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看待教师“人人有课题”

 江山携手 2015-10-12

如何看待教师“人人有课题”
作者:徐吉志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当前,许多学校为走科研兴教、科研兴校之路,纷纷申报或确立了校级、省市级乃至国家级科研课题,让教师根据自己的爱好、专长自由申报,目的是鼓励每一位教师都参与教育科研。然而,问题也随之而来,有些教师选题太大,根本无能力研究;有些教师只选容易做的,不考虑针对性和实效性;还有的教师甚至在别人的申报表上签个名了事。于是,不少学校管理者产生了困惑,有没有必要让全校教师都参加课题研究?

■徐吉志

观点一:“人人有课题”干扰正常教育教学

高老师(青年教师):我们学校承担的是省级重点立项课题。为搞好所谓的“课题验收”与“评估”,学校开学检查要查课题,期末检查要查课题,迫使老师们为课题疲于奔命,严重干扰了正常的教育教学。

崔老师(中年教师):我认为,没有必要人人有课题。教师搞教育科研首先受到自身水平的制约。教育科研是什么?是对教育规律的把握。水平不到,勉强搞科研,必然导致抄袭。现在很多教师搞教育科研,由于水平有限,陷入了一个误区,教学与科研分离,落不到实处,容易流于形式。就拿我个人的经历来讲,坚持搞教育科研,就面临三大难题:一是教育教学任务繁重;二是家庭负担比较重;三是个别领导只注重表面文章,怕影响教学成绩,不敢真正放手让教师开展研究。

杜老师(市级兼职教研员):人人参与教育科研,多少带有一些功利性。谁都知道,教师最关心的莫过于职称的评定。为了顺利过关,似乎必须有科研论文发表或是获奖,于是就有了人人参与教育科研的现实基础。但教育科研不应该是一种行政命令下的群众运动,而应该是教师的一种自觉行为和自发行为。

观点二:“人人有课题”应成为教师的生活方式

孙老师(学校教科室主任):我认为,中小学教师的研究与专业研究者的研究是不同的。从本质上说,教师的研究是为解决自己所面临的问题而开展的研究,是从自身内部发展起来并且为改变自身所面对的独特情境而进行的研究。从这种意义上说,教师既要将持续不断的反思作为一种研究方式,还要把研究作为自己的生活方式。

杨老师(学校教学骨干):实际上,教师的教育科研活动是一种教育实践中的行动研究,也就是说,“问题即课题,行动即研究,解决即成果”。一线教师搞科研的目的在于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提高教育质量服务。作为一线教师,应少作理论研究,多注重自己经验的积累、总结;应立足“小”字,学会“小题大做”,在小课题研究中发现规律性的东西。

牛老师(特级教师):我非常赞同人人参与课题研究。但作为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不能脱离教学实际。课题研究要与课堂教学同步展开,边教学、边实施,边研究、边反思、边总结,这样才是真正的课题研究。我自身的成长经历就说明,教师参与课题研究,自己的收获远远大于对课题所作的贡献。通过开展课题研究,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使自己一步步成长为一名特级教师。

笔者观点:“人人有课题”是一条“幸福之路”

笔者认为,教师“人人有课题”是可行的。因为,一方面,《教师法》早已将教师从事科学研究确定为教师的基本权利;另一方面,推行新课改以来,研究者和实践者的距离缩短了,一种新兴的科研范式——行动研究法正在走入一线教师之中,教师成为“研究者”已成为大家的共识。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你要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的这条幸福之路上来”。教师日复一日地备课、上课、批改作业,难免会产生机械重复、被动应付和“单调乏味”的职业倦怠。解决问题的出路在哪里?就在开展教育科研之中。只有教师把教学和研究结合起来,对教学实践不断进行反思、探索、创新,才能为“天天上课”注入丰富的情感和智慧,使教学工作不断有所改进、有所提高,常上常新。教师开展教育科研,不仅是提升职业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改变自身劳动状态、释放教学智慧、给职业生涯增添快乐和幸福的动力源泉。

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正在深入推进,无论是教育教学改革还是教师自身发展,所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很多,更需要教育科研的支持。因此,从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实际出发,采取与中小学教师研究特点相适应的推进策略,积极引导教师来感受“研究”的幸福,并能在“幸福之路”上快乐前行,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教师开展教育科研,切勿追求“高大全”,要立足于“小而精”,应基于教学实际、教师实际、学校实际,选择那些自己有能力驾驭的题目和内容,作“草根化”研究;学校则应立足于解决本校教育教学中的具体问题,直接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选择课题要强调应用性,走“校本化”路径。与此同时,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管理评价更应该体现其指导性、激励性,切忌只注重课题的级别、类型和显性的学术性成果,而对研究过程和隐性成果关注较少。

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是一条“幸福之路”,但并非“平坦之路”。我们要通过多种有效的策略,引领更多的中小学教师在研究之路上不断挑战自我、提高自我、增长智慧,从而不断提升教师的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丰富和充实教师的教学人生。

(作者系山东省胶南市滨海街道办事处中心小学副校长)

《中国教育报》2012年7月17日第6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