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阳病篇名词解释、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

 寂寞在繁衍 2015-09-19

(一)名词解释题

1.失溲:

2.时瘛(音纵):

3.若火熏之:

4.脉若静:

5.欲作再经:

6.风家:

7.不了了:

8.口父咀:

9.翕翕发热:

10.絷絷(音折):

11.臭恶:

12.欲救邪风:

13.先其时:

14.解肌:

15.识:

16.项背强几几:

17.将息:

18.遂漏不止:

19.小便难:

20.目瞑:

21.阳气重:

22.筋惕肉瞤:

23.噎:

24.淋家:

25.寒栗而振:

26.恍惚心乱:

27.蚘:

28.心下有水气:

29.熬:

30.如疟状:

31.清便欲自可:

32.脉微缓:

33.阴阳俱虚:

34.温针:

35.坏病:

36.骨髓:

37.虚烦:

38.心中懊憹:

39.胸中窒:

40.心中结痛:

41.更行:

42.叉手自冒心

43.谵语

44.烧针

45.头眩

46.核起而赤

47.动经

48.振振欲擗地

49.反动

50.胃中有邪气

51.结胸

52.藏结

53.痞

54.客气

55.剂颈而还

56.日晡所

57.潮热

58.柔痓

59.阴筋

60.痞

61.濡

62.麻沸汤

63.蒸蒸而振

64.干噫食臭

65.腹中雷鸣

66.谷不化

67.噫气

68.熨

69.谷气

70.两阳相熏灼

71.哕

72.捻衣摸床

73.火熏

74.清血

75.追虚逐实

 

(二)填空题

1.太阳之为病,脉浮,        

2.太阳病,发热,           者,名为中风。

3.太阳病,      ,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      

4.太阳病,        ,不恶寒者为温病。

5.病有发热恶寒者,      ;无热恶寒者,       

6.太阳病,头痛,                 ,桂枝汤主之。

7.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           ,宜桂枝汤。

8.太阳病,              ,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9.太阳病,下之微喘者,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

10.喘家,          ,加厚朴杏子佳。

11.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               ,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12.太阳病,下之后,      ,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13.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

14.发汗后,       ,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主之。

15.太阳病,_____________,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_____________者,麻黄汤主之。

16.太阳中风,_______________,发热,恶寒,身疼痛,_______________,大青龙汤主之。

17.伤寒表不解,_______________,干呕,_______________,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18.太阳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葛根汤主之。

19.伤寒脉浮缓,                             ,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

20.伤寒心下有水气,                                              。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

21.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 ,一日二三度发。——为欲愈也;——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23)

22.服桂枝汤,大汗出——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似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25)

23.太阳病,发热恶寒,——。脉微弱者,此无阳也,——。宜桂枝二越婢一汤。(27)

24.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16上)

25.病人身太热,——,热在皮肤,——;身大寒,——,寒在皮肤,——。(11)

26.太阳病,当恶寒发热,今自汗出,反不恶寒发热,——,以医吐之过也。一二日吐之者,腹中饥,口不能食;三四日吐之者,不喜糜粥,欲食冷食,——。以医吐之所致也,此为小逆。(120)

27.病人脉数,数为热,当消谷引食,——,此以发汗,令阳气微,膈气虚,脉乃数也。数为客热,不能消谷,——,故吐也。(122)

28.发汗后恶寒者,——。不恶寒,但热者,——,当和胃气,——汤。(70)

29.下之后,复发汗,必振寒,——。所以然者,——。(60)

30.本发汗,而复下之,此为逆也;——,治不为逆。本先下之,而反汗之,为逆;——,治不为逆。(90)

31.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若头痛者,必衄,——。(56)

32.伤寒,医下之,——,——,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91)

33.病发热头痛,——,若不差,身体疼痛,——。四逆汤方。(92)

34.发汗吐下后,——,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憹,栀子豉汤主之;——,栀子甘草豉汤主之;——,栀子生姜豉汤主之。(76)

35.发汗若下之,而烦热——者,栀子豉汤主之。(77)

伤寒五六日,大下之后,身热不去,——者,未欲解也,栀子豉汤主之。(78)

伤寒下后,——,卧起不安者,栀子厚朴汤主之。(79)

36.伤寒,医以丸药大下之,——,——,栀子干姜汤主之。(80)

37.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63)

38.下后不可更行——,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162)

39.服桂枝汤,大汗出后,——,——,白虎加人参汤主之。(26)

40.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表未解也;——,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34)

41.发汗过多,其人                ,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

42.火逆下之,因       烦躁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

43.伤寒脉浮,         ,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方主之。

44.烧针令其汗,              ,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状,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二两也。      

45.发汗后,其人胁下悸者,欲作奔豚,                       主之。

46.伤寒若吐、若下后,                                                      ,身为振振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47.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

48.伤寒              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49.太阳病,                                             ,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

50.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                ,         ,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

51.                   ,病仍不解者,茯苓四逆汤主之。

52.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                         ,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

53.伤寒脉浮,                                             ,反于桂枝汤欲攻其表,此误也。

54.甘草干姜汤证病机是             

55.                              ,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

56.伤寒脉结代,心动悸,              主之。

57.                                ,名曰结。

58.又脉来动而中止,             ,中有还者反动名曰结,阴也。

59.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证辨证要点是:                    

60.炙甘草汤证的辨证要点是:                

61.“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                ,黄连汤主之。”

62.黄连汤证的治法是                 

63.黄连汤证的病机是                 

64.“问曰:病有结胸,有藏结,其状何如?答曰:                                    ,名曰结胸也。”

65.“病发于阳,而反下之,                 ;病发于阴,而反下之,               。”

66.“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                                      ,大陷胸汤主之。”

67.“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            ;但结胸,无大热者,      

             ,但头微汗出者,                    。”

68.“太阳病,重发汗而复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                        ,”

                                      ,大陷胸汤主之。”

69.“结胸者,                            ,下之则和,宜大陷胸丸。”

70.“小结胸病,                                          ,小陷胸汤主之。”

71.“                            ,与三物小陷胸汤”。

72.“结胸证,              ,不可下,              。”

73.“何谓藏结?答曰:              ,饮食如故,时时下利                        ,名曰藏结。”

74.结胸证因其性质不同分为                            两大类型。

75.结胸证的主要病因病机是                            相结。

76.脏结证的主要病机是                           

77.大陷胸丸证的病机特点是                           

78.大陷胸丸证的治法是                           

79.寒实结胸证的病机是                     ,热实结胸证的病机是               

80.寒实结胸证的治法是                           

81.脉浮而紧,而复下之,紧反入里,               ,但气痞耳。

82.                      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

83.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       ,攻痞宜           

84.                    者,附子泻心汤主之。

85.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       。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鞕痛者,此为结胸也,       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        

86.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鞕痛者,此为结胸也,         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         

87.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        ,        ,胁下有水气,        ,        者,生姜泻心汤主之。

88.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                                               ,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鞕也,甘草泻心汤主之。

89.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                者,旋覆代赭汤主之。

90.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                           ,五苓散主之。

91.热痞兼阳虚的表现:           ,        ,       

92.热痞兼阳虚的治则:               ,主方:         

93.三泻心汤证的证候同中有异,半夏泻心汤证以         为证;生姜泻心汤证以        为主;甘草泻心汤证以           为主。

94.大黄黄连泻心汤证的辨证要点是:                       

95.大黄黄连泻心汤证的病机:           ,治则:          

96.生姜泻心汤证的病机:                              ,治则:                   

97.生姜泻心汤证的辨证要点是:                             

98.水痞证的主证:                              

99.赤石脂禹余粮汤的辨证要点是:                                   

100.旋复代赭石汤证的辨证要点是:                 

 

(三)判断说明题

1.太阳温病属于广义伤寒的范畴。

2.太阳经输证既是葛根汤证

3.凡脉浮者,均是太阳病。

4.凡恶寒者,均是太阳病。

5.太阳病传变与时日密切相关。

6.风家,指常患太阳中风的患者。

7.桂枝汤证就是太阳中风证。

8.“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是指阳气浮盛,而阴气柔弱。

9.只要方药组成是“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炙甘草”五味,即称桂枝汤。

10.桂枝汤组方要点是桂枝与芍药的剂量比例相等。

11.桂枝汤证的“自汗出”均由风寒袭表,营卫不和所致。

12.患者脏无他病,常自汗出,或时发热汗出者,亦为桂枝汤证

13.凡桂枝汤证,其脉必浮缓。

14.“凡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是指服桂枝汤的副反应。

15.桂枝加葛根汤方药组成是桂枝汤加葛根。

16.桂枝加附子汤既是桂枝汤与附子汤的合方。

17.桂枝去芍药汤证与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证属于内伤杂病的范畴。

18.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19.大青龙汤证的病机是:伤寒表虚,兼内有郁热。

20.大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发热,葛根汤主之。

21.麻黄汤证的病机是:风寒外束,卫阳不固,营阴失守。

22.太阳伤寒证与太阳中风证的鉴别要点是:汗之有无及脉之浮缓与浮紧。

23.葛根汤的方药组成是:麻黄汤加葛根。

24.小青龙汤证的病机是:风寒束表,内有水饮。服小青龙汤后,由“不渴”转为“口渴”者,表明寒饮已消,是病欲解之佳兆。

25.小青龙汤的方药组成是:麻黄、芍药、细辛、生姜、炙甘草、桂枝、五味子、半夏。

26.桂枝麻黄各半汤是因各取原方一半量而得名

27.桂枝麻黄各半汤证的治法为微发其汗

28.桂枝二麻黄一汤证的治法为小发其汗

29.坏证是指因误治而致病情发生变化,已无六经病证候可循的病证。

30.原文“病人身太热”,中的“太”字当“大”讲。

31.桂枝麻黄各半汤与桂枝二麻黄一汤药物相同。

32.坏病的治则是急急扶正。

33. 60条"下之后,复发汗,必振寒,脉微细。所以然者,阴阳俱虚 ".的病机是因下后复汗致阳亡阴伤。

34.90条"本发汗,而复下之,此为逆也;若先发汗,治不为逆"。是针对表里同病的治则。

35.91条“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用四逆汤的目的是回阳救逆。

36.“发汗吐下后,心烦,”伴少气者,用栀子甘草豉汤治疗。

37.“发汗吐下后,心烦,”伴呕者,用栀子生姜豉汤治疗。

38.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栀子干姜汤治疗。

39.栀子厚朴汤的病机是胸膈有热,中焦有寒。

40.栀子干姜汤的病机是邪热留扰胸膈,气机阻滞于腹。

41.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应见汗出而喘,身热或高或低,尚有口渴、苔黄、脉数等证。

42.葛根黄芩黄连汤证应见发热、脉浮数。

43.葛根芩连汤证的下利应伴里急后重。

44.汉代的度量衡一兩是二十四銖。

45.栀子豉汤中“心烦”“心中懊憹”“胸中窒”“心中结痛”的病机均为无形邪热郁于胸膈。

46.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加桂汤主之。

47.桂枝甘草汤服法是分温再服。

48.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

49.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证的辨证要点是:阵发性气从少腹上冲心、伴心悸等。

50.桂枝加桂汤证的病机是:心阳虚,下焦阴寒之气乘虚上逆。

51.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中茯苓先煎、用量独重的目的是健脾安神。

52.桂枝加桂是桂枝汤又加桂枝二两组成的。

53.炙甘草汤由甘草、生地黄、桂枝、麻仁、生姜、大枣、人参、阿胶组成。

54.脉来动而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者,名结。

55.炙甘草煎煮时,需要清酒七升。

56.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证病机是:心阳虚弱,心神不敛。

57.真武汤由茯苓、芍药、干姜、白术、附子组成。

58.干草干姜汤证的辨证要点是脚孪急,筋脉失养;而芍药甘草汤证的辨证要点是肢厥,烦躁,吐逆。

59.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干姜附子汤主之。

60.小建中汤中由桂枝汤倍用芍药加饴糖组成。

61.呕家不可用建中汤,以甜故也。

62.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用生姜的目的是温胃止呕。

63.茯苓四逆汤证与甘草干姜汤证共同的辨证要点是肢厥,烦躁。

64.真武汤证的病机特点是少阴阳虚,阴液不继。

65.结脉属阳,代脉属阴。

66.清热止利,和胃降逆是黄连汤的功效。

67.黄连汤由半夏泻心汤去黄芩加芍药而成。

68.黄连汤中桂枝的功用是平冲降逆。

69.结胸证本虚标实,证属虚实挟杂。

70.脏结证病邪内盛,其证为实。

71.结胸证与脏结证都以胸胁脘腹疼痛拒按为临床特征。

72.寸脉浮主邪热内陷胸腹;关脉沉主痰水停于中焦。

73.大结胸证与湿热发黄证均可见“但头汗出”一症。

74.“结胸三证”是指大陷胸汤证、大陷胸丸证和小陷胸汤证。

75.大柴胡汤证为“热结在里”;大陷胸汤证为“水结在胸胁”。

76.大陷胸汤中甘遂的用法是与大黄同煎。

77.大陷胸汤证涉及阳明腑实者可见潮热,谵语的表现。

78.大陷胸丸即大陷胸汤改汤为丸,药物组成完全相同。

79.结胸证皆属里证、热证、实证、阳证。

80.攻下破结是治疗结胸证的主要方法。

81.大陷胸汤证与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均可见沉紧之脉。

82.寸脉浮,关脉沉是小结胸证的脉象特点。

83.三物白散是因方中三味药物其色皆白,又为散剂而得名。

84.寒实结胸证的治法是攻补兼施,温脏散结。

85.脏结证的治疗可采用温散寒邪,攻逐痰水之法。

86.“心下痞”是五芩散证的主证之一。

87.大黄黄连泻心汤就是由大黄、黄连两味药物组成。

88.麻沸汤即开水。

89.噫气即嗳气。

90.大黄黄连泻心汤的煎服法是: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渣,分温再服。

91.甘草泻心汤的药物组成是半夏泻心汤加重炙甘草剂量而成。

92.半夏泻心汤去黄芩、黄连加旋覆花、代赭石,即为旋覆代赭汤。

93.半夏泻心汤,减少干姜剂量,另加生姜,即为生姜泻心汤。

94.“大下之后,复发汗,小便不利者,亡津液故也。勿治之,得小便利”者为愈后不良。

95.附子泻心汤证的治法是泄热消痞,扶阳解表。

96.附子泻心汤的煎服法是:“上四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去渣,分温再服”。

97.赤石脂禹余粮汤证出现下利不止为脾胃虚寒,中气下陷所致。

98.甘草泻心汤的功效是:和胃降逆消痞。

99.旋覆代赭汤证的临床证候是:腹中痛,心下痞硬,欲呕吐,肠鸣下利。

100.热痞证的主证是:心下痞,按之濡,关脉浮。

101.心下痞、呕吐、下利、噫气不除均为半夏泻心汤证的主证之一。

102.半夏泻心汤方与黄连汤方的药物组成比较,其区别是:前方有半夏无黄连,后方有黄连无半夏。

103.生姜泻心汤证的治法是和胃补中,降逆消痞。

104.赤石脂禹余粮汤的功效为补脾温中,固摄止利。

105.半夏泻心汤证的主证是:呕而肠鸣,心下痞,下利。

 

(四)简答题

1.简述太阳的生理功能。

2.简述太阳病的转归。

3.简述太阳病的治则治法。

4.太阳病的辨证要点与病机是什么?

5.太阳伤寒证的辨证要点与病机是什么?

6.太阳温病的的辨证要点与病机是什么?

7.辨别病证阴阳属性的要点是什么?

8.判断病证是否传变的依据是什么?

9.简述“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的临床意义。

10.营卫不和可见于哪几种病证?

11.太阳中风表虚证的辨证要点与病机是什么?

12.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的含义是什么?

13.“酒客病”为何不能用桂枝汤?

14.简述太阳伤寒证的证候、病机、治法及方药?

15.小青龙汤证为何有“或渴”、“不渴”、“服汤已渴”三种表现?

16.简述大青龙汤证的证候、病机、治法及方药?

17.简述小青龙汤证的证候、病机、治法及方药?

18.简述葛根汤证的证候、病机、治法及方药?

19.桂枝麻黄各半汤证的主证、病机是什么?

20.桂枝二麻黄一汤证的主证、病机是什么?

21.桂枝二越婢一汤证的主证、病机是什么?

22.病人旧微溏为何不能使用栀子豉汤?

23.70条汗后的虚实辨证如何?

24.60条“振寒,脉微细”说明什么?

25.什么叫“坏病”?

26.90条阐述的是表里同病的什么治疗原则?

27.从病人喜恶,如何辨寒热真假?

28.麻杏甘石汤证证候、病机是什麽?

29.试述葛根芩连汤证的主要脉证、病机是什麽?

30.试述葛根芩连汤证的治法及方药。

31.91条“ 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的病机是什麽?

32.桂枝二麻黄一汤为原方用量的几分之几?

33.桂枝二越婢一汤各是原方的多少用量?

34.何谓奔豚?

35.何谓结?

36.桂枝甘草汤证的病机及辨证要点是什么?

37.简述真武汤证的症候、病机及方药是什么?

38.简述小建中汤证的症候、病机及方药是什么?

39.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的症候、病机是什么?

40.桂枝人参汤证的辨证要点是什么?

41.简述干姜附子汤证的症候及病机是什么?

42.茯苓四逆汤证的病机、辨证要点及方药组成是什么?

43.甘草干姜汤证与芍药甘草汤证的病机及辨证要点分别是什么?

44.芍药甘草附子汤证的病机及辨证要点是什么?

45.简述炙甘草汤证的症候、病机及方药组成是什么?

46.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的病机及辨证要点是什么?

47.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中去芍药的目的是什么?

48.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证的病机及辨证要点是什么?

49.黄连汤的煎服方法是什么?

50.黄连汤证的病机及辨证要点是什么?

51.结胸证的证候特点与病机是什么?

52.简述结胸证与痞证的成因。

53.简述结胸证的证候类型。

54.简述结胸证的治则治法。

55.热实结胸的典型证候是什么?

56.热实结胸病证涉及阳明腑实的证候特点是什么?

57.大陷胸汤证的辨证要点与病机是什么?

58.大陷胸丸证的辨证要点与病机是什么?

59.简述大陷胸丸与大陷胸汤的异同?

60.小陷胸汤证的辨证要点与病机是什么?

61.寒实结胸证的辨证要点与病机是什么?

62.简述三物白散的用药特点。

63.简述结胸证的预后。

64.痞证的成因是什么?

65.痞证的证候特点是什么?

66.痞证的病理特点是什么?

67.热痞证的辨证要点是什么?

68.试述大黄黄连泻心汤的方义。

69.附子泻心汤证的辨证要点是什么?

70.附子泻心汤的煎服法如何?

71.半夏泻心汤证的病机是什么?

72.生姜泻心汤证的辨证要点是什么?

73.甘草泻心汤证的辨证要点是什么?

74.旋复代赭石汤证的病理特点是什么?

75.水痞证的辨证要点是什么?

76.水痞证的病理特点是什么?

77.何谓“火逆证”?

78.如何理解欲愈候中的“阴阳自和者,必自愈”?

 

(五)论述题

1.试分析太阳病提纲证原文。

2.试述桂枝汤证的主证、病机、治法、方药。

3.桂枝汤除用于太阳中风证外,还可用于哪些证候?各自的特征是什么?

4.煎服桂枝汤有哪些注意事项?

5.试述桂枝汤的调护法。

6.桂枝汤的禁忌证有哪些?为什么?

7.桂枝汤证有哪些兼证?各自的特征是什么?

8.试比较桂枝加附子汤证与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证的异同。

9.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共两条原文,为何一言“主之”?一言“佳”?

10.桂枝新加汤证与太阳病均有身痛,试述其鉴别要点?

11.麻黄汤证与桂枝汤证应如何鉴别?

12.葛根汤证与桂枝加葛根汤证应如何辨证?

13.葛根汤证与葛根芩连汤证都可出现下利,应如何辨证?

14.大小青龙汤证的异、同点是什么?

15.桂枝麻黄各半汤证、桂枝二麻黄一汤证、桂枝二越婢一汤证。均为表郁轻证,有何区别?

16.你对“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有何认识?

17.你对太阳病转实热的机理有什么认识?

18.你对太阳病转虚寒的机理有什么认识?及太阳病汗后转归?

19.请举例说明表里同病,里证属虚寒性质,而且以里证为重者,应如何治疗?

20.栀子豉汤证及其类证有几种证型,各自的辨证要点、病机、治法、方药如何?

21.麻杏甘石汤证与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的证候、病机、治法有何异同?

22.白虎加人参汤证与25条桂枝汤证有何不同?

23.太阳病汗法有哪些?

24.大青龙汤与桂枝二越婢一汤证有何异同?

25.苓桂术甘汤证与真武汤汤证均有头眩,如何鉴别?

26.欲作奔豚与奔豚证有何区别?二者治法有何异同?

27.小建中汤的方药组成及方义如何?为什么取名“建中”?

28.102条文:“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其症见心中悸而烦,为何在心而治在中焦?

29.茯苓四逆汤证的脉症、病机、治法方药是什么?

30.干姜附子汤证的发病机制是什么?为什么要顿服?

31.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证的症候、病机、治法及方药是什么?为何不用芍药?

32.《伤寒论》29条云:“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干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干草汤与之,其脚即伸;”对此段条文应如何理解?

33.《伤寒论》中所言间歇脉有几种,各有何特点?其临床意义是什么?

34.简述心阳虚的类型、治法及代表方药。

35.试比较黄连汤证与栀子干姜汤证的异同。

36.试述大陷胸汤证的主证、病机、治法、方药。

37.试述大陷胸汤证与大柴胡汤证的鉴别。

38.试述大结胸证与阳明腑实证的鉴别。

39.大陷胸丸的适应证是什么?其方药配伍有何特点?

40.如何鉴别大陷胸汤证与小陷胸汤证。

41.试比较大、小陷胸汤。

42.如何理解寒实结胸的证候表现?

43.如何鉴别结胸四证?

44.试述脏结证与结胸证的鉴别。

45.半夏、生姜、甘草泻心汤证的病机、证候、治法有何异同?

46.大黄黄连泻心主与附子泻心汤证在主证、病机、治法、方药上有何异同?

47.《伤寒论》中有哪些方剂能治疗心下痞或硬痞证?

48.痞证与结胸证的区别要点如何?

49.旋复代赭汤证与生姜泻心汤证在主证、病机、证候、治法上有何异同?

50.试比较半夏泻心汤与黄连汤在组方及功效的异同。

51.大黄黄连泻心汤证与栀子豉汤证在主证、病机、证候、治法上有何异同?

52.痰气痞证的主证、病机、治法及主方是什么?

53.何谓水痞证?水痞证的证治特点如何?

54.赤石脂禹余粮汤证

试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题

1.失溲:指二便失禁。

2.时瘛#(音纵):瘛,指收缩。#,松弛之意。时瘛#,指阵发性手足抽搐。

3.若火熏之:象烟火熏过一样,用来描述患者肤色晦暗。

4.脉若静:静,静止,未变之意。脉若静,指脉象与证候尚未发生变化。

5.欲作再经::指将传经于阳明。

6.风家:指常受风患病者。

7.不了了:指病证绝大部分已经消除,但仍留有不舒适的感觉。

8.口父咀:古代制剂法,将药用口咬细。在此指将药物碎成小块。

9.翕翕发热:翕,和顺之意。翕翕发热,形容发热轻而温和。

10.絷絷(音折):小雨不辍也。形容微汗,皮肤潮润。

11.臭恶:指有特殊气味或不良气味的食品。

12.欲救邪风:救,解除、治疗之意。邪风,即风邪。欲救邪风,指治疗风邪引起的太阳病。

13.先其时:指在发热汗出之前。

14.解肌:解除肌表之邪。

15.识:记住之意。

16.项背强几几:形容项背拘紧不适,转动俯仰不利之状。

17.将息:调理休息,即服药后护理之法。

18.遂漏不止:遂,因而,于是。漏,渗泄不止。全句是指不间断地小量汗出。

19.小便难:小便量少而且不畅。

20.目瞑: 指闭目懒睁,有畏光感。

21.阳气重:指阳气郁遏较重。

22.筋惕肉瞤:指肌肉跳动。

23.噎:指咽喉部有气逆梗阻感。

24.淋家:淋,指小便淋沥不尽,尿频量少、尿道涩痛之证。淋家,指久患淋证之人。

25.寒栗而振:即寒战。

26.恍惚心乱:神识昏惑模糊,心中慌乱不安。

27.蚘:蛔之古体字,即蛔虫。

28.心下有水气:心下,即胃脘部。水气,病理概念,即水饮之邪。

29.熬:《说文·火部》:“熬,干煎也”,与烘、炒、焙近意。

30.如疟状:指发热恶寒呈阵发性,发无定时,似疟非疟。

31.清便欲自可:,同圊,厕所之古名,此处作动词用。欲,同尚字。自可,如常之意。清便欲自可,指大小便尚属正常。

32.脉微缓:微非指脉象微弱,乃稍微,略微之意。脉微缓,指脉不浮紧,而趋于和缓

33.阴阳俱虚:此处阴阳,指表里而言。阴阳俱虚,即表里皆虚。

34.温针:是针刺与艾炙合用的一种方法。操作时,针刺一定穴位,将艾绒缠于针柄上点燃,以使热气透入穴位。

35.坏病:即变证。指因误治而致病情发生变化,已无六经病证候可循的病证。

36.骨髓:代表深层,指在里。

37.虚烦:虚,是与有形之邪为实相对而言;烦,心烦。虚烦,指心烦由无形邪热所致。

38.心中懊憹:(ào náo,音奥惱):心中烦闷殊甚,莫可名状。

39.胸中窒:窒,塞也。即胸中有堵塞不适之感。

40.心中结痛:心中因热邪郁结而疼痛。

41.更行:更,再也:行,用也。更行即是再用之意。

42.叉手自冒心:两手交叉按压于心胸部位。冒,覆盖、按压之意。

43.谵语:神志不清,胡言乱语,多声音高亢。

44.烧针:将针体在火上加热后刺入人体的一种治疗方法。

45.头眩:头晕目眩。

46.核起而赤:指针处因寒闭阳郁而见局部红肿如核。

47.动经:扰动经脉。

48.振振欲擗地:肢体颤动欲扑倒于地。擗同仆,跌倒。

49.反动:反,复、又之意。反动即复动。

50.胃中有邪气:此外指腹中有寒邪。

51.结胸:证候名。指有形痰水结于胸膈,以胸脘部硬满疼痛为主症的一种病证。

52.藏结:证候名。藏亦作脏。指由脏气虚衰,阴寒凝结,气血阻滞而形成的病证。

53.痞:证候名,指痞证,以心下痞塞不舒,按之柔软不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病证。

54.客气:即邪气。因邪从外来,故称客气。

55.剂颈而还:剂通齐。剂颈而还,指头部汗出,到颈部为止,颈部以下无汗。

56.日晡所:指申时前后,即下午3至5时左右。

57.潮热:一种热型。指发热如潮水之起落,定时而发,或定时增高。

58.柔痓:痓(zhì音至),当为痉,证候名。痉病的主要表现为颈项强直,甚至角弓反张。其中汗出者名柔痉,无汗者名刚痉。

59.阴筋:指外生殖器。

60.痞:闭塞不通。

61.濡:柔软。

62.麻沸汤:滚沸的水,即开水。

63.蒸蒸而振:蒸蒸,形容发热较甚,热势由里向外蒸发。振,振动,因恶寒而身体振颤,称为寒战

64.干噫食臭:噫同嗳,干噫食臭即嗳气有食物馊腐气味。

65.腹中雷鸣:形容腹中有漉漉作响的声音,即肠鸣亢进。

66.谷不化:指大便含有未消化食物。

67.噫气:即嗳气。指气从胃中上逆,冒出有声,其声沉长,不似呕逆声急促。

68.熨:属于热疗,是将药物炙热,或用食盐、砖瓦烧热后用棉布包裹,置于患处,具有取暖发汗或温散寒凝的功效

69.谷气:即水谷之精气。

70.两阳相熏灼:风为阳邪,火亦属阳,中风用火劫,故称为两阳相熏灼。

71.哕:即呃逆。

72.捻衣摸床:指病人神志昏糊时,两手不自主地反复摸弄衣被床帐。

73.火熏:为古代烧坑,铺药、酒、水取气,病人卧于其上,以熏蒸取汗达到治病的一种方法。

74.清血:清,同圊,登厕之意。清血,即便血。

75.追虚逐实:阴本虚,而更用火法,灼伤其阴,使阴虚者益虚,谓之追虚;热本实,而反用火法助长里热,使邪实者更实,谓之逐实。

 

(二)填空题

1.头项强痛而恶寒。

2.汗出,恶风,脉缓者,

3.或已发热,或未发热,// 名为伤寒

4.发热而渴,

5.发于阳也,// 发于阴也。

6.发热,汗出,恶风,

7.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

8.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

9.表未解故也,

10.作桂枝汤,

11.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

12.脉促胸满者,

13.若微寒,

14.身疼痛,// 新加汤

15.头痛发热    无汗而喘

16.脉浮紧   不汗出而烦躁者

17.心下有水气   发热而咳

18.项背强几几  无汗恶风

19.身不疼但重

20.咳而微喘    发热不渴

21.如疟状  脉微缓者  脉微而恶寒者  以其不能得小汗出

22.脉洪大者  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23.热多寒少  不可发汗

24.此为坏病  随证治之

25.反欲得衣者  寒在骨髓也  反不欲近衣者  热在骨髓也

26.关上脉细数者  朝食暮吐

27.而反吐者  以胃中虚冷

28.虚故也  实也  与调胃承气

29.脉微细  以内外俱虚故也

30.若先发汗  若先下之

31.与承气汤  当须发汗  宜桂枝汤

32.续得下利  清谷不止  清便自调者

33.脉反沉  当救其里

34.虚烦不得眠  若少气者  若呕者 

35.胸中窒  心中结痛  心烦腹满

36.身热不去  微烦者

37.汗出而喘  无大热者

38.桂枝汤  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

39.大烦渴不解  脉洪大者

40.利遂不止  脉促者  喘而汗者

41.叉手自冒心,心下悸,

42.烧针

43.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卧起不安者,

44.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

45.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46.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

47.发汗后,腹胀满者,

48.二三日,心中悸

49.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

50.不呕,不渴,无表证,

51.发汗,若下之,

52.心下悸,头眩,目闰动,

53.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

54.中阳不足

55.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

56.炙甘草汤

57.结

58.更来小数,

59.心悸,烦躁,舌淡,苔白。

60.心动悸,脉结代

61.腹中痛,欲呕吐者。

62.清上温下,和胃降逆。

63.上热下寒,升降失调

64.按之痛,寸脉浮,关脉沉。

65.热之因作结胸,因作痞也。

66.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硬者。

67.与大柴胡汤,此为水结在胸胁也,大陷胸汤主之。

68.日晡所小有潮热,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者。

69.项亦强,如柔痓状。

70.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

71.寒实结胸,无热证者。

72.其脉浮大者,下之则死。

73.如结胸状,寸脉浮,关脉小细沉紧。

74.热实结胸,寒实结胸。

75.无形之寒热,有形的痰水。

76.脏气虚衰,阴寒凝结。

77.水热互结,病位偏上。

78.泻热逐水,破结缓下。

79.寒痰水饮结聚胸脘,热痰水饮结聚胸脘

80.温寒逐水,涤痰破结

81.则作痞,按之自濡

82.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

83.桂枝汤,大黄黄连泻心汤

84.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

85.柴胡汤。大陷胸汤。半夏泻心汤。

86.大陷胸汤。半夏泻心汤。

87.心下痞鞕,干噫食臭,腹中雷鸣,下利

88.下利日数十行,榖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鞕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

89.心下痞鞕,噫气不除

90.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

91.心下痞,恶寒,汗出

92.泄热消痞,扶阳固表,附子泻心汤

93.干噫食臭;下利,谷不化

94.心下痞,按之濡,关上脉浮。

95.邪热聚结心下,泄热消痞

96.脾胃虚弱,饮食停滞,水气不化,和胃消痞,宣散水气

97.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腹中雷鸣下利

98.心下痞、口渴、心烦、小便不利

99.心下痞硬,下利不止,滑脱不禁,小便不利

100.心下痞硬,噫气不除

 

(三)判断说明题

1.正确。温病为广义伤寒之一种。它是由感受温热病邪所引起的一种外感病,初起阶段属太阳病范畴。

2.不正确。太阳经输证,表现为项背强几几,既可出现于葛根汤证,也可出现于桂枝加葛根汤证。

3.不正确。凡言太阳病者,必具有提纲证所列之“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一组脉证。单纯脉浮,也可见于阴竭阳脱者。

4.不正确。恶寒虽为太阳病必见之证,但非太阳病所独有。由于阳气虚衰,三阴证更多见恶寒。且太阳病之恶寒,往往与发热同时并见。所谓“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

5.不正确。太阳病传变与否当以脉证为凭,如“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伤寒一日,┄┄,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

6.不正确。风家,指常受风患病者,非独指太阳中风患者。

7.不正确。太阳中风证是桂枝汤适应证的一个方面,桂枝汤证包括太阳中风证及杂病中营卫不和自汗证。

8.不正确。阳浮而阴弱”:一指病机,即卫气浮盛,营阴不足,一指脉象,轻取则浮,重按见弱。

9.不正确。由“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炙甘草”五味组成的方剂有桂枝汤、桂枝加桂汤、桂枝加芍药汤。各方药味相同,但桂枝与芍药的剂量不同。

10.正确。桂枝汤组方要点是桂枝与芍药的剂量比例相等。若桂枝剂量大于芍药,则为桂枝加桂汤;若芍药剂量大于桂枝,则为桂枝加芍药汤。

11.不正确。桂枝汤证的“自汗出”或由风寒袭表,营卫不和所致,如原文第12、13条所述;或杂病中营卫不和所致之自汗证,如原文第53、54条所述。

12.正确。桂枝汤证包括太阳中风证,以及杂病中营卫不和自汗证,如患者脏无他病,常自汗出,或时发热汗出者即是。

13.不正确。桂枝汤证脉象有多种,如浮缓(12条)、浮弱(42条)、浮数(57条)、洪大(25条)、脉迟(234条)。

14.不正确。此为里热盛者,服桂枝汤不对证而致疾病恶化,仲景以之引申为桂枝汤的禁例。并非服桂枝汤后的副反应。

15.正确。虽然原文将桂枝加葛根汤方药组成列为桂枝汤加葛根、麻黄,但林亿按作了纠正与说明,教材亦持相同观点。

16.不正确。桂枝加附子汤当是桂枝汤加附子。

17.不正确。桂枝去芍药汤证与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证,虽均有胸满,但表证未除,且诸方虽去芍药,其解表之力不逊,故仍当属桂枝汤证兼证范畴。

18.不正确。原文31条: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

19.不正确。大青龙汤证以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脉浮紧为主证,其病机是伤寒表实,阳郁化热,表寒里热。

20.不正确。原文32条:大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

21.不正确。风寒外束,卫阳不固,营阴失守是太阳中风证的病机。

22.正确。太阳伤寒证以无汗、脉浮紧为主证;太阳中风证以汗出、脉浮缓为主证。

23.不正确。葛根汤的方药组成是:桂枝汤加葛根、麻黄。

24.正确。此题考察对服小青龙汤后,由口不渴转为口渴机理的理解。

25.不正确。小青龙汤的方药组成是: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炙甘草、桂枝、五味子、半夏。生姜应改为干姜。

26.错。是各取原方三分之一

27.错。当汗失汗或汗出不彻,病邪不解,邪郁日久,不得宣泄之表郁轻证。治当小发其汗。

28.错。桂枝二麻黄一汤为桂枝汤与麻黄汤按2:1比例组方。与桂枝麻黄各半汤药味相同,但药量更轻,桂枝汤取原剂量5/12,麻黄汤取原剂量2/9。由于桂枝汤量较桂枝麻黄各半汤的比例增加,麻黄汤用量较之减少,故其发汗力量更小,可称微发其汗。

29.对。

30.对。

31.对。

32.错。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以法治之。

33.对。

34.错。 是针对表里同病时,里证不急不重,当循先表后里的原则。

35.错。误下之后,不仅脾阳衰惫,运化无权,而且累及下焦肾中真阳,釜底无焰,火不生土,用此取补火生土之义。

36.对。

37.对。

38.错。用栀子厚朴汤治疗。

39.错。邪热留扰胸膈,气机阻滞于腹。

40.错。是胸膈有热,中焦有寒。

41.对。

42.错。应见心烦口渴,小便黄赤,利下臭恶稠粘,肛门灼热,舌黄脉数等热象。

43.错。葛根芩连汤证的下利应伴暴注下迫。

44.对。

45.对。

46.不正确。此题是审察对条文64条的掌握,桂枝加桂汤改为桂枝人参汤。

47.不正确。桂枝甘草汤要求浓煎,顿服,意在使药物快捷取效。

48.正确。此题审察对118条文的掌握。

49.不正确。本方证的辨证要点是:惊狂,卧起不安,心悸。

50.正确。此题审察对桂枝加桂汤证的病机的熟悉。

51.不正确。本方中先煎和重用茯苓的目的是加强利水排邪之力。

52.正确。本方重用桂枝的目的是:通心阳而平冲逆。

53.不正确。本方由甘草、生地黄、桂枝、麻仁、生姜、大枣、人参、阿胶、麦门冬组成。

54.不正确。脉来动而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者,名代。此题审察对178条文的掌握。

55.正确。加清酒振奋阳气,温通血脉。

56.正确。此题审察对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证的病机的掌握。

57.不正确。其中干姜应改为生姜。

58.不正确。干草干姜汤证的辨证要点是肢厥,烦躁,吐逆;而芍药甘草汤证的辨证要点是脚孪急,筋脉失养。

59.不正确。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

60.正确。此题审察对小建中汤方药的组成。

61.正确。因为本方为甘温之剂,服之则助湿生热,加重呕吐。

62.不正确。用生姜的目的是生姜辛温宣散,走而不守,擅宣阳行阴。

63.正确。此题审察对两汤证的辨证要点的掌握。

64.不正确。其病机特点是少阴阳虚,水气泛滥。

65.不正确。结脉、代脉均属阴。

66.不正确。黄连汤的功效是清上温下,和胃降逆。

67.不正确。黄连汤是由半夏泻心汤去黄芩加桂枝而组成。

68.不正确。黄连汤中桂枝的功用是辛温散寒,宣通上下之阳气。取桂枝平冲降逆的方剂为桂枝加桂汤。

69.不正确。结胸证是无形之寒热与有形的痰水相结,病邪内盛,其证为实。本虚标实是脏结证的病机特点。

70.不止确。脏结证乃脏气虚衰,阴寒凝结,为本虚标实之证。

71.正确。结胸证与脏结证病机虽不同,但证候表现却有相似之处,即都以胸胁脘腹部疼痛拒按为临床特征。

72.不正确、寸脉候上焦,浮主阳热,寸脉浮说明邪热壅聚胸胃,邪盛于上,病位较高,而不在腹部。

73.正确。湿热发黄证因热为湿郁可见“但头汗出,余处无汗,剂颈而还”,大结胸证由于水热互结,郁蒸于上,亦可见“但头微汗出”。

74.不正确。“结胸三证”系指135条原文所述热实结胸的典型证候,即“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硬”。

75.正确。大柴胡汤证是少阳兼阳明里实,有阳明里实,故言“热结在里”;大陷胸汤证是有形之水与热邪结于胸胁,故言“水结在胸胁”。

76.不正确。大陷胸汤中的甘遂是以末冲服。《金匮要略》大黄甘遂汤中的甘遂则是与大黄同煎。

77.不正确。潮热、谵语为阳明腑实,浊热攻心的证候特征,大陷胸汤证涉及阳明腑实,只是“小有潮热”,并无谵语之症。

78.不正确。大陷胸丸由大陷胸汤加葶苈子、杏仁、白蜜组成,剂型不同,药物组成也不相同。而抵当丸的药物组成则与抵当汤相同。

79.不正确。结胸证根据有形痰水与热邪或寒邪相结的不同,分热实结胸与寒实结胸两类,故结胸证均属里证、实证,但有热证、阳证与寒证、阴证之异。

80.正确。结胸证无论寒热,均为实邪内结证,故结胸的治疗总以攻下破结为要。

81.正确。大陷胸汤证与苓桂术甘汤证均可见沉紧之脉,沉均主病在里又主水,但前者之紧之邪实痛甚,后者之紧则主寒。

82.不正确。寸脉浮,关脉沉,是结胸证的脉象特征,而小结胸病的主脉是浮滑。

83.正确。桔梗、巴豆、贝母其色皆白,又为散剂,故名三物白散。

84.不正确。寒实结胸证为寒痰水饮结聚胸脘,其证为实,故正确的治法是,温寒逐水,涤痰破结。

85.不正确。脏结证为脏气虚衰,阴寒凝结,本虚标实之证,故治当攻补兼施,温脏散结。

86.不正确。“心下痞”是五芩散证的副证,并非主证。

87.不正确。大黄黄连泻心汤虽原文记载只有大黄、黄连,但按林亿等方后注及教材的确定,当以还有黄芩为是。

88.正确。此题关键审察对麻沸汤一词解释的认识程度。

89.正确。此题关键审察对噫气一词解释的认识程度。

90.正确。大黄黄连泻心汤的煎服法较为特别,且对汤方功效发挥有明显作用。此题关键审察对大黄黄连泻心汤与其它泻心汤在煎服法方面的区别的认识。

91.正确。此题关键审察对甘草泻心汤组方特点的掌握。

92.不正确。此题关键审察对旋覆代赭汤组方药物的掌握。

93.正确。此题关键审察生姜泻心汤组方特点的掌握。

94.不正确。此题关键审察对原文中论述“欲愈候”的掌握。

95.不正确。附子泻心汤证证见恶寒汗出,但并非表邪所致,故其治法中含解表是错误的。此题关键审察对附子泻心汤证证治的掌握。

96.此题关键审察对附子泻心汤煎服法的掌握。

97.不正确。原文第159条明确指出赤石脂禹余粮汤证出现下利不止为“此利在下焦”非中焦虚寒所致。此题关键审察对赤石脂禹余粮汤证病机的掌握。

98.不正确。此题关键审察对甘草泻心汤功效的掌握。

99.不正确。此题关键审察对旋覆代赭汤证主证的掌握。

100.正确。此题关键审察对条文第151条描述的热痞证主证的掌握。

101.不正确。此题关键审察对半夏泻心汤证主证的掌握。

102.不正确。此题关键审察对半夏泻心汤方与黄连汤方的药物组成比较的认识。

103.不正确。此题关键审察对生姜泻心汤证治法的掌握。

104.不正确。赤石脂禹余粮汤的功效并无补脾温中的作用。此题关键审察对赤石脂禹余粮汤功效的掌握。

105.正确。此题关键审察对半夏泻心汤证主证的掌握。

 

(四)简答题

1.太阳的生理功能概括为:①阳气较多,正气旺盛;②职司卫外,统摄营卫;③六经藩篱,受邪首当;④参与气化,主司排水;⑤内应少阴,表里互通。

2.太阳病的转归概括为:①痊愈;②传经;③变证。

3.太阳病的治则是解表祛邪。具体治法包括:伤寒伤寒者,辛温发汗,宣肺平喘;风热者,辛凉解表;太阳中风者,解肌祛风,调和营卫;表郁轻证,小发其汗。太阳病兼证的治疗原则是在主治方基础上随证加减;太阳病变证治则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4.太阳病的辨证要点是恶寒(恶风),或伴发热,头痛连项,脉浮。太阳病的病机是邪束太阳,经气不利,正邪交争,营卫失和。

5.太阳伤寒证的辨证要点是恶寒,头身痛,无汗,脉浮紧。其病机是风寒外束,卫阳被遏,营阴郁滞。

6.太阳温病的的辨证要点是发热,头痛,口渴,不恶寒(或初起微恶寒),脉浮数。其病机是温邪犯表,化热伤津,营卫不和。

7.辨别病证阴阳属性的要点在于是否有发热。凡发热恶寒者,病证属阳,如太阳病发热与恶寒同时并见;阳明病但热不寒,少阳病往来寒热。凡无热恶寒者,病证属阴,如太阴病、少阴病寒化证、厥阴病之寒厥证。

8.判断病证是否传变的依据是脉证,而不在于患病之时日。

9. “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此条实为举例,是预测太阳病的传变趋势,并采取针对性预防治疗之法,被后世称为“行安未受邪之地”,确有临床指导意义。

10.营卫不和既可见于太阳病,包括太阳伤寒表实证、中风表虚证、太阳温病;又可见于杂病中部分自汗证。

11.太阳中风表虚证的辨证要点是汗出,发热,恶风,头痛,脉浮缓。其病机是外邪袭表,卫阳不固,营阴外泄。

12.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的含义是有二:一是指病人自觉症状,即自觉胸中有气上逆;一是指病机,即太阳经气上冲,与邪相争,表证仍在。

13.“酒客病”指平素嗜酒太过,多内蕴湿热。桂枝汤为辛甘温之剂,辛温生热,味甘助湿,故湿热内蕴之人,虽患太阳中风,亦当慎用。

14.太阳伤寒证的证候为头痛、发热、恶寒、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无汗而喘、脉浮紧等。病机:风寒束表,卫阳被遏,营阴郁滞不通。治法:发汗解表,宣肺平喘,方用麻黄汤。药用麻黄、杏仁、桂枝、甘草。

15.小青龙汤证出现或渴是停饮太甚影响气化,津液不能上承。不渴为水饮内停本象,未影响气化。服汤已渴是指停饮之证,服小青龙汤后,温化之余,上焦津液一时不足,故见口渴,随之停饮得化,气机畅通,水津四布,口渴必除。

16.大青龙汤证的主证是: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脉浮紧。病机是:寒束肌表,内有郁热。治法是外散表寒,内清郁热。方用大青龙汤。药用麻黄、桂枝、杏仁、甘草、生 姜、大枣、石膏。

17.小青龙汤证的主证:发热恶寒,头项强痛,干呕,咳喘、痰涎清稀量多。或然证见:或 渴、或 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病机:风寒束表,内停寒饮。治法:辛温解表、温化水饮。方用小青龙汤,药用麻黄、桂枝、芍药、甘草、干姜、细辛、半夏、五味子。

18.葛根汤证的主证: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病机是:太阳伤寒兼经输不利。治法为辛温解表,升津舒经。方用葛根汤,药用葛根、麻黄、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

19.主证为发热恶寒如疟状,一日二三度发,或伴面热、身痒。病机为表郁日久,邪轻证轻

20.主证为恶寒发热如疟状,一日发作两次,或伴汗出、身痒。病机为表郁日久,证微邪微。

21.主证为发热恶寒如疟状,发热重,恶寒轻,兼见口微渴、心微烦。病机为表郁邪轻,外寒内热。

22.大便经常稀溏者,为素来脾胃虚弱,应慎用或禁用此方。方中栀子如此,其他方中如用有苦寒之品,如芩连大黄等,亦可仿此类推。否则服后,必致中阳更衰,泻利更甚。

23.体虚之人,若发汗不当,则易成虚证,尤其是最易传入少阴,以太阳少阴相表里也。若阳旺之人,发汗过多,则易化燥伤津,转为阳明实证。

24.此为阴阳俱虚。(脉微细,微是脉来无力而微弱,似有似无,主阳气虚衰,无力鼓动血脉运行;细为脉体细小如丝,但指下分明,主阴液不足,不能充盈脉道。振慄而恶寒是阳气虚不能温煦肌表,阴液伤不得濡养筋脉。)

25.坏病指病情变化复杂,证候多端,所变何证,难以预料,所用何方,亦无成法。

26.本条是表里同病,里急治里、先里后表之治法。若从先病者为本、后病者为标之说来看,又是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之治法。

27.从病人的喜恶,以辨真寒假热、真热假寒证。当病情出现易假易惑时,必须透过现象,探求病证的本质。 病人的欲与不欲往往能反应病证的本质。

28.症状为汗出而喘,身热或高或低,尚有口渴、苔黄、脉数等。病机为邪热壅肺。

29.脉证为下利不止,利下臭恶稠粘,肛门灼热,小便黄赤,喘而汗出,或兼表证。舌红,苔黄、脉数。病机为热盛于里,邪热下迫大肠。

30.葛根芩连汤证的治法是清热止利,兼以解表。方用葛根芩连汤。药物为葛根、黄芩、黄连、甘草。

31.误下之后,不仅脾阳衰惫,运化无权,而且累及下焦肾中真阳,釜底无焰,火不生土,已成三阴虚寒阳衰阴盛之危证。

32.桂枝二麻黄一汤为桂枝汤取原剂量5/12,麻黄汤取原剂量2/9。

33.桂枝二越婢一汤为桂枝汤与越婢汤之合方。取桂枝汤原方剂量的1/4,越婢汤原方剂量的1/8,两方之比为2:1,药由桂枝汤加麻黄、石膏组成。

34.所谓奔豚即证候名。豚即猪。奔豚即以猪的奔跑状态来形容患者自觉有气从少腹上冲胸咽之证,该证时发时止,发时痛苦异常。

35.脉按之来缓,时一止复来者,名曰结。又脉来动而中止,更来小数。中有还者反动名曰结。

36.桂枝甘草汤证的病机是:心阳不足,心失所养;其辨证要点是心下悸,欲得按。

37.真武汤证症候是心下悸,头眩,身目闰动,振振欲擗地或全身水肿,小便不利,有时可见发热。其病机是少阴阳虚,水气泛滥。方药组成是:茯苓、芍药、生姜、白术、附子。

38.小建中证的症候是心中悸而烦,腹中痛,喜温喜按,或伴轻微的恶寒发热等。其病机是中焦虚寒,气血不足,复被邪扰。方药组成是:桂枝、甘草、大枣、芍药、生姜、饴糖。

39.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的症候是腹胀满。其病机是脾气虚弱,运化失健,气机阻滞。

40.本证由脾虚和表证两部分症状组成,以下利不止,心下痞硬,兼发热恶寒,脉不浮为辨证要点。

41.干姜附子汤证的症候是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其病机是:阳气暴虚,阴寒内盛。

42.茯苓四逆汤证之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