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晚风是如此温柔 2015-10-08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临川十小    马燕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呢﹖我觉得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
  一、挖掘课文美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中,有《春》、《济南的冬天》等通过描写大自然之美来赞颂祖国大好河山的文章;也有《背影》《阿长与〈山海经〉》等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表现人性美的文章;还有那些有助于学生把健康的思想、丰富的感情表达得更为准确、鲜明、生动的有关语法、修辞、书法的知识短文,这些都是我们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极好内容。教师在讲析课文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抓住关键的字、词、句、段,指导学生细细品味,引导他们从中探寻美与欣赏美,深入作品美好的意境,开启学生美的心灵之窗。通过对课文中所含的美的因素的挖掘,使学生伴着美的鉴赏,从感知到领悟,再到运用和创造,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巧设美的课堂结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语文课堂教学的结构艺术,是指将教材内容按一定的顺序和方法组合起来的艺术,它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和心理发展过程的需要来安排课堂的教学进程,突破那种千篇一律的机械呆板的程式化的教学框子,使学生产生一种新鲜感。当然,在我们考虑课堂教学结构时,要从课文的整体出发,注意各部分的内在关系,如果脱离了作品完整的意境,也就体味不到它的内在美。
《荔枝蜜》是一篇传统教材,如何能上出新意来呢﹖教师可以从设计美的结构着手实现该文的教学目的。在范读之后,可以一反以往的那种顺着课文从头至尾的讲法,单刀直入地提问:作者集中笔力赞美蜜蜂的是哪一段﹖把学生的注意力立即引入到课文的重点段(第17自然段),接着再讲读第6至第16段,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思考:作者赞颂蜜蜂的真正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会从蜜蜂联想到农民﹖由此顺势讲析第18段。最后再引导学生研读第1至第5段写什么,为什么要写这些。这样的课堂组合顺序和方法犹如教师在指导学生欣赏一幅倒卷的山水画。学生在理解作者借蜂赞人这种托物抒情的写法的同时,又十分自然而深切地认识到最美的人应当是为他人而无私奉献的人,从而培养学生感受美、理解美、评价美的能力。
  三、运用美的教学语言,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文学作品是美的艺术品,所以课堂教学中应该用美的语言来讲读和分析。优美的语言对学生来说不仅是美的享受,而且还能像磁铁一样吸引学生深入作品的美好意境去探寻美、感知美。在教学中,首先,教学语言要准确、简练。表义准确清楚,言词确切达意,简洁明了,具有严密的科学性和逻辑性。其次,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富于情感。语文课的教学与其他课程的教学有所不同,它不只是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思维,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进行形象思维,而情感又是培养审美能力的核心,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不能靠机械呆板的说教,只能通过形象的分析、感情的熏染来实现,因此,教师就需要以充满激情的具有强烈感染力的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拨动学生的心弦,在思想感情上使之产生共鸣,这样就容易达到理性认识和感情接受的和谐一致,从而完成培养审美能力的目的。
  四、创设美的情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语文课中创造美的情境,使学生有“亲临其境”之感,这对于提高学生情绪,活跃思维,展开想象,强化教学效果有很大作用。
  创设情境有多种方法:1、巧设导读。教师导入新课,可以由激发情感导入,由渲染气氛导入,运用名诗名句导入,展开作品优美意境导入等等。总之,教师一开始,就要造成一种浓重的情感气氛,让学生立即进入情景,同时也诱发了兴趣,因而自然而然地使学生产生了求知欲与审美欲。2、营造美的氛围。如讲《海燕》时,我在进行初步感知课文这一环节中,先播放课文视频,欣赏雄壮的旋律,海燕搏击长空的雄姿,再播放音乐伴奏,在伴乐中让学生朗读课文,引领学生进入一个优美的意境。3、设计美观的板书。好的板书设计,不但要求外观相对完整,更要求能体现作品的内在联系,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语言、结构,更深刻地体会作品的主题、风格,从而提高认识,培养情操,增强审美能力。
  时代在进步,教学在改革,要真正落实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还需要教师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加强综合素质的修养,拓宽知识领域,学习并掌握先进的教学手段,这才能使语文课堂教学在美的层次上不断提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