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官朝朝朝;首尾两“朝”字读“潮”音。 唐顺之奉使日本国,国王宴之。酒中起而出此对曰:“天使可对乎?”唐应声答之。虏惊异曰:“中华人物也!”厚待之。五字句中,四字一样,又有二字同音。而能应声以对,其意亦妙。固是为惊异也。 承差差矣乎;上“差”字音钗,下“差”字音嗏。 毛汝砺为御史时,河内晏承差奉酒太溢,因出此对,边廷实时为副使答之。上“差”字,初加切,音钗。下“差”字,初皆切,音嗏。两字虽同平声,却有二音,故有两“使”字之作去声、上声二音者为对。若把两“差”字读作一音,则对以两“使”字之有二音者为不合矣,此固不可不知也。知此,乃知对句为工耳。 投水屈原真是屈;上“屈”,字音橘,下“屈”字,曲聿切,囷入声。 有士人尝以非罪至讼亭,守不直之。士人愤懑,大声称屈。守怒曰: 分水桥头分水吃,分分分开。上句两“分”字,与下句第三个“分”字,皆平声。下句上二“分”字,皆去声。 陈启东训导分水,有人题此对于桥上,启东过而答之。分水桥,看花亭,皆地名也。出句有五个“分”字,读作二音,兼要地名相对,可谓难矣。对句有五个“看”字,读作二音。而以“看花亭”对“分水桥”,不为巧乎? 朝朝朝朝朝,朝朝朝落。一五七三个“朝”字,音潮。 有对潮水之处而书前句于上者,令人会意以对,徐文长书而答之。出句盖言潮之为水,朝时来朝,朝朝之时来朝,有朝而朝,亦有朝而落也。对句亦就潮水而言,盖言长久进长,长长之久进长,长久而长,亦长久而消也。此对可谓巧极矣。 右是二音不同也。 四音不同 朝无相,边无将,玉帛相将; 弘治中,虏使语馆伴曰:“有一偶语无对者。”因示此对,李西涯学士闻而答之,虏使惊服。“相将”二字,分作两音,兼欲合意,殊难为偶。乃以“度量”二字作对,字义音韵,既能配合,而解嘲意更妙。出句轻薄,可谓甚矣。对句极有身分,命意妙不可言。真佳偶也。 和尚和尚书诗,因诗言寺;上“和”字平声。下“和”字去声。上“尚”字去声。下“尚”字平声。 永乐时,有尚书题诗于寺,一僧谑和之。后尚书至是寺,询知其由,谓僧曰:“不即加汝罪,但出一对能答,即恕之。”因出此对。僧不能答。候解学士入朝,求为救援。解答之,僧因回对。尚书笑曰:“吾早知其为解学士对也。”所出上句,有两个“和尚”字,读作二音。下句又接“诗”字,分出“言寺”二字。可谓巧妙而难于属矣。所对上句,有“上将”二字,读作二音。下句又接“位”字,分出“立人”二字,何等工致。但“和尚”放肆,解公代答此对,致尚书饶了他罪,为可恨耳。《玉堂》所录,则曰赵宗文幼时,遇一便口僧人在座,因出此对,僧答以“少监”句,举座为之大笑。此其所对,上句有两个“监”字,读作去声与平声二音。下句又接“债”字,分出“责人”二字,亦为工致。 右是四音不同也。 五音不同 三分分茶,解解解元之渴。上“分”字去声。下“分”字平声。笫一“解”字,佳买切,阶上声。二“解”字,胡翼切,音械。三“解”字,居拜切,音戒。 国初有姓解者发解,偕友至妓馆,妓知其才名,乃瀹茶一盏,而三分之以进,因出此对,解应声答之。上句两个“分”字,读作二音,三个“解”字,读作三音,却以一意相贯。此为巧绝之句而难于属者也。对句两个“朝”字,读作二音,犹为易得。亏他想出三个“行”字,读作三音。亦以一意相贯,而犹能合于时事,真为劲敌。但考之《字汇》,只有“衏衏”二字,俗呼为乐人也。无此“行院”二字耳。不知其他有可据否?《玉堂》所录,则云蒋冕十五岁中解元,一日同年相会,进茶,一同年出此对,蒋答以此句。若如此云,则出句第二个“解”字无着落矣。或释之曰,上二“解”字,止渴也。余谓“渴”字在于句末,上面只须“解”字,何用二“解”字乎?此不可从也。 右是五音不同也。 作者:汪升 录校制作:恶人谷珠楼 版本:初校版 转贴请注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