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毘婆舍那實修教學(2)沙達馬然希禪師

 培善书屋 2015-10-17

者的觀照卻夾雜著「貪」。因為如此,禪修者得要花很長的時間才能體證「法」,才能在「法」上更加進步。[11]這就是 為什麼禪修者不應該依第一種方式進行觀照的原因。

你應該讓自己保持平靜,抱持下列的態度:「疼痛隨它自己的意向來去;我的責任是對疼痛保持觀照。」你也應該 抱持「我應堪忍疼痛」的態度。面對疼痛時,最重要的就是 學習忍耐。緬甸的諺語:「忍耐導致涅槃。」是對念處禪修 而言最有用的格言。

第二種方式,禪修者帶著與疼痛決戰的攻擊態度,下定決心要在一坐之中或一天之內徹底去除疼痛。這敵對的態 度,表示其中帶有「瞋」(dosa)心所與「憂」(domanassa)心 所。換句話說,他的決心夾雜著瞋與憂,而這意味著,他的 觀照其實有瞋與憂間雜其中。因為如此,禪修者得要花很長 的時間才能體證「法」,才能在「法」上更加進步。這就是 為什麼禪修者也不應該依第二種方式進行觀照的原因。

下定了應忍耐的決定之後,須注意要讓心保持寧靜、放鬆,別讓[12]身、心變得緊繃。保持身心放鬆,然後你必須 將你的心直接對準疼痛。

在第三種方式,觀察疼痛只是為了能了知疼痛的真實本質。這是正確的觀照方式。禪修者唯有在了知疼痛的真實本 質之後,他才能見到疼痛的「生」(udaya)與「滅」(vaya)

之後,你應試著貼近且密集地觀照疼痛,以便了知疼痛 的強度與範圍:它有多痛?在哪個地方的痛最劇烈——在皮 膚、肌肉、骨頭或是骨髓?如此貼近且密集地觀照之後,接 著你才隨著疼痛的類型來給予標記:「痛」、「刺痛」等等。

§ 1.2.1. 觀痛的技巧與過程

接下來的觀照,也必須緊密而貼近地觀照疼痛的範圍與 強度,並依情況為每一個疼痛做適當的標記。對疼痛的觀照 與標記,必須精確、有穿透力,絕不能僅止於膚淺地觀照、 僅止於快速而機械化地標記「痛、痛」、「刺痛、刺痛」。你 的觀照與標記,必須準確而密集。當你如此準確而密集地觀 照時,你將清楚地體驗到,在四或五個觀照與標記之後,本 來的痛會變得愈加劇烈。

禪修者觀察疼痛時,必須要能了知疼痛的本質。當疼痛 出現時,禪修者的身、心通常容易隨著疼痛的增強而變得緊 繃。但是,他應該試著不讓自己這樣繃緊,應該試著放鬆身、 心。禪修者也容易變得擔心:「是否這整支香或整個小時, 都得忍受這個痛!」無論如何,禪修者應小心避免有這樣的 擔憂。

當痛達至其頂端時,它會自行減弱、衰退,此時,你不 應放鬆你的觀照與標記,相反地,你應該持續熱忱、認真地

觀照每一個疼痛。之後你將會親身體驗到,每一個痛在四或 五個觀照與標記後,變得愈來愈微弱。某類的痛變弱,另一 類的痛也變弱;有的痛,則會轉移到其他地方。

疼痛是無常的!現在,觀察的心已能戰勝疼痛。

當禪修者這樣看見痛會變化的性質之時,他會對觀痛的 練習,愈來愈感興趣。

隨著定與智逐漸深化,「壞滅智」更加銳利的人們,能 夠在每一次觀照時了知到,不僅疼痛滅去,連能觀的心也隨 之而滅去。

〔總之,〕持續精勤修行,當「定」(sama?dhi)與「智」 (n?a?n?a)變得更銳利而強壯時,禪修者將體驗到疼痛隨著每次 的觀照而變得更強烈。[13]當痛達其頂點後,它通常會自行 減弱。這時候,禪修者不應放鬆他的觀照與標記的強度,他 必須以同樣的精進與準確度持續地觀照。然後,禪修者將親身體驗:痛會隨著每次的觀照而減弱;痛會改變位置,在其他地方出現。如此,禪修者會了悟到,痛也不是恆常的,它一直在變化,它會變強也會變弱。如此,禪修者便對疼痛的 本質有了更多的了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