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谁最能搅动儿时的村庄(怀旧好文)

 快乐占胜 2015-10-08

文 ︱ 李中华

南宋画家李嵩画的《货郎图》很好玩。货郎担着担子,两边是各种玩意儿 。担子还没放下,小孩子便围拢过来。前面有一个孩子拽着妈妈的衣服在哭闹,后面一个妇人抱着孩子,唯恐货郎走了,招着手迈着碎步在追。几只狗围在货郎的身边,仰着头摇着尾巴。

这样的场景,我小的时候还经常遇到。

早晨还在做饭的时候,村庄笼罩在白白的炊烟里。黄色的阳光透过密密的树叶,投射在黛色的瓦片上,形成斑驳的阴影。叫卖声便响起来了,有灌酱油、灌醋地没有?有灌酱油、灌醋地没有?低一声、高一声,很富有韵律。

妈妈站在灶台前,便会扫一眼架子上的醋瓶。如果没有了,便会叮嘱我道,去,灌一瓶。妈妈边说边在围裙上擦擦手,从裤兜里掏出1块钱,递给我。我飞也似地冲出厨房,一溜小跑地到了路口。

卖家通常是本村人。自行车旁边绑着两个大桶,一桶里装着酱油、一桶里装着醋。我递给他钱,他接过来,看了看瓶子,便拧开醋桶盖子。一股浓烈的酸味便扑鼻而来。然后,他从车前取下一个长柄的竹制舀子和一个红色的塑料漏斗,把瓶子放在地上,漏斗装上,小心翼翼地舀出一勺醋,倒进漏斗里,瓶子里就渐渐满了。

拎着醋回家,卖醋的推着自行车远去了。一会儿,又有叫卖声响起,打豆腐、打豆腐,声音拖得很长。担着豆腐的商贩,一扭一扭地走在村里的小路上。想买的,便用瓢在缸里瓦出豆子去兑换,一斤豆子换两斤豆腐。白白的豆腐,切得方方正正,用手托着都有一种弹性。有时候,甚至没来及拿回家,就要撕下一角,放在口中,豆子的香味便充盈在了整个口腔。

吃过早饭,小村的上午很是没趣。鸡叫了几声,扑棱几下翅膀,四周又复归了宁静。所以,我喜欢夏天。只有在夏天,半晌午的时候,会有人骑着自行车,带着一个木箱子,呱嗒、呱嗒地在路上颠簸地响着。方方的木箱里塞着棉被,里面裹着一摞一摞的冰棍和雪糕。一根冰棍五分钱,一根雪糕两角钱,都是新从镇上取回来的。卖家有时候是一个半大小孩。看着他们走街串巷、骑行在林荫间的身影,有时候真是无限的羡慕。他们的年岁看来也不比自己大多少,看着怎么就那么潇洒呢?

当然,这些都不是《货郎图》里标准的货郎。我印象里标准的货郎,会出现在自己独特的时间点。

通常是午后,还在睡觉的时候,便听见一通的拨浪鼓声,咚咚咚,咚咚咚。我便爬起来,慌忙跑到门外看。一个络腮胡子的中年人,推着架车,架车上放着一个木质的柜子。柜面是铁丝网格,小时候所能想到的好玩东西,那里面都有。这才是我时常托着下巴在窗口等待的货郎。

货郎家离我们村子不远,还和我们村的一户人家是亲戚。所以,我们都认识他。买东西的妇女,便一边伸头看着格子里的东西,一边骂,你个龟孙,这几天咋没看见你?有没有鞋垫?货郎笑着应道,那能没有?说着便弯身娴熟地从格子里面拿出来一搭,啪地甩在格子上,对妇女道,自己挑,看有没有你个龟孙相中的?妇女挨个挑拣了半天,用手捏了又捏,翻来覆去看花色,总算选中一双。然后,妇女拿出钱给货郎,货郎接过,又给妇女找钱。妇女便道,留够!留不够,你个驴熊自己吃亏。货郎便道,够了,够了,你个驴熊放心吧。

通常货郎来的时候,拨浪鼓一响,周围便围满了孩子。不过,哭得多,笑得少。有拉着父母衣襟指着格子里的某样东西哭的,有被父母训斥一番委屈得抹眼泪的,也有趴在柜子上眼巴巴地瞅着的。当然,也有的父母心情高兴,答应了孩子的愿望。于是,孩子手里便有了心爱的东西。

买了东西的父母还不忘叮嘱孩子,好好学!要在学校听说不听老师话,下次别说买气球,买个屁都没有。孩子点头。不过,东西到手,哪里记得父母话,只记得要赶快在同伴面前炫耀一番才是。这些孩子也便成了大家崇拜的对象。他们身后总是跟着几个要好的伙伴。跟班们都明白,只有玩得好,伙伴高兴了,才会分自己一点点。

太阳落下去,牛羊入圈,鸡进窝,鸟归巢。小小的村庄,在一片人声嘈杂中,终于沉淀了下来。吃罢饭,在门外的月光下坐着再聊会天,人们便开始睡了。货郎引起的搅动,在小村也得以暂时的消歇。不过,还会有例外。村里哪家结婚、生子、子女考大学、参军,或者大病初愈、老人大寿,主家高兴,决定摆两桌酒、演场电影。

这个时候,小商贩便拎着马灯,挎着篮子,装满瓜子、糖、汽水、花生。早早地来到演电影的场地,摊开一块布,把东西摆开。再吝啬的父母,在这个时候,一般也不忍心拒绝孩子的要求,总要给两角钱,买一包瓜子。撕开瓜子薄薄的透明袋子,倒在手心攥着。黄黄的灯光下,边看电影,边尽情地嗑着,这是小时候所能想象到的最大的幸福。

人在长大,小村也在不断地成长。转眼间,彼此都变得有些陌生。村里人越来越少,小村里货郎越来越不多见了。拨浪鼓的声音,也是许久不能听到。即便有,也早已换了内容,所卖的也不再是酱油、冰棍和瓜子,而是馒头、豆芽或水果。这在以前是懒人才有的习惯,馒头不用自己蒸,豆芽不用自己发,水果不用自己种。只要有钱,一切都可以买到,小村终于过上了类似于城市的生活。

商贩们也不再亲自吆喝,直接在电动车或者卡车上装上一个喇叭,循环地播放着广告。到一个地方停一会儿车。卖东西的多半是老人,买东西的也多半是老人。青壮年很少见,小孩儿再也没有兴趣围过来。

村里的小超市更是一家挨着一家。烟酒饮料、玩具糖果,基本的生活用品,随时随地都可以买到。

而我总觉得缺少了什么。什么呢?也说不出来。似乎是远处传来的若有若无的拨浪鼓声,以及那一份放不下、丢不开,时时挂在心上的莫名期待。

作者简介:李中华,河南正阳人。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编辑部《新闻直播间》编辑。中国政法大学学士、硕士、德国汉堡大学硕士。作品有《孔二先生:孔子的平凡世界》,译著有《法治的东方经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