭,所以出现高热出汗而热不退。

风温和温病都是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侵袭人体造成的,而温病的病原微生物毒力更强,对人体伤害更大,要以提高免疫力、抗菌抗病毒为主,好在中药中有很多抗菌抗病毒的中药。风温则与人体调节功能有关,注意人体功能的调节,兼顾抗菌抗病毒。

风寒:是风症出现以后又受到寒气侵袭造成的,重点还是驱寒、调节自身功能为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