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反手的发力方式我之前在《全民学乒乓公开课》第3期:反手转腰和拧腰的动作要领中详细示范了,反手转腰和拧腰的动作,有很多业余爱好者反手一直误认为要像正手一样去转腰发力,导致最终发不出力,漏球,被球顶死。反手不像正手一样,可以大幅度的转腰,由于身体结构的限制,反手无法向左侧大幅度引拍,也无法在挥拍的过程当中利用身体的转动来大幅度带动手臂发力。大家自己可以试试,你反手往左侧引拍,最多能引拍到什么位置,是不是被你的身体挡住了?但是正是拉球则不同,你手臂向左侧打开以后,手臂和右边身体在同一侧,可以很自如的跟随身体一起转动,所以正手拉球的时候,可以更多的利用身体从右向左的转动来进行发力。 《全民学乒乓公开课》第3.3期:反手拧腰转腰
欧洲的运动员则动作相对较大一些,他们个子大手臂长,手臂横向甩动幅度较大,如格林卡。这种动作的幅度大,在中远台的发力充分,但是还原速度较慢。所以我们看到格林卡在和中国队相持的过程当中,反手并不占多大优势,因为你反手再爆,你也爆不过正手,你反手越爆,稳定性相对就越差,对于手感的要求就越高。 那么业余爱好者应该如何练好反手技术呢? 我不建议初学者一上来就来模仿国手的动作,每个国手的反手拉球动作都有所不同,中国队反手拉球普遍比较麻利利索,幅度不大,日本运动员引拍回来手腕压拍的比较夸张,欧中运动员甩动幅度较大。 所以到底该模仿谁的?我建议模仿马龙的动作。马龙的反手动作是比较容易掌握的,收腹展腹的比较多,利用身体重心调节的比较多,动作也比较小,基本不会变型。那么业余爱好者刚开始可以去体会用肚子发力,把拍子引拍到肚子上,然后把腹部收拢,再把腹部用力顶出去,顶的过程中,手臂向前发力出去。这种打球的方式不能算完全正确,但是可以让业余爱好者很好的找到击球的点,说白了就是用你的肚子去找球,打球,而不是用你的手。为什么要用肚子去找? 很多人为什么反手拉球发不出力?很关键的一点是,身体找不好和球之间的位置,要么就是站位离球台太近,球过来的弧线比较长,被球弹起来后顶死,要么就是离球太远,手臂够不着球。这所有的原因在于,你是用手臂在找球,不是用身体在找球。如果我们把肚子作为找球的中心点,那么我们相当于是用身体去找球的位置,球过来长了,我们自然要退远点,近了,我们就自然迎前一些。当你形成这种意识以后,你就不会发不出力,也不会漏球了。 最后总结一下,反手拉球技术归为三点: 1.拧腰发力。 2.系麻袋、将军拔剑。 3.用肚子找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