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庆晚报刊文报道小面标准化高峰论坛,强调标准化的重要意义

 XX_YY_ZZ 2015-10-19

  继重庆晨报对重庆小面标准化高峰论坛特别报道后,重庆晚报官方网站也以题为:“重庆小面佐料或标准化 这靠谱吗”一文对此次盛会进行了浓墨重彩的阐述。文章开宗明义对举办重庆小面标准化论坛的宗旨和预期目标进行了强调,然后把话题聚焦到小面作料的标准化上。


  的确,正如美食小吃培训网联合创始人--江观着技术总监说的那样,重庆小面要有实质性的发展,突破点必然在调料的标准化上。其实,很多调料研发生产厂家和重庆小面馆老板都意识到这个问题,大家共同聚在一起,共谋重庆小面标准化发展之道。


美食小吃培训网联合创始人江观著在论坛上演讲

  此次论坛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调味品厂家、重庆小面培训机构、重庆小面馆老板等120余家单位参加,此外,重庆网络红人、央视《嘿!小面》主角“123台灯”李杰平也到场祝贺,盛况空前。


央视《嘿!小面》主角“123台灯”李杰平(左二)到场祝贺

  对于重庆小面标准化,也是仁者见仁,对标准化的看法也由于认识的角度不同各执一词。不过,对于重庆小面在外地变得面目全非这个事实,大家的意见是一致的。那么,如何来改变这种严峻的形势,以维护重庆小面这块金字招牌呢?唯一的办法就是标准化!


  这个观点也在08月19日的现场操作与交流中得到印证,通过重庆小面调料和操作流程的标准化,任何人做出的同一品牌的小面味道都是统一的,不会出现参差不齐的情况。这就是重庆小面标准化,它将为外地重庆小面学员,特别是连锁店老板提供一条高效的经营管理之道。


08月19日的现场交流会


美食小吃培训网培训师傅演示小面调料标准化

  以下就是重庆晚报官方网站对重庆小面标准化论坛的报道截图:

  报道原文如下:

重庆小面标准化高峰论坛召开

将推广作料标准化,小面作料有望底料化

  (重庆晚报第一眼网 首席记者 周小平 实习生 王瑞琪 8月19日 12:13报道)哪儿的重庆小面好吃,哪儿的算正宗?每当外地游客来到重庆,总会让朋友推荐正宗的重庆小面馆。外地吃货朋友们也纷纷来渝学艺,回到老家开重庆小面馆,不过学艺不精,小面味道并未达到重庆小面的本色如何破?

  面对一系列的重庆小面问题。昨日,重庆小面标准化高峰论坛在沙坪坝召开,来自上游作料产业、各大小面馆老板、以及小面培训机构、高校食品研究机构等汇聚一堂,围绕小面标准化展开讨论。

  外地学徒纷纷来渝当小面学徒

  学艺不精没有保住重庆小面本色

  随着央视《嘿!小面》的播出,重庆小面开始火遍全国,不少外地人来到重庆学做小面。在各地学徒中,东北最多。今年上半年,央视《嘿!小面》主角“123台灯”,有着“面痴”之称的李杰平应邀前往东北试吃重庆小面。他介绍,重庆小面虽然在东北很火,但味道并不正宗。“在哈尔滨,打着重庆小面招牌的估计有上千家,但生意真正好的不到两成,他们都坚持还原了正宗重庆小面的味道。”

  “每年从我们这里走出数以千计的学员,他们中也存在把重庆小面越做越变、越变越不像的情况、越不像生意越不好的状况。”美食小吃培训网和中国美食行业网的相关负责人杨四春称,此次重庆小面标准化高峰论坛,是为了更好地保护重庆小面这块金字招牌,不让重庆小面做走样、做变味,更好的走向全国。

  “重庆小面规范化的核心就是作料的规范化,各种作料比例都能量化”,杨四春称,有了一定的标准,别人学起来容易,师傅教起来也方便。

  小面的标准化是作料的标准化

  重庆小面会不会变成“软化的方便面”

  不少市民有点纳闷,同样是一碗小面,为何在家吃到的,和小面馆子煮出来的味道愣是要差一大截,其实,作料是关键。

  在论坛会议上,重庆工商大学绿色食品研究所唐春红博士介绍,作料是重庆小面的灵魂,一碗面条,全凭作料提味儿。看似普通的一碗小面,背后最复杂的就是作料的配置。

  一碗小面到底有哪些作料?唐春红介绍,平常大家吃到的小面中,作料包括盐、味精、酱油、葱花、姜水、蒜水、油辣子海椒、花椒面、花生茉、榨菜粒、猪油、麻油、芽菜等。“这数十种作料中,油辣子海椒堪称重庆小面的灵魂,直接会导致一碗面的成败。”

  据了解,所有作料中,制作辣椒油的工艺尤为核心,也最难掌握。不仅有油温的控制,还有时间的把握。

  作料的标准化,就像火锅底料一样,小面底料诞生出来。会不会变成方便面?唐春红解释,无论是作料还是面条本身,在工艺水平上能做到。“它会是软化的方便面,从麻辣鲜香的口感来说,与现做的接近,但还是有点差距。”唐春红称,标准化有利于重庆小面的推广。“在旅行,外地求学中,这个都可以带上解馋。不过在能吃到正宗现煮重庆小面的地方,也就没那必要。”

  配稿:

  每年“打飞的”来重庆吃小面

  新疆90后富二代当学徒,学好小面手艺自给自足

  随着重庆小面火遍大江南北,也吸引不少外地人来重庆当小面学徒。来自新疆的张飞,每年都会飞来重庆,不是看风景,就为了一碗小面。去年,不想来回飞的折腾,他索性来渝拜师学会了做重庆小面。

  重庆晚报记者电话联系上了张飞,他告诉记者,2008年来到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念书,自己也是在那个时候迷上了小面。

  “不仅早餐,有时候主食,顿顿都要吃。遗憾的是毕业后回到新疆吃不到”,张飞说,家里是做建材生意,因为大学学的是物流专业,所以毕业后回到新疆,帮父母打理生意。

  “回到新疆,时常想起重庆小面的味道,但我们这里没有正宗的重庆小面,吃不到,只好去重庆吃”,张飞毕业后几乎每年都会飞重庆,把小面吃够了在回家。“一般开春了事情比较少,我就在那个时间去吃重庆小面,顺便旅游了。”

  “为了吃面来回跑确实也太折腾了,所以打算自己学做小面”,张飞称,去年8月来到重庆培训,如今自己会做麻辣小面、豌杂等。“想吃的时候,自己煮给自己吃。后来觉得自己吃太浪费,所以今年在新疆鄯善县开了家重庆小面馆,当起小面店老板,和食客一起分享重庆小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