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十八势武当派太极拳

 老阿更 2015-09-28

武当太极拳之渊源北祟少林,南尊武当。天下功夫出少林,内家功夫出武当,这是武术名言。历史上十三棍僧救唐王,少林寺成了名刹,少林拳也因此而名扬天下。武当山自古以来就是修炼圣地,据说周朝的尹喜、晋代的谢允、唐代的吕纯阳、明代的张三丰、清代的徐本善等高手均出自武当山。明成祖即位后.推崇道教.在武当山大兴土木达十年之久,建成八宫、二观、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岩庙、十二亭台和三十九座桥梁,共建房二千余间,建筑面积达160余万平方米,绵延70余万公里,规模之大,气势磅礴,雕铸细腻,技术之精,蔚为壮观。徐本善(1860—1932)号伟樵,武当山道总。清光绪皇帝封其为“乾乙真人”。徐本善武艺等拳械。

就太极拳而言,它的起源,传说有几种:①唐代许宣平、李道子所传;②元未明初张三丰所创;③明初河南温县人,陈家沟陈氏始祖陈卜所创;④清乾隆年间山西人王宗岳所创。据现代武术理论家唐豪考证,太极拳为明末清初温县陈家沟陈王廷所创。徐道总询及“八门”“五手”“十三势”的涵义时,徐道总告以八门为八卦的乾、坎、艮、震、巽、离、坤、兑。五手为金、水、木、火、土。十三势为绷、捋、挤、按、采、例、肘、靠、左顾、右盼、中定及前进、后退。所谓“八门”即练拳时走八卦的八门方向;“五手”是练功时手法上表现五行金、水、木、火、土。武当山收藏的《云水集》载有:“八门五手云龙手,身背宝剑唱道歌;归隐岩下修道业,太极阴阳奥无边。”徐道总介绍说张三丰根据宋代周敦颐发明的“太极阴阳图”创编了“八门五手十三势太极拳”。简称“武当拳”。明英宗正统元年(1436)封张三丰为“通微显化真人”,成化二十二年(1487)又封张三丰为 “韬光尚志真仙”。

武当太极拳谱

1.无极势

自然站立姿势,两脚跟并拢,两脚尖离开约60度。头正身直,虚灵顶颈,舌抵上腭,齿微扣,口微闭,目平视,精神贯注。两手左右分开,自然下垂于身体两例,两手的中指轻轻按于两腿的“风市”穴。两脚踏地,以意念吸采天地之灵气。目平视。(图1)

拳理:练时,耍做到虚灵顶颈,含胸拔背.气沉丹田,尾闾中正。全身放松,“百会”与“会阴”穴上下成一条垂直线,呼吸自然。无极虽可名之为无,但无中涵有。也形容“道”的无形无象,不可穷极。

要求:练太极拳和练气功的健身效果同样,但练气功不慎则出偏,甚至走火入魔,而练太极拳则无此弊。太极拳除有健身作用之外、还含有技击自卫之意。练太极拳和练气功的要求是一致的,练功时要松静自然。“松”是虚灵;“静”是安定,即是要求在练功当中把“元神”和“识神”掌握好。人的右大脑为元神之府;左大脑为识神之居。练功时要抑制识神,发挥元神之作用。抑制识神就是把七情的喜、怒、忧、思、悲、恐、惊消灭于练功之中,也就是止于“静”字。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练功力争做到:(1)“八要”,(2)“和合四象”,(3)“踵息”。

(1)八要是:一要心定;二要神宁;三要心安;四要清静;五要无物;六要气行;七要绝相;八要觉明。

(2)和合四象是:在练功中要求眼、耳、鼻、舌处于一种特定状态。它来源于宋代张伯端的《金丹四百字序》中,“含眼光,凝耳韵,调鼻息,缄舌气”,谓之 “和合四象”。含眼光是指静坐或站桩时两眼垂帘内视。凝耳韵是:“忘声返听”不为外界声音所吸引。调鼻息是:把呼吸调柔细匀,绵绵细细。缄舌气是:息舌宁心,舌抵上腭,使口中津液下降,从而达到升清降浊之效。

(3)踵息是指深长的呼吸。源出《庄子。大宗师》,“古之真人……其息深深。宜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踵息为深息,喉息为浅息,两者相对而言。踵息即“其息深探”之意,把呼吸直达于足踵。《道枢–呼吸篇》说:“真人之息则以其踵是何也?斯贵其深考欤!”

古典:“一阴一阳之谓道”(《周易–系辞上》)。“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所谓太极,古人“谓天地末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即太极、太一也” (《易系辞》)。

 经典:“以心行气,务令气沉,乃能收敛入骨’’(《太极拳?行功心解》)。

注:心藏神,主血。为五脏六腑之主。《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2.太极势

 动势: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三线放松,三丹人静,神宜内敛。由无极点势的立正姿势起,将两脚左右分开与两肩的宽度相等,称之为“太极势”(图2)。

六十八势武当派太极拳----裴锡荣

三线放松是:第—条线为“足阳明胃经”,由“承泣”穴起至两脚的“历兑”穴止,凡45穴,节节放松;第二条线为“手少阳三焦经”,由“丝竹空”穴至两手的“关冲”穴止。凡23穴,节节放松;第三条线为“足太阳膀胱经”,由“睛明”穴起至两足的“至阴”穴止。凡67穴,节节放松。

 三丹入静:即“上丹”“中丹”“下丹”均要人静。

拳理:《周易。系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极图说》:“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静一动,互为其根。”

经典:“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太极拳。行功心解》)。

注:练功当中气能随心意而运动,贯通周身血脉。气为血之帅,其根仍在心也。

3.三花聚顶

动势:承上势。两手臂左右侧起,起时意想两大拇指的“少商”穴吸采天气。两手起至头前上方时,两手掌心向外意想吸采宇宙之灵气。(图3)

上动不停,做“三花聚顶”动作。三花聚顶是指精、气、神聚于头顶之上。精曰玉花,气曰金花,神曰莲花。两手掌至头之上方时,向两侧齐右分开,再向前旋弧合掌,同时口念“玉色的花”,接着,再旋弧合掌——次,口念“金色的花”。再重复上面动作一次,口念“九朵莲花”。(图3、4)

上动不停,两手左右分开在身体的两侧下落,落至两胯时,两手掌心向内沿肝胆经上摩,摩至腋下.再转入“膻中”穴部位由身体右方下摩,摩至下丹田部位时,再向左摩按,再向上方摩按,摩至乳部时,再转“膻中”向下直线下摩。名曰“向下降丹”。(图5)

口令词:两臂左右侧起,大拇指上领吸采天气,两手举至头前上方,做“三花聚顶”:1.玉色的花;2.金色的花;3.九朵莲花。两手左右分开,体侧下落,两手再沿肝胆经上摩至腋下,转入膻中,再由右向下、向左、向上至膻中,向下降丹。

拳理:精、气、神人体之三宝。练本功能使人体精满、气足、神旺。功夫练到还虚阶段.如草之开花,行将结子,而还精补脑也。《三丰全集》有:“三花聚顶逐时新,五气朝元值日长。”

 经典:精神能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虞,所谓“顶头恳也”(《太极拳。行功心解》)。注:两目平视,下领微收而头正,则虚灵而顶颈,精神自然贯注而无偏重之弊也。

六十八势武当派太极拳----裴锡荣

4.马步推掌

动势:承上势。左脚向左横开一大步(三横脚宽)变马步,双手掌心向上(图6)。指尖对准带脉由内向外旋弧旋至胸前(图7),左上右下抱球(图8),然后左手掌心向下向前推出,接着,右掌由下划弧向前推出,同时,左掌划弧向下置于腹前.掌心朝上(图 9);左掌由下划弧向前推出,右掌下落于腹前(图10),共推三次。目视前方,精神贯注,两腿支撑,重心落于双腿中间。

口令词:开左步变马步,双手胸前抱球.左上右下向前推掌1、2、3。拳理:两臂向前推掌时,两肩不可耸起,马步的重心落于两腿中间,屈膝松腰.臀部不可突出。

要求:练太极拳时.主要须立身中正,松静安舒.支撑八面.不使身体各部失中,四肢动作不论如何转换,左旋,右转,自头部至躯干始终须形成一条垂直线。

经典:《太极拳总论》:“纯阴无阳是软手.纯阳无阴是硬手。一阴九阳根头棍,二阴八阳是放手,三阴七阳犹觉硬,四阴六阳是好手,惟有五阴并五阳,阴阳无偏是妙手,妙手一著一太极,空空迹化归乌有。”

 

六十八势武当派太极拳----裴锡荣

5.单鞭势

动势:承上势。左脚收于右脚内侧成丁步;同时,左手向左向下划弧下按于左胯侧,右手向右向上旋转上托于右上方(图11);双膝微屈,同时双手向左旋弧采气(图12);开左步成马步,同时,右手变勾手,左掌右旋向右手贯气,然后双臂向两边分开,成单鞭势,精神贯注,目视前方(图13)。

口令词:左脚收回成丁步,双手左下右上采气,双手向左旋弧,双手采地气,开左步变马档,右手变勾,左手向右手贯气,然后分开成单鞭势。

拳理:《易经。系辞(上-下)》:“一阴一阳之谓道,生生之谓易。易与天地准,动静有常,刚柔断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经典:“意气须换得灵,乃有圆活之趣,所谓变动虚实也”(《太极拳-行功心解》)。

注:练功时,每一个动作的身手,都有主宾之分,如能随机换意,互为主宾,意之所至,气即随之,是谓之灵。意在左则左为实,意在右则右为实。能将意随动作而调之,是谓之活。内外顺遂,是谓之圆。能得顺遂之变换,亦即虚实之变化也,

六十八势武当派太极拳----裴锡荣

6.怀中抱月

 动势:左脚收至右脚侧成丁步。同时,右手变掌旋至右上方,掌心朝前,左手向右划弧,双手掌心相对,上下分络(分经络)右上左下(图14),身体下蹲、左手向左下伸展采地气,同时左腿向左侧伸出变仆步,重心落在右腿(图15)。左脚向左摆,然后左腿慢慢向前弓挺,身体慢慢站起,同时左手掌心向外沿左腿内例经足部向前穿,右手随之下落向前划弧,手至体侧时右脚移至左腿前面,然后双手左右弧形收采宇宙之外气合抱于胸前,成抱月势,同时目视前方(图16)。

口令词:左脚收回成丁步,双手分络,左腿变仆步,双手左右弧形采外气,右脚移至前面成虚步,双手抱于胸前成抱月势。

拳理:练拳盘架当中.律液发散于身体肌腠之外者便是汗。《灵枢。决气》说:“腠理发泄,扦出滨溱溱,是渭律。”津液和血都源于水谷精微,而津液和血液又可互相渗透,血量不足时,津液就于血管而增加血量,这是练拳当中所特有的情况。

经典:“先在心,后在身,复松净,气敛入骨,神舒体静”(《太极拳-行功心解》)。

注:凡起架子,以心意为本,身体为末。即以心行气,以气运身之谓也。身体放松,而心要存想空洞无物.则—切方可由腰脊而动,是之谓也。此练拳之不二法门,应时时刻刻铬于心也。

六十八势武当派太极拳----裴锡荣

7.左右斜行拗步

 动势:承上势。右手掌心向下划弧采地气下搂至腹,左手掌心向上划弧采天气至与肩平,同时,右脚略内转,左脚向左前方上步(图17);左手掌心向下沿腿内侧搂膝后变勾手位于左脚上方与肩平,右手由下向下旋与肩平变掌向左勾手贯气,同时左脚向左绕进成马步(图18);两手分开,身体右转成单鞭势(图19)。左手掌心向下划弧采地气下搂至腹;右手掌心向上划弧采天气至与肩平,同时右腿向右前上步成斜马步(图20),右手掌心向下沿腿内侧搂膝后变勾手,高与肩平,左手向右勾手贯气后回至左侧成单鞭势。目乎视前方(图21)。

口令词:左手掌心向上收天气,右手掌心向下采地气,开左步变马档,左手楼膝变勾手,右手向左手贯气,然后分开成单鞭势。右手攀心向上收天气,左手掌心向下采地气,开右步变马档,右手搂肠变勾手,左手向右手贯气,然后分开成单鞭势。

拳理:身、手、脚动作时要上下协调,不可散乱,或歪斜俯仰,以致不能上下相随。要领:人身阴阳平衡,气血周流全身,不但靠心气的鼓动,心血的充盈,脉道的约束,肺气的呼吸调节,还需肝脏疏泄的作用调节,使气机升降有序,调达适度,乃至气血和顺,阴平阳秘。

经典:“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到”(《太极拳.行功心解》)。

注:所谓“九曲珠”乃指人体三节九窍也。以身体而言,头为梢节,身为中节,腿脚为根节;以腿而言,脚为梢节,膝为中节,胯为根节;以臂而言,则手为梢节,肘为中节,肩为根节。至于九窍,“百会”为梢节窍,“膻中”为中节窍,小腹(下丹田)为根节窍;以腿而言,“涌泉”为梢节窍,“阳陵泉”为中节窍,“环跳”为根节窍;以臂而言,“劳宫”为梢节窍,“曲池”为中节窍,“肩井”为根窍也。

六十八势武当派太极拳----裴锡荣

六十八势武当派太极拳----裴锡荣

8.如封似闭

动势:承上势。左掌向下划弧至腹前.掌心朝上,同时右掌划弧至胸前,双掌右上左下相对抱球.同时,右脚收于左脚边成丁步(图22);然后身体左转,右掌外旋变为掌心向下,左掌上旋,掌心朝前(图23);左掌变拳下按,右掌上提至腹前;同时,右脚跟落地,左脚上步成弓步(图24);右掌变握拳向前冲出,同时向前上左步,向前冲捶时左手变拿扶于右拳的腕部(图25)。上动不停。双手右上左下交叉两手心向上回抽至胸,回抽时身体后坐,然后双掌左右分开,掌心向外向前推出,定型时双腿成左弓步,目视前方。(图26)

       口令词:双掌右上左下抱球,右掌外旋变掌向前冲出,上左步,左手扶于右腕部。双手掌心向上交叉回抽,身体后坐,双掌向前推出。拳理:拳掌变换时要与身体协调,并注意三节九窍之相随。所谓梢节起,中节随,根节追,以达到身手一致、上下相合之意。

       经典:“纵放屈伸人莫知,诸靠缠绕我皆依。劈打推压得进步,搬撂横采也难敌。钩棚逼揽人人晓,闪惊取巧有谁知,佯输诈走谁云败,引诱回冲制胜归。滚拴搭扫灵微妙,横直劈砍奇更奇,截进遮拦穿心肘,迎风接步红炮捶。二换扫压挂面脚,左右边簪庄跟随,截前压后无缝锁,声东击西要熟识。上笼下提君须记,进攻退闪莫迟迟,藏头盖面天下有,攒心剁胁世间稀。教师不识此中理,难将武艺论高低。”

       注:此歌见于陈氏两仪堂本拳谱。歌词颇受戚继光《拳经》之影响。总括太极拳五路、长拳一百八势一路及陈氏炮捶一路之理法。唐豪考定为陈王廷原著。

六十八势武当派太极拳----裴锡荣

 

六十八势武当派太极拳----裴锡荣

9.左右玉女穿梭

动势: 承上势。 (1)右势:右脚向前上步位于左脚的右例成丁步,然后右脚跟落地,同时左脚跟提起;双手右上左下掌心相对抱球旋绕,然后旋至右下左上抱球形式(图27)。接着,左脚跟落地,右脚向右前方上步.同时右手向右前方挑拿,然后右手掌心向外置于头之右方,左拿手心向外向前推出置于右掌下,目视前方(图28)。 (2)左势:上动不停,左脚上步位于右脚左侧成丁步,然后左脚跟落地,同时右脚跟提起;双手左上右下掌心相对抱球旋绕,然后左掌旋至下面,右掌旋至上面,仍成抱球姿势(图29)。右脚跟落地,同时左脚向左前方上步,左手向左方挑掌置于头之左方,右手掌心向外向前推出置于左手下,重心置于两腿中间,目视右手。(图30)

口令词:右脚上步成丁步,双手右上左下抱球。旋球成左上右下,上右步挑右掌,向前推左掌。左脚上步成丁步,双手左上右下抱球.然后左手旋至下面,右手旋至上面抱球,左手上挑,右手前推,同时上左步。

拳理:旋球时,要走弧形旋转动作,而不致两手僵硬,转身时不可太快,脚步要灵活,进退要自如不乱。

经典:“太极拳,缠法也。缠法如螺丝形运于肌肤之上,平时运动恒用此劲,故与人交手.自然此劲行手肌肤之上,而不自如,非久于其道不能也。其法有:进缠,退缠;左缠,右缠,上缠,下缠;里缠,外缠;顺缠,逆缠;大缠,小缠。而要莫非以中气行手其间,即引即进,皆明阳互为其根之理也。或以为软手;手软何能接物应事? 若但以迹象观之,以手不失于硬,故以为软手。其周身规矩;顶劲上领,裆劲下去(要撑圆,要合住);两肩松下,两肘沉下,两手合住.胸向前合;目勿旁视,以手在前者为准;顶不可倒塌,胸中沉心静气;两膝合住劲,腰劲下去;两足常用钩劲,须前后合使劲,外面之形.秀苦处女,不可带猖狂气,一片幽闲之神,尽是大雅风规。至于手中,其权衡皆本于心,物来顺应,自然合进退、缓急、轻重之宜。此太极学之阴阳相停,无少偏倚,而为开合之妙用也。其为道岂浅鲜哉!(陈鑫《太j极拳发蒙绕丝劲论》)

六十八势武当派太极拳----裴锡荣

10.左右掤势

动势:承上势。右脚向右摆步,左脚向右脚前上步,同时体由右向后转身180度;同时,双手划弧旋转成手心相对抱球,旋至左上右下,掌心相对(图31);向右上掤,右手向右棚时,左拿随之向后拉劲,同时上右脚成右弓步(图32);接着,身体后坐,双手旋转使掌心相对抱球,身体转正,双手旋至右上左下,掌心相对抱球,再向左前方上左步,左手向前方上掤(图33),接着,身体稍后坐,双手右上左下掌心相对抱球,再双手旋至右下左上变为双拳交叉于胸前。目视双拳。(图34)

口令词:双掌右上左下抱球,体向后转.双掌旋转,上左步,再上右步,向右上棚,身体后坐,双拿左上右下抱球,上左步,双掌旋球,向左上掤,再右上左下抱球,双掌旋至右下左上变为双拳.抱于胸前交叉。

拳理:双掌左右抱球旋转时.要上下相随,脚手配合,内外协调,呼吸自然,步法灵活,精神贯注,节节贯串。经典:“形似搏兔之鹘,神如捕鼠之猫。”(《太极拳-行功心解》)

注:练拳时其精神为凌空搏兔之鹘鸟,盘旋天空,蓄势待发,又似伏地捕鼠之猫,伺机待发。 

六十八势武当派太极拳----裴锡荣

11、摆莲腿

动势:承上势。双拳变掌,由右向左旋弧.同时右腿由左向右旋起至肩高,双拿同时拍打脚之右面,拍打时发出啪哒的击打声(图35)。拍打右脚后,右脚仍然落至前面。双掌掌心相对向前直指,目视前方.精神贯注(图36)。

拳理:练太极拳有静有动,动静相间。静如山岳,动如流水。太极拳套路中的“摆莲”动作要干净利落.不能拖泥带水。在摆莲时右脚要起与肩高。

经典:“一动无不动,一静无不静,牵动往来,气贴脊背而动之。”(《太极拳.行功心解》)

注:以脊柱作为中心,动时全身无不动,静时全身无不静,立身中正而不偏也。

六十八势武当派太极拳----裴锡荣

12、左右仆步穿掌

 动势:承上势。右脚收至左脚右侧成丁步,右收掌收至身体左腋,左掌由右臂内穿出变钩手(图37);右腿向右伸,身体下蹲,右腿变仆步同时右拿下穿,左手变掌(图38)。重心向右移使身体站起向右转身45度,左脚收至右脚左侧成丁步,然后右掌由左臂内穿出变钩手,同时左掌收至身体右侧(图39);身体下蹲,左腿向左伸变仆步,同时左拿下穿,右手变掌(图40),再立起,同时双手向前划弧成左上右下靠心相对抱球(图41)。

口令词:收右脚,左穿掌,右腿变仆步,身体右转,收左脚,右穿掌,左腿变仆步,再成左弓步,双手左上右下掌心相对抱球。

拳理:本节有丁步、仆步、弓步等步法,动作时手脚要协调,肋胯相随.不能脱离。本节动作时要上下一致。经典:“蓄劲如张弓,发劲如放箭。”(《太极拳.行功心解》)

注:蓄劲时如引满弓弦,把弓背弹性增大,如含胸拨背之势。但发劲时则如放箭,古代名将李广射箭时疑石为虎,则有金石为开之势也。

六十八势武当派太极拳----裴锡荣六十八势武当派太极拳----裴锡荣

13.左右前云手动势:

承上势。双手左上右下掌心相对抱球.左手向下划弧至腹成掌心朝上,同时右手掌心向上向前伸出,再向右旋翻右手掌,旋翻右掌时由上而下弧形右旋,手掌旋至右侧,掌心向下;同时上右步成右弓步(图42)。接着右手回收划弧至胸,掌心向下,同时左掌旋至右掌下面,掌心向上抱球;同时左脚上至右脚侧(图43);再左掌向前伸出,手掌向上向左旋弧,掌心向下(图44),右手向下划弧至腹成掌心向上;同时上左步成左弓步。左掌向左旋弧后,变为掌心向下。以上为左右前云手各一次,可重复此动作,即上动不停,右掌旋至左掌下面,掌心向上抱球,再向右弧形旋掌.上右步成弓步。左掌再重复上面动作一趟。共做左、右四次前云手。

口令词:双手左上右下掌心相对抱球,右手向右旋掌,抱球。左手向左旋掌,同时上左步成左弓步,抱球。右手向右旋掌,上右步成右弓步,抱球,左手向左旋掌,上左步成左弓步。

 拳理:太极拳的云手动作一般都是左右进行的,而武当太极拳动作多是弧形和旋转动作,所以前云手都是弧形旋转进行的。经典:“曲中求直,蓄而后发。”(《太极拳-行功心解》)

注:曲中求直者,乃求意也,非曲直手足之谓也。蓄而后发者,乃积蓄内劲借人之力而后发之也。

六十八势武当派太极拳----裴锡荣

14、十字独立

动势:承上势。右脚屈膝上提,左腿支撑,重心落于左脚。同时双手划弧至胸前,左上右下腕部十字相搭,高与胸平成十字独立势。目视双手。(图45)

口令词:右腿屈上提,左腿支撑。双的十字搭腕。

拳理:右腿尽量屈膝上提,左腿支撑全身。重心要稳,不可左顺晃动。经典:“力由脊发,步随身转”(《太极拳-行功心解》)。

注:脊柱内有脊髓通过,脑和脊髓构成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控制和管理着全身动作,所以其根在脊。在动作时步法必须与身体合起来。

六十八势武当派太极拳----裴锡荣

15.双冲捶

动势:承上势。右脚落步同时向地震脚,左脚跟略提,双掌左右分开,双掌收至腹前变拳(图46);再向前冲出,同时出左脚,冲出时双手蓄力。目视前方。(图47)

口令词:右脚落地,双手分开,展右脚,双冲锤。拳理:落步分掌,震脚冲拳要连贯一气,使动作绵里藏针。    

经典:“收即是放.放即是收.断而复连.连而复断。”(《太极拳.行功心解》)

注:上面指的是借人之力而发之,劲断意不断也。

六十八势武当派太极拳----裴锡荣

16、穿掌独立动势:

承上势。左脚略提动,随即双拳变掌,起右掌向左拿内侧穿出,再上右脚,穿左掌,左掌再翻至右掌部位,双掌左下右上盘花。然后右上左下双掌如推窗望月斜形分开,同时左脚搭于右膝之上。目视双手。(图48)

 口令词:右穿掌,左穿掌,双手盘花,左脚搭于右膝上,双手右上左下展翅独立。拳理:左右穿掌要连贯,独立步子要稳当,不可晃动,动作要合一。

经典:“往返动作须有折迭,进退须有转换。”(《太极拳?行功心解》)

注:一来一住的动作定劲,要绵绵不断,其往复中间必须抱之而往送之,所谓意上寓下,进退动作须有转换而无间断也。

六十八势武当派太极拳----裴锡荣

17、回龙掌

动势:承上势。左脚落步,右脚向左脚前面上一步,双手同时向后划弧至体右侧,右手掌心上,左手掌心向下,同时向后方贴身直击,身体随之向右后旋转坐盘。日视双掌中间。(图49)

口令词:左脚落步,右脚前扫,双掌后伸,身体后扭。拳理:身体微后仰,右脚向前虚步,左脚在后实步,双臂微屈,双腿松沉,头向后转,全身协调。

经典:“一举一动,周身须要轻灵,尤须贯串。”(《太极拳论》)

注:练拳一举一动,顶劲虚悬即为轻,善能变化虚实则为灵,行气如九曲珠,则可谓节节贯串矣。

六十八势武当派太极拳----裴锡荣

18、蹲身上步

 动势:承上势。身体向前转正,重心上移,左脚上步,同时双手盘花,即左手向右手腕内盘穿(图50);右手向左手外面盘穿.然后蹲身下插,即左脚左控,右腿屈膝下蹲,同时,右手经体中线向下插掌,左手置于右胸前,双手左上右下护于体前(图50)。接著.身体站起,上右步出右掌.右掌指高与肩平,掌心朝前,同时左掌向下按于腹前(图51);再上左步出左擎,掌心朝前,指高与肩平.同时右掌弧形下按于腹前(图52)。

口令词:身体转正,双手盘花下坐,身体站起,上右步出右掌,上左步出左掌。拳理:身体前转.重心前移,左脚提收向前上步,双手左内右外盘花时要内外结合,动作一致,上步穿掌时要有发劲。

经典:“毋使有缺陷处,毋使有凹凸处,毋使有断续处。”(《太极拳论》)

注:动作中有一处缺乏棚劲谓之缺陷,乃不顺遂之故。动作中发生棱角谓之凹凸处,动作中途发生中断,谓之断续。 

六十八势武当派太极拳----裴锡荣

19、左右玉女穿梭

 动势:承上势。右脚向前上步至左脚右侧成丁步,左手向下划弧至腹前成掌心朝上,右手向上划弧至胸前成掌心朝下,双手成右上左下掌心相对抱球;接着,右脚跟落地,左脚跟提起,同时双手旋转成左上右下抱球(图53),左脚跟落地,同时右脚向右前方上步,右手掌心向外架于头之右方.左手掌心向外平胸向前推出(图54)。上动不停,左脚向前上步位于右脚的左侧成丁步,同时左手划弧至胸前,右手向下划弧至腹,然后双手左上右下掌心相对抱球;接着右脚跟提起,左脚跟落地,同时双手旋球,左手旋至下面,右手旋至上面(图55),同时右脚跟落地,左脚向左前方上步,左掌手心向外上架于头之左方,右手掌心向外平胸向前推出。目视前方(图56)。

口令词:右脚上步并于左脚,双手右上左下抱球,旋球。右脚向右前方上步,左掌平胸向前推出。左脚向前上步并于右脚,双手左上右下抱球,旋球,左脚向左前上步,左手上架。右掌平胸向前推出。

拳理:进步时上体要正直,动作要连贯,速度要均匀,上下要相连。右手翻掌时,防止耸肩抬肘。左手前推时,推的速度与右手翻掌等动作要协调一致,同时,左手臂要自然弯屈,勿挺直。

经典:“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向前、向后乃能得机得势。”

注:由脚而起,由腿而动,上至腰脊,转动腰脊之轴而达于手指,即全身之三节九窍也。动作如能节节贯串,自能完整一气也。则前进后退自能得机得势。

六十八势武当派太极拳----裴锡荣六十八势武当派太极拳----裴锡荣

20.转身野马分鬃

动势:承上势。右足向右摆,身体向右后转180度,同时双掌右上左下抱球,接着左手旋至上面,右手旋至下面,左脚上步至右脚侧成丁步(图57)。上动不停,左脚落地,同时右脚向右前方上步,右手掌心向上向右棚掌,左手向下方拉(图58);身体向左转体,左手向上划弧至胸,右手向下划弧至腹,双手左上右下掌心相对抱球,同时左脚上步位于右脚之左侧成丁步,接着右手旋至下面,左手旋至上面,左脚向左前方上步,左手向左前方棚掌,右手向右下方拉(图59)。上动不停,右脚上步位于左脚右侧成丁步.双手划弧成右上左下掌心相对抱球,接着双手旋球,右手旋至下面,左手旋至上面,掌心相对;右脚向右前方上步,右手掌心向上向右前方棚拿,同时,左手掌心向下与右掌成拉开状。(图60)

口令词:向后转体,双手右上左下抱球,上左步再上右步,旋球,向右棚掌。向左转体,双手左上右下抱球,上左步,旋球,向左棚掌,向右转体.双手右上左下抱球.上右步,旋球.向右棚掌。拳理:野马分鬃左右棚掌共三次。本功对手三阳、手三阴经的疏通和气血流通有良好的作用。

经典:“有不得机、不得势之处,身便散乱,其病必于腰问求之,上下左右前后皆然。”(《太极拳论》)

 注:三节九窍有云:梢节起,中节随,根节追。说明根节之重要。倘有不得势,必系三节不能贯串,致成散乱之病,必须先调整其胯,因胯乃腰腿之中心,腰脊为主宰也。

六十八势武当派太极拳----裴锡荣

21.左蹬脚

动势:承上势。右足向右摆,身体向右转动45度,身体屈膝下蹲,双腿成交叉坐盘,同时双手左右划弧相合,成左内右外交叉合抱(图61);然后身体徐徐站起向左方蹬左脚,蹬左脚时右腿用力支撑,同时双手向两侧分开。目视左脚(图62)。左脚向左蹬脚时,蹬的高度要与肩同高,蹬劲要达到脚掌部位。蹬脚时双掌左右分开的含意,是保护自己的左腿,免受敌人擒拿。

拳理:蹬左脚时,右腿要微屈站稳,身体不能俯仰或东西倾斜。两手左右分开时,要向外划弧撑臂,两手拿与肩齐平。蹬脚时速度要快,脚尖勾起,力点在左脚跟部,高于腰,齐于肩,本功对疏通上下肢之经络及气血有良好之作用。

经典:“有上即有下,有前即有后,有左即有右,如意向上即须寓下意。”(《太极拳论》)

 注:练拳必须有折迭之理也,如此四面八方均可以此类推之。此四两拨千斤之巧也。

六十八势武当派太极拳----裴锡荣

22、单鞭势

动势:承上势。左脚落地,变马步。马步的要求要裆圆桩正,身体的重心落于两腿中间,上体微左转,左手内旋,手指向上,经面前向左运转至左肩时再外旋,手心斜向外;同时右手变钩手内旋,向下经腹部平屈于右肩前,手心斜向外。目视前方成单鞭势。(图63)

拳理:上体正直,松腰、松肩、松胯,两手前后划弧时要随腰转动,要前手去后手随,两臀相系,不散乱,同时两肘微下垂,称之为松肩坠肘。

经典:“《太极拳.十大要论之三合》……夫所谓三合者,心与意合,气与力合,筋与骨合,内三合也。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外三合也。若以左手与右足相合,左肘与右膝相合,左肩与右胯相合,右三合与左亦然。以头与手合,手与身合,身与步合,熟非外合。心与目合,肝与筋合,脾与肉合,肺与身合,肾与骨合,熟非内合。然此特以从变而言之也。一动而无不动,一合而无不合也。五脏百骸悉在其中矣。

六十八势武当派太极拳----裴锡荣

23、云手势

动势:承上势。身体微向右旋,左掌经胸前向右向上划弧到右肩前,手心斜向外旋至左前方,同时右手变掌划弧至下丹田处,右脚随手的动作向左上步(图64)。上动不停,左脚向左横跨一步,左手划弧至腹部,手心斜向外,同时右手翻转,掌心随左掌划弧旋转运掌经胸前至右前方(图65),左脚向左方横跨一步,右脚随左脚横步前进,同时左手划弧经左胸至左前方,右手划弧至腹部(图66)。可以接着重复上动一次。左脚向左横跨一步,右脚随之横步前进,同时,左手划弧经胸前至左前方,右手划弧至右前方变勾手.成为马步单鞭势。目视前方。(图67)

拳理:云手时,立身中正,以腰为轴,慢慢转动,两臂要随腰运转,要圆活自然,两臂一上一下一左一右先后运转,左手为主的右手相随,右手为主的左手相随,绵绵不断,形似流水。云手的运转,对手三阳、手三阴经络疏通,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经典:《太极拳.十大要论“六进”》:“既知三合,犹有六进。夫六进者何也? 头为六阳之首,而为周身之主,五宫百骸莫不体此为向背,头不可不进也。手为先锋,根基在膊,膊不进.则手却不前矣;是膊不可不进也。气聚于腕,机关在腰,腰不进则气馁,而不实矣,此所以腰贵于进者也。意贯周身,运动在步,步不进而意则索然无能为也;此所以必取其进也。以及上左必进右,上右必进左。共为六进,此六进者,孰非着力之地欤!要之;未及其进,合周身毫无关动之意,一言其进,统全身全无抽扯之形,六进之道如是而已。”

六十八势武当派太极拳----裴锡荣

24、下穿掌

 动势:承上势。右手变掌心向上向左掌下面穿出,左掌略回收;左足左摆,右足内扣,身体左转90度(图68);右手翻掌回收,左手翻掌.留心朝上再向右掌下面穿出(图69),左右掌互穿共两次,穿右掌时,左掌辅助相随,穿左掌时右掌辅助相随,务求连贯。目视穿掌动作。精神贯注,绵绵不断。拳理:穿掌时要注意绵绵不断,形似流水,两学互相配合,左右相随。

经典:“静如山岳,动若江河。”(《太极拳.行功心解》)

注:静如山岳,言其形之沉着不浮,一静无不静,如山岳之屹立.所谓神宜内敛是也。动似江河,言其动作之波动不停起伏相问,如江河之滔滔不绝,所谓意气宜鼓荡也。

六十八势武当派太极拳----裴锡荣

25、击掌捶

动势:承上势。左右双掌下穿后,左手回抽至腹前,掌心向上,右手变拳,拳心向下蓄劲回抽,抽至右后由下而上高举至头上用力向下击砸左掌之手心,击砸时用拳面击打;同时右脚回收并于左脚,并脚时震动右脚。目视击手动作。击手动作要有力。(图70)

拳理:击掌时要蓄劲用力,动作要猛,沉肩坠肘,整个动作要完整。

经典:“先求开展,后求紧凑,乃可臻于镇密矣。”(《太极拳?行功心解》) 注:开始动作时,要大开大展,达到全身三节九窍,功夫愈进.则必须求其全身紧凑,由大圈变为小圈。由外显之圈变为内隐之圈,是可成为续密无间之动作矣。

六十八势武当派太极拳----裴锡荣

26、左右掤掌

动势承上势。左手旋至右手上方,掌心向下,右拳变掌,掌心向上,双手掌心相对抱球,然后双手旋球,旋至左掌在下,右手在上,双手掌心相对抱球,同时左脚脚跟提起收于右脚的左方成丁步,再向左前方上步,落步时成左弓步型;同时,左掌手心向上缓缓向左前方出掤,掤出时左掌与肩同高,右手掌心向下落于胸腹前。眼视左手(图71);接着.右脚并于左脚,脚尖点地成丁步,左手向下划弧至腹,右手向上划弧至胸,双掌成右上左下掌心相对抱球,然后双掌旋球,右掌旋至下面,左掌旋至上面掌心相对抱球,向右前方弓步掤右掌,掤掌时右手掌心向上,高与肩平,左手掌心向下落于胸腹前。目视右掌(图72)。

拳理:身体向左右转动时,以腰为轴,腿部微屈,脚尖外撇,左右脚回收时均变为丁步,两脚外伸时,脚跟先着地,然后再慢慢踏实。凡做弓步动作时,以弓腿为实,蹬腿为虚,弓腿之膀不可超过脚尖。总之,上下协调一致,节节贯串。

经典:《太极拳十大要论》之“刚柔”:“夫拳术之为用,气与势而已矣,然而气有强弱,势分刚柔,气强者取手势之刚,气弱者取手势之柔,刚者以千钧之力而扼百钧,柔者以百钩之力而破千钧,尚力尚巧,刚柔之所以分也。然则刚柔既分,而发用亦自有别,四肢发动,气行诸外,而内持静重,刚势也。气囤于内,而外观轻和,柔势也。”用刚不可无柔,无柔则还慢而不速。用柔不可无刚,无刚则催退不捷,刚柔相济,则粘、游、连、随、腾、闪、折、掤、掳、拼、捺。无不得其自然矣。刚柔不可偏用,用武岂可忽耶。”

六十八势武当派太极拳----裴锡荣

27、搬拦捶

动势:承上势。右脚内扣,右掌内旋成掌心向下,同时重心后坐(图73),左脚上至右脚侧踏实,同时右脚跟进成丁步;左掌经左下方上旋至左侧上方与左脚成一线,同时右手向下划弧至右胯前(图74);然后左手下压,右手握拳向前冲击,冲拳时左脚跟落地,左腿上步变弓步,右脚成箭步,左掌扶于右掌手腕内侧(图75)。右拳打击时,沉劲有力。目视前方。

拳理:动作要做到左拦右搬,左手拦住对方之来势,右手搬掉对方之进势,两手要协调进行。动作时要协调一致,达到内外三合,动作时要求上体正直,松腰松胯,避免晃动和倾斜。

经典:“有气者无力,无力者纯刚,气如车轮,腰如车轴。”(《太极拳.行功心解》) 注:练太极拳必须刚柔相济,欲得气血和顺,必须气贯周身,如车轮之旋转不停也。

六十八势武当派太极拳----裴锡荣

28.如封似闭

 动势:承上势。身体重心渐渐移到左腿上,左手立掌,经右肘外侧慢慢伸出,边伸边外旋,掌心斜向前,右拳变掌外旋,手心斜向后,与左臂斜成交叉。上体后坐,右手外旋,手心斜向后,摩擦左掌而过,略小于肩宽,两臂屈肘.慢慢收至腹前翻掌,掌心斜向前。两手立掌,向后向下向前弧形推出。目视前方(图76)。

拳理:上体保持正直,臀部不要外凸。两臂随身体后坐回收.两肩不要耸起.两手推掌时,不要直着推出,要后坐向前弧形推出。

经典:“一举一动,周身须要轻灵,无须贯串。”(《太极拳.行功心解》)

注:练功时每一个动作都要很轻灵,所谓一羽不能加,迈步如猫行。但整个动作要贯串一气。

六十八势武当派太极拳----裴锡荣

29.转身开合势

 动势:承上势。身体向右方转体90度。转身时以左脚跟为轴右转,右脚随身体转动转至两脚与肩同宽,两手由两侧分开弧形旋至掌心相对成立掌型(图77)。然后两掌左右拉开(图78),开时吸气,合时呼气。两于拉开时,宽度同自身两乳间距宽,合掌时两掌相距10厘米,目视两掌。

拳理:转身时以左脚跟为轴,外开右脚,然后双掌向两侧分开弧形举至胸前做开合动作。动作时要上下协调一致,不可散乱,不可停滞,圆活自然。

经典:“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向前后退乃能得机得势。”

 注:练功时,由脚而腿,由腿而动,转动腰膝及脊柱之轮轴而达四梢,延至三节九窍之经络也。

六十八势武当派太极拳----裴锡荣

30、右拦手

动势:承上势。以双脚跟为轴,身体向右转体45度,右手向下划弧至腰腹,掌心向上,左手向上划弧至胸,掌心向下(图79);右手向右上方划弧,同时左手划弧下按扶于右腕部,同时右脚跟提起(图80);双手由右弧形向左向前棚拦,同时右脚向前上步,拦手时由掌心向上翻至右手掌心向下拦按,但左手扶右腕,不能离开右腕,目视右手。(图81)

拳理:左右双臂向前弧形旋臂时要圆活连贯,舒展大方,不可脱节、散乱.注意手与足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的外三合。

经典:“勿使有缺陷处,勿使有凹凸处,勿使有断续处。”(《太极拳.行功心解》)

注:行功时,如果劲路不能饱满,必有缺陷之处。更不能出现忽高忽低为凹凸之情况,要求绵绵不断,形似流水也。 

 

六十八势武当派太极拳----裴锡荣

31、左拦手

动势:承上势。右脚内扣,左脚外摆.使身体向左转体45度,左脚位于右脚左侧成丁步,左手划弧至胸,右手划弧至腹,双手左上右下掌心相对抱球,接着左掌旋至下面,右掌旋至上面.双掌仍成抱球势。上动不停,左手向左上方划弧,右手划弧扶于左手腕部,同时左脚向左上步虚点(图82)。左脚再向前上步,后脚跟先着地慢慢踏实,右脚跟着地左脚向前上—步;同时,双手由左向右弧形向前绷栏.绷拦时右手始终扶于左腕,目视左掌。(图83)

拳理:左右转体时以腰胯为轴,注意三节九窍,即梢节起、中节随、根节迫。

经典:“有不得机、不得势之处,身便散乱,其必于腰腿求之,上下左右前后皆然。”《太极拳?行功心解》)

注:在练功当中,有不得机不得势之处,必系三节九窍没连贯上的原故,致成散乱之病也。必先调整腰胯,而后观其手脚是否相合。

六十八势武当派太极拳----裴锡荣

32.左右劈掌

 动势:承上势。左劈掌:身体向右转体45度,左脚向右扣步,右脚向右摆后即收于左脚右侧成丁步,双手右上左下掌心相对抱球,接着右掌旋至下面,左掌旋至上面仍成抱球姿势,然后上右步,同时右手掌心向上向右前方棚掌,左手掌心向下、向后捋(图84)。再右步前摆,左脚向右前方斜上一大步,右臂向下再向上划弧横拦反劈,同时左掌由后上举向前直劈左掌(图85)。上动不停,左脚向右横跨一大步,右脚向前随左脚上步,同时,左掌向腹前划弧回收再向前反劈,右掌划弧直劈,右掌下劈后左掌护于左面部,定势时成右弓步,日视右臂(图86)。

 拳理:劈左掌时右掌先外旋,同时转动腰胯。劈右掌时左臂先外旋然后直劈右臂,即右顾左,左顾右也。

经典:“虚实宜分清楚,一处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有虚实,周身节节贯串.勿令丝毫间断耳。”(《太极学?行功心解》)

注:练功时.如果左脚是实的,右脚必然是虚的,每个动作总有一虚一实。还要周身三节九窍贡串,勿令丝毫间断。

六十八势武当派太极拳----裴锡荣

33、揽雀尾

 动势:承上势。右手掌心向上、向前、向上掤掌,左掌手心向下随之(图87);接着右掌翻至手心向下,左手翻至手心向上,向下双捋(图88),下捋时重心移至左腿下坐,下坐时屈膝。上动不停,接做弓步挤势,即身体重心移向右腿,右脚踏实,左腿蹬直,变为右弓步;同时两掌由右肩前缓缓向前挤出,上挤时右手掌心旋转向上,左手掌心向下划弧按于右腕部(图89)。弓步分掌,双掌上挤后再左右分开。双掌左右分开时掌心向下,身体屈膝后坐,两肘下沉、松腰,再弓右腿双按,目视双手(图90)。以上动作为掤、捋、挤、按之揽雀尾。

拳理:掤出时两肩下沉,两臂保持弧形。松腰、松胯保持协调一致,做到上下相随,均匀自然。揽雀尾的全部动作.以腰为主宰,以腿为运转,两臂相随,圆活自然。势走弧形,灵活稳健。

经典:“心为令,气为旗,腰为藏,脊为荫。”(《太极拳行功心解》)

注:心为主帅以发令,气为旗以听命,霸为主旗以指挥全局,而脊柱随之动转也。

六十八势武当派太极拳----裴锡荣

34.上下击掌势

动势:承上势。右脚向后退至左脚前面,同时右手下按.左手前拦(图91);左脚上步.身体屈膝坐盘;同时,右手掌心向下,正提至肩平时再向下抖按,左手掌心向下随右手回收抖按,身体下坐时右手下插于裆部,左手掌心向右附于面部右侧(图92)。接着身体上起,右脚向前上步.右手经胸前划弧,向前击打,左掌向下按于裆前部,目视右掌。(图93)

拳理:上身保持正直.全身松静自然,避免左右倾斜摇晃。全身保持虚灵顶劲。

经典:“曲中求直.蓄而后发。”(《太极学-行功心解》) 注:曲中求直,乃求其意也。非曲直手足之谓也。蓄而后发者,乃积蓄内劲借人之力而后发之也。

六十八势武当派太极拳----裴锡荣

35、二仙传道

动势:承上势。右势,右手略回收,左手翻掌心朝上经胸前穿出,手背搭于右手的手背上,成双叠掌,然后右掌由下弧形向右旋抽,同时右脚向右后方旋抽后退,左脚向右方上步成虚步,右手掌心向下继续旋至胸前,同时左手拳心向上也移至胸前,右手大拇指对准左肘的“少海”穴位(图94)。左势,上动不停。左手翻掌心向下,右手翻手心向上前穿叠于左手的手背部位成双叠掌。然后左掌弧形左旋,同时向左后方弧形后退左脚,上右脚成右虚步,右手由右向下弧形旋至左方胸前掌心向上.左手旋至左方胸前掌心向下,大拇指对准右臂的“少海”穴位。目视左右两手掌。(图95)

拳理:左右二仙传道动作,要走弧形旋转动作.左右动作、要相随一气,不可呆滞,立足稳健,不可失调。

经典:“虽变化万端,而理惟一贯。”(《太极拳?行功心解》)

注:在练功当中虽变化万端,而拳理阴阳内外总是一贯的。

六十八势武当派太极拳----裴锡荣

36.转身左右掤势

动势:承上势。右手由掌心向上变为掌心向下,向下旋弧,同时左脚内扣,右腿后退一步使身体向后转体180度,右手划弧向前,掤掌心向上高与头乎,左手掌心向下后捋(图96),接着左,掤左脚移至右脚左侧成丁步,再向左前方上左步,同时左手经胸、腹旋弧,掌心向上向左前方掤出,右掌向下向上旋弧后手心向下捋,掤势时成左弓步型,目视左手(图97)。

拳理:身体转动时.以腰为轴.以胯为动力,双手旋弧成左右抱球时后脚上步先成丁步,掤势时随掌上步成弓步。

经典:“由着熟渐悟懂劲,由懂劲阶及神明。”(《太极拳论》)

 注:在练拳当中必须把每个动作熟练之后才悟内劲,由悟内劲渐至更高阶段。 

六十八势武当派太极拳----裴锡荣

37.右拍脚动势:

承上势。左脚稍前移,左手变为掌心向下.右脚上起,脚面绷直,右脚上起时高度与胸平。拍脚时右手掌心向下直拍脚面(有声),左手掌心向下变钩手位于左侧稍前与头高,目视右手(图98)。

六十八势武当派太极拳----裴锡荣

拳理:拍脚时左膝微屈,右脚面绷宜,高与胸平,两臂上下起落,紧密相连,不可散乱,不可间断。

经典:“气宜鼓荡,神宜内敛。”(《太极拳论》)

注:气宜鼓荡指的是呼吸,但练拳时不是每个动作都要呼吸,而是发劲时做先吸后呼动作。这就是气宜鼓荡之意。神宜内故是把杂念都收敛起来。《内经.上古天真论》有“恬谈虚无,真气从之。”就是此论。

38、双峰贯耳

 动势:承上势。当右掌直拍右脚时,右脚在空中还未落地之际,右小腿急忙收回,右膝平屈,脚尖自然下垂,同时,左手变掌,双手掌心向上,从两侧向体前划弧,至右膝上方双手变握拳相对(图99),然后右脚落地,右腿膝微屈,双拳由右腿部向两侧弧形贯耳。贯耳时想像两拳左右对准对方左右耳部,目视前方(图100)。

拳理:上身保持正直,松腰松胯,右膝不超过右脚尖。两手掌心向上,慢慢抽回,向下经右膝旁时,要以两肘下沉来带动两掌下落。同时两拳松握.沉肩坠肘,保持弧形,并与右弓步协调一致。

 经典:“气以直养而无害,劲以曲蓄而有余。”(《太极拳论》)

注:养气须直养。动作开展,筋直不屈,这样就不会筋骨损害,劲以曲蓄是说力气不要用得过头,而造成劳损。

六十八势武当派太极拳----裴锡荣

39、左蹬脚

动势:承上势。右脚尖外摆,身体向右转体45度,身体屈膝下蹲,双手左右分开,然后弧形合抱于胸前成十字交叉(图101).身体慢慢站起,重心移至右腿,左腿轻轻提起,膝向左前方,小腿与地面垂直,同时十字双手也慢慢上移,身体重心仍在右腿,左脚向左方蹬出,脚跟用力,脚尖朝上,两手随动作左右分开,双臂与左腿成一线,左肘、左膝上下相对。眼视左手、左脚(图102)。

拳理:右腿微屈站稳,上体不可前俯后仰。两手分开时,左手在前,右手在后划弧平举撑臂,两手腕与肩平,蹬左脚时,左脚尖向上,蹬力在左脚跟上。

经典:“不偏不倚,忽隐忽现。”(《太极拳论》)

注:在左蹬脚时,身体处于正面,不能偏于正面,也不能倚托其他辅助物体,所以既不偏也不倚。忽隐忽现,是说行功时忽轻忽重。

六十八势武当派太极拳----裴锡荣

40、转身右蹬脚

 动势:承上势。当左脚向左前方蹬脚末落地时,右脚脚尖点地向右后方转身180度。转身时以脚尖为轴,身体转至后面时,同时双手由两侧向胸前划弧,双掌变拳右外左内合抱成十字交叉手(图103),抬右脚向右蹬出,蹬右脚时,仍和蹬左脚一样脚跟用力,脚尖朗上,同时双手变掌分开成右前左后一条线目视右手、右脚。(图104)

拳理:蹬脚时上体保持正直,左右蹬脚,支撑重心之腿要站稳,身体不能摇晃,双拳要与蹬脚配合。

经典:“有柔软然后有坚力,有呼吸而后有灵活。”(《太极-行功心解》)

注:外愈柔而内必有刚,气随呼吸才有灵活的变化。

六十八势武当派太极拳----裴锡荣

41、搬拦捶

动势:承上势。右脚落地,身体微向右转体15度,方向转正,左手掌心向里向右方搬.右手向下向前划弧,同时右脚提起(图105),左手再向左方弧形拦化,然后右掌变拳回抽至腰际,同时右脚下踩于右前方(图106);右拳向前冲捶,同时左掌咯回收扶于右捶的腕部,以助其力,同时上左步,目视右拳。(图107)

拳理:右脚落地时向右转体速度要均匀,左脚上步时,迈步如猫行,左手搬拦与右手冲捶要协调一致,不可散乱。

经典:“内固精神,外示安逸.迈步如猫行,行劲如抽丝。”

 注:内固精神是说精神内守不要有杂念。外示安逸和内固招神是相连的,因为没有杂念,思想专一姿势才会正确。迈步如猫行是说步子轻灵,行劲如抽丝是说劲路缓慢均匀也。

六十八势武当派太极拳----裴锡荣

42、如封似闭

 动势:承上势。身体后坐,双手变为掌心向上,左上右下相叠交叉于胞前,然后左右分开,臀部后坐,双手弧形向前旋推出,双掌前推时,双腿变为弓步型,前推时沉肩坠肘,以意引力,目视双手。(图108)

 拳理:身体上下保持正直,臀部不要外凸,两臂随身体后坐回收,两肩不要耸起,两手向前推掌时,不要直线前推,而要弧形推出。

经典:“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太极拳论》)

 注:“然非用力之久”是说练功的时间长久,“不能豁然贯通焉”是说功夫没练到家就不能一通百通。

六十八势武当派太极拳----裴锡荣

43.转身十字手

动势:承上势。以左脚跟为轴向右转体45度,右脚随身体转动转至右方.双手掌心向下左右分开,然后双掌向内弧形合抱交叉十胸前成十字手,合抱时身体微下蹲,双手左内右外。双手合抱时掌心均向内。同时右脚向左回收,两脚相距同肩宽。(图109)

拳理:十字手的两臂分开和合抱,须成半圆形,要松肩坠肘,圆满大方,上下肢的配合要协调一致。经典:“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太极拳论》)

注:左重则左虚是说左边受到敌人攻击时,要虚化之,右边受到攻击时则同样的变化,使对方莫测拳法之奥妙也。

六十八势武当派太极拳----裴锡荣

44.右搂膝拗步

 动势:承上势。右手下落,下搂右膝,同时身体向右转体45度,右转时以脚跟为轴,右脚随身体转动向右斜方上步,左手掌心向外经耳部向前推掌,推掌时要转腰转胯,目视前方。 (图110)

拳理:身体向右转动时,上体力求正直,不可摇晃,臀部不要凸出,右手搂膝时要走弧形,定势时要坐手腕。

经典:“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太极拳论》)

 注:仰之则弥高是说对方攻我上部时,则我以高引化之,俯之则弥深是说对方攻我下部时则我以低引化之。进之则愈长是说对方前进攻我,则我向后引化。退之则愈促是说对方后退时,则我紧促其后而攻之,使其首尾不能相应。

六十八势武当派太极拳----裴锡荣

45.左搂膝拗步

动势:承上势。左脚并于右脚左侧成丁步,身体向左斜方转45度,转体时以右脚为轴,同时左手下按于右腋前,右手向上划弧至头右侧(图111);左手向下划弧搂左膝,同时左脚向左前方上步,右手掌心向前经耳部向前推掌,定势时成左弓行箭步,目视前方(图112)。

拳理:向左搂膝动作与向右搂膝动作要求相同,以腰为轴,以胯为动力,上下配合,协调一致。

经典:“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太极拳论》)

注:这是形容触觉灵敏,一个羽毛落在身上有感觉,虫蝇触及时使它不能逃脱。别人用什么手法,我能知道,但我用的手法别人不知道。

六十八势武当派太极拳----裴锡荣

46、单鞭势

动势:承上势。右手向下向右向上划弧,高与肩平变钩手,同时左手由下向上向左伸展变掌,成单鞭势,两腿随动作略右转变为马步,两腿变马步时档胯要圆,重心落于两腿中间,目视前方。(图113)

拳理:上身正直,松腰松胯,两前后划弧时,要随腰转动,两膊相系,不可散乱,右肘微微下坠,右钩手腕部放松,肘与膝相对,左手坐腕,掌心向外。上下肢动作要协调一致。

经典:“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太极拳论》)

注:英雄所向无敌是功夫深能制功夫钱者,力大打力小,手快打手慢,盖皆由功夫之深浅也。 

六十八势武当派太极拳 - 飞鸟 - 飞鸟之博

47.前后扫腿

动势:承上势。左手划弧伸向左上方,右手掌心向内与左手体前交叉划弧伸向右后下方,身体稍下蹲,重心移至左腿,右腿向前平扫半个圆圈(图114);接着重心移至右腿,左腿向后平扫半个圆圈,同时,左手经体前向左下方划弧,右手由下向右上方与左手体前交叉划弧(图115)。注意,前扫时右手向前推动,后扫时左手向后推动,向前扫腿时左掌举至左方头侧,后扫腿时右掌从左掌内穿出举至头右之右侧。

拳理:前后扫腿时脚底要与地面相平,上体要保持正直,腰腿要相随,两臂、两腿要相合。

经典:“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壮欺弱、慢让快耳。”(《太极学论》)

注:太极源的门派很多,虽然姿势不一样,但还是功夫大打功夫小的,手快欺手慢也。

六十八势武当派太极拳----裴锡荣

48.掩手肱捶

 动势:承上势。两腿前后扫至原位时,两腿变为左弓右箭步,同时,左手由左下方向胸前划弧,右手向左手内侧绕缠;左手再由右掌内缠出,成一个双手盘花姿势,右手再由胸前平推出(图116);然后右掌变拳收至右腰胯部蓄力向前微下发出,发劲时用腰腿助力行之,右拳发劲时,左掌由内向外划弧变拳收至左腰部,目视右拳(图117)。

拳理:右腿蹬直,变为左弓步,发劲时腰部要领先,身体重心及时变换.要变换视线,右拳发劲要有爆发力,有刚劲.要收臀敛肛,整个动作要舒展大方,圆活自然,刚柔相济,快慢相兼,眼睛要有神,拳架要一气呵成,不可散乱。

经典:“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之能,有关学力而有(为)也。”(《太极拳论》)

注:有力打无力,手快胜手慢,这都是先天赋有的功能.不是练出来的。但这观点似乎片面,我们认为有志者事竞成。

六十八势武当派太极拳----裴锡荣

49.打虎势

动势:承上势。右脚上步,左拳由下向头前方弧形击出,同时右拳经由右腰部划弧击向头前方,成左上右下架于头前上方(图118)。然后左脚向左前方上步,左拳由胸腹部弧形绕至头之左上方,右拳由上而下绕至左肋部。同时左腿变为弓步,成打虎姿势,目视前方(图119)。

拳理:左右手变势时要绕弧形动作,左腿弓步要以腰部带动,完成此动作时要雄壮威武而有力。

经典:“立如秤准,活如车轮,偏沉则随,双重则滞。”(《太极拳沦》)

 注:立如秤准是说姿势定要尾闾中正,不偏不倚。但身手如车轮那样灵活,无论对方来的力量多么大,要以巧胜之,不要抗顶,放松走化叫“偏沉”。对方来力大用偏沉化之,没有偏沉形成双重则滞矣。

六十八势武当派太极拳----裴锡荣

50.倒卷肱

动势:承上势。左拳变掌,掌心向下落于胸前,右拳变掌,掌心向上旋至右方,双脚不动,重心后坐(图120);右手再弧形旋至右前方,掌心向下,左手翻掌心朝上,收至左腹前,同时左脚向后退步(图121);左手由右旋至左方,掌心向上方,右手回抽至胸前,掌心向下(图122);左手变掌心向下划弧经右手掌上面撵过,右手翻掌心向上回抽至腰间,同时退右脚(图123)。以上动作可左右各重复一次,共计四次。目视撵退动作。

拳理:双手推撵时手脚及退步要互相配合,上下相合,协调一致。

经典:“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太极拳论》)

注:常见练太极推手的人,下了多年功夫,由于不知听劲,懂劲,往往不能运化,而反被人制,这是犯了双重之病耳。

六十八势武当派太极拳----裴锡荣

51.转身搬拦捶盖掌

 动势:承上势。左手向腹前划弧,右手向胸前划弧,双手掌心相对,左下右上呈抱球状,再旅球至右下左上,然后左手下按至腰间,右手向上、向前展至与肩平,同时,左脚内扣,向后转身180度,右脚提拦(图124);右手变拳回抽至腰间,左掌前拦,同时右脚落地(图125);左手略回抽,右拳向前冲打成搬拦捶姿势,同时上左步(图126)。接着左脚略退震脚,同时右脚上步,双手成掌回收至腹前,而后掌心向上向前反盖掌。盖掌时成右弓步(图127)。

拳理:左手扶于右腕时,手指向上,手心向右,放在胸前部位,要松肩松胯,不能晃动和歪斜。

经典:“欲避此病,须知阴阳;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阳不离阴,阴不离阳;阴阳相济,方为懂劲。”(《太极拳论》)

 注:这一段是和上一段相联系的。要避此病,就不能和对方顶抗,还要值阴阳变化。上面指的阴是柔、虚、轻、合、吸气等;阳是指刚、实、重、开,发力、呼气等。

六十八势武当派太极拳----裴锡荣

六十八势武当派太极拳----裴锡荣

52.转身单鞭下势

动势:承上势。左手翻掌心向下,右手上穿(图128);右掌由左手下面穿出变钩手,同时向后转身180度,右脚略内转,左脚向左伸出,右腿屈膝下蹲变左仆步,左手心向外沿左仆步向前穿,目视左手(图129)。

拳理:上体保持正直,松腰坐胯,屈膝下蹲,仆步时要求臀部接近地面,右腿蹲膝正直.右脚跟不能翘起,左掌前穿时拇指向上,防止前俯和低头。

经典:“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太极拳论》)

注:练太极或推手之时,达到懂劲和听劲以后,越练越精巧,经过多实践和多研究,就能做到随心所欲的地步。

六十八势武当派太极拳----裴锡荣

53.三穿掌

动势:承上势。左脚略外摆,身体缓缓前移起立,上右步,同时右手变掌心向上、向体前穿出,左掌翻掌,掌心向下置于体前,双手高与胸平(图130);上左步,左掌翻掌,掌心向上前穿,右掌翻掌,掌心向下置于体前(图131);再上右步翻右掌心朝上前穿,左掌翻掌,掌心向下置于体前,双手高与胸平(图132),共穿3次。注意,穿右掌时左手掌心向下,右手掌心向上,右掌从左掌下面穿出;穿左掌时,左掌手心向上,右掌手心向下,然后左掌在右掌下面穿出,目视穿掌动作。

拳理:穿掌时手随步走,身随掌进,动作活泼自然,手腿要协调一致。

经典:“本是舍己从人,多误舍近求远。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是为论。”(《太极拳论》)

注:练太极拳推手时,舍己从人之劲,要客观,如果自作主张用固定的手技,必然会出现错误,差之毫厘就会谬之千里。

六十八势武当派太极拳----裴锡荣

54.龙形云手

 动势:承上势。三穿掌定势时右脚在前。左脚外摆,右脚内扣,身体向左转体90度,同时双掌左上右下台并随转体旋至胸前合十(图133);双手继续向左转至身体左上方(图134),再经胸前旋至身体右侧(图135),再双掌由右向左旋弧一大圈(图136),再由左向右旋弧一圈至体右侧(图137)。接着动作方向与上述相反,即双掌在右方小旋弧一圈,再移至左方旋弧一圈,再由右向左旋弧一大圈,同时左脚向左横跨一大步,斯时双掌仍转至右方继续重复上动两次,第一次正面由上而下左右旋弧时,身体随旋弧下蹲。旋弧时目视双掌动作,身体也随动作灵活转动。

拳理:本功法练习时要立身中正,绵绵不断,身如游龙,形如飞风,刚柔相济,练习此功时必须注意内外三合。

经典:“气以直养而无害,劲以曲蓄而有余。”(《太极拳行功心解》)

注:养气须直养,即全身舒展,不能压蓄。 

六十八势武当派太极拳----裴锡荣

 

六十八势武当派太极拳 - 飞鸟 - 飞鸟之博

55.单鞭势

 动势:承上势。当龙形云手运至第三次时,右脚不动,左脚向左前方上一大步,同时右手变钩手向右后方拉位于右后方,左手变掌向左侧展位于前方,左腿成弓步,右腿在后成箭步,目视左掌(138)。

 拳理:上体保持正直,两臂下沉,松腰松胯,两手掌前掌后钩要成一线,两肘微下沉,左膝与左肘上下相对。左膀不要超过左脚尖。

经典:“肺者,生气之源,乃五脏之华盖也。”〔《中藏经》〕

 注:华盖乃五脏生气之源。也是一个任脉的经穴。

六十八势武当派太极拳----裴锡荣

56.三切掌

动势:承上势。右脚向右前方上步成虚步,重心落于左腿,同时左手变掌心向上回收至胸前,右手变掌心向下,向正前方横切,高与胸平(图139),接着,身体向左转体15度,右脚不动,左脚向前上步成虚步,同时左手变为掌心向下,右手变为掌心向上,左手向前横切右掌,左手在前,右手在后略回收至胸前(图140),然后双掌重复上述动作,即右掌翻至上面再横切左掌,右掌再翻至左掌下面,定势,目视双手(同图140)。

拳理:切掌时,左手掌心向上,肘微屈,右手肘也要微弯屈,左腿微屈站稳,身体保持正直。

经典:“四大不调有二,或外或内。寒热饥虚,饱饮疲劳,为外起。名利喜怒,声色滋味、念虑,为内起。”(《昙鸾法师服气法》)

 注:“四大”为佛家用语,指“地、水、火、风”,这里引为四肢。

六十八势武当派太极拳----裴锡荣

57.肘下捶

动势:承上势。右手由左手上面旋至左手下面,同时左手旋至右手上面屈肘,掌心向右,右手在左肘下面变拳成为肘捶,目视左手(图141)。

拳理:两手上下旋弧时要协调一致,上下不能脱节,左手变为立肘时,手掌掌心向右,坐腕立指,蓄劲内含。

经典:“太上养神,其次养形。”(《文子》)

注:上面的两句话指的是性、命双修。彭祖寿活八百岁,他就是用这两个方法练功。

六十八势武当派太极拳----裴锡荣

58.左右劈掌

动势:承上势。左手向体内划弧下落至腹前,再由下而上弧形反劈,同时,左腿提起;右拳变掌经腹前划弧由上而下下劈,右掌向下劈时左脚落地,右脚向前进步,右掌向前撩阴(图142),上动不停,右掌再上起向下反劈至胸前,同时退右步向前直劈左掌,目视左手(图143)。

拳理:两手直劈和反劈时,要连贯,不能脱节,手脚要保持相合,不能散乱。

经典:“夫大道以空为本,绝招为妙,达本元,静定太素,纳于丹田,炼神于金室,定心于觉海。心定神宁,神宁则气住,气住则自心乐,常于刻之中,含守于真息。”

注:大道是指的练拳功,空是佛家名词,绝相是排除外界干扰,金室是指的上丹。这是本节之真意。

六十八势武当派太极拳----裴锡荣

59.转身掤势

动势:承上势。左脚内扣,右脚外摆,身体向后转体180度,同时左手向下划弧至腹前,右手划弧至胸前,双掌右上左下掌心相对抱球后继续旋弧,右手翻至下面掌心向上,左手翻至上面掌心向下相对抱球,然后向右前方上右步,同时左手拉至腹前,右手向右上方成右掤势(图144)。

拳理:掤掌时要走弧形,不要有棱角,上下肢要协调一致.要舒展大方,圆活连贯。

经典:“能正能静,然后能定。定心在中,耳目聪明,四肢坚固,可以为精舍。精也者,气之精者也,气道乃生。”(宋《研尹文静定法》)

注:能正能静是讲有正念才能静。能静才能有定。定义是安体定神,心止止一境。四肢强壮了,可以不漏精,气能生精,精能固体。

六十八势武当派太极拳----裴锡荣

60.右蹬脚

动势:承上势。左脚上步,然后左手顺势由下向前划弧,至与肩同高,右手向后划弧至胯旁变勾手,同时以左脚为根,右脚提起向前蹬踹,高与左膝齐(图145)。蹬时动作要猛,劲路要完整,目视左脚。

拳理:右脚快速向前蹬踹,脚跟用力,脚尖回钩,高与膝平,两臂与蹬腿保持一致。

经典:“有神自在身,一往一来,莫之能思。失之必乱,得之必治,敬除其舍,精将自来。”(宋《研尹文静定法》)

注:变化不测谓之神,神在身上往来,很难捉摸,能随着神练功,必得其技,失神必乱。敬除其舍是指心地清静,排除杂念。

六十八势武当派太极拳----裴锡荣

61.紧急手

 动势:承上势,右脚前蹬后,脚步落在前面成弓步,接着右手变拳,同时右肘向前击打,弯臂打肘时左手握住右拳,掌心向右转,肘尖向前(图146),然后右拳变掌,双掌经胸前向上向两侧划弧,使双臂分开,前臂低于后臂高,同时屈膝下蹲坐盘(图147)。

拳理:右腿弓步,左腿箭步,上身保持正直,松腰松胯,左掌扶于右手前外臂。

六十八势武当派太极拳----裴锡荣

62.上步七星

动势:承上势。两手前后分开,出左脚变左仆步,身体促馒站起,接着右脚向前上步成虚步,同时,双手变拳,左拳绕圈向前上方击出,右拳经腰前划弧向前击出,双拳在胸前左上右下成十字手,目视双拳(图148)。

 拳理:右脚向前成虚步,左脚支撑全身,腿部弯屈,维持身体平衡。

六十八势武当派太极拳----裴锡荣

63.退步跨虎

动势:承上势。右脚向后退一大步,同时重心后坐,左脚成虚步,双拳变掌右上左下左右展开,左掌下落经左腹前移于左胯旁,掌心向下.右掌内旋弧形上举至右肩上方,掌心向外。成退步跨虎姿势.目视前方(图149)。

 拳理:右脚向后方退步时,要与上体转动同时进行。上体要保持正直,不可左右摇晃,前俯后仰。

六十八势武当派太极拳----裴锡荣

64.转身摆莲动势:

承上势。左脚后退一大步,右脚向左脚后方横跨一大步,身体向后转体,同时右掌经头前上方划弧后盖,掌心向下护于胸前,左掌由右掌内向后穿出,掌心向上,高与肩乎(图150),左手翻掌心向下弧形压于腋下,右掌同时翻掌心向上从左掌内穿出,同时,左脚外摆向左转体90度,上右脚(图151);左脚上旋至肩高,双掌弧形旋转拍打左脚的外侧脚面(图152)。

拳理:眼神随身体转动而注视,摆莲腿时,双掌与腿要协调—致,上下互相配合,成一个整体。

六十八势武当派太极拳----裴锡荣

65.上步揽雀尾

 动势:承上势。左脚落地位于右脚左侧,右脚向前上步;右手下落至腹前后即掌心向上、向前上方弧形掤掌,左手掌心向下,弧形下拉至腹前(图153)。接着,右手翻掌心向下,左手翻掌心向上,双掌手心相对向下捋,下捋时后坐左腿(图154);右掌捋至鼻尖正前方时再右手翻掌心向上,左掌翻穿至右手上面掌心向下,同时左手按于右手腕部,向上挤按(图155),再两手左右分开下落至腰部时,双手掌心向下,向上推按(图156)。此之为掤、捋、挤、按。目视双手。

拳理:掤掌时右腿变弓步,下捋时左腿下坐,上挤时右腿仍弓步,如此一弓一坐的运动两腿,使身体腰腿手臂联合运动,成为一体。

六十八势武当派太极拳----裴锡荣

六十八势武当派太极拳 - 飞鸟 - 飞鸟之博六十八势武当派太极拳 - 飞鸟 - 飞鸟之博

66.五气朝元

动势:承上势。左脚外摆,右脚内扣,身体向左转体90度成为起势时之正方向,同时,左手掌心向外,向左方弧形云手一次,右手掌心向外,向右下方云手一次;(图157)然后双手掌心向上举至头部上方,左手掌指搭于右手背,旋转一圈吸采天气后双手翻掌手心向下,向“百会”旋转一圈贯气,目视前方。(图158)

拳理:五气朝元者,指五脏真气朝于上丹田也。文献有:盖身不动,则精固而水朝元;心不动,则气固而火朝元;真性寂,则魂藏而木朝元;妄情忘,则魄伏而金朝元,四大安和,则意定而土朝元也。

六十八势武当派太极拳----裴锡荣

67.十字手

动势:承上势。两手向左右两侧分开,至掌心向外双臂伸直,然后向内合抱,合抱时掌心向内,两手左内右外抱成十字手型,位于喉部前方;同时右脚回收,两脚与肩同宽。(图159)

 拳理:十字手的动作,两手高度与喉平,两手距喉的距离约两拳的远度。

六十八势武当派太极拳----裴锡荣

68.收势归原

 动势:承上势。双手平举掌心向下,左右分开,下落于身体两侧,真气储于下丹田,左脚向右脚侧回收,两脚最后成立正姿势。目视前方(图160)。

六十八势武当派太极拳----裴锡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