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出汉晋简牍研究21

 百了无恨 2015-10-20


  4.郴州吴简中的习字简

  郴州吴简中有数枚(正背计十余面)练字简,如简1正,简26背,简27,简28正、背,简30正、背,简31正、背,简41正,简60,简73等。这些习字简可分两类,一类是典型练字简,一类是疑似笔画练习或草书练习。

  第一类,如简31正面:赤乌五年正月甲子朔一日东部都尉谢君顿首死罪死上死死死死

  简31背面接正面文尾4个“死”,又连续写了11个“死”字,简正背两面出自同一人手笔,全文共17个“死”字写法几近一致,属较成熟的今楷法。其横笔较短,尾笔“乚”向右拉得较长,成为主笔;行笔并不凝滞,含有行意,且富于顿挫提按感。


  郴州吴简中的习字简

  简1正面:郡……吏食食食记记敢言之敢言之之

  此简写得较率意,笔画粗放、圆厚,粗细反差大,略存隶意,显然不如简31点画细致、楷法成熟。不过简1三个“之”字给出当时同一字的不同写法(一人笔下):第一个“之”具今楷面貌,尾笔成楷式波脚;第二个“之”粗笔纵逸,具行意,极大夸张了笔画宽厚度,尾笔成反捺点;第三个“之”也可视为行书写法,拉大点间距,尾笔含隶意。三个“之”各有其形、写法各异,这不应当看作书者不经意为之。如果说略早些的钟繇书法已具很高艺术境界的话,郴州简这类民间书写含有风格多样性追求亦属自然。这些练字简还表明,三国时代早期今楷、行书在民间日益普及,人们对新体的追逐、练习乐此不疲,提按等新技法已进入书写练习中,并且有多种多样的个性发挥,这些都进一步促使楷、行、今草的继续成熟。

  第二类习字简似不成文句,像笔画线条练习,又像画符类写画。如简30正面,整理者释为“……十一资白□□□□”,简正面十多个及简背十多个“符号”以横画为多,某些横画含隶书波势意趣,有的近于“十”“目”“日”“安”字,笔者倾向于它们仍属笔画练习类,因为它们毕竟与可识文字共居一简,且多为文字式笔触。还有一种是连绵潦草的线条,如简26背、简27等,它们既不同于草书点画,也不似楬牌、封泥匣上的画符图案;简27之延绵线条由一“白”字领起,联想到东牌楼简中有一残牍疑似“连绵今草”字迹,郴州简这类连绵萦绕线条或属草体一种练笔样式亦未可知。

  5.东牌楼简→走马楼简→郴州吴简→郴州晋简等墨迹,体现汉末三国西晋墨书发展轨迹

  历来东汉后期至三国间笔书墨迹鲜见,近几十年来江南吴简零星出土,大宗的是1996年长沙走马楼吴简出土,2003、2004年郴州吴简、长沙东牌楼东汉末简相继面世,这些简牍墨迹把汉末三国间的书写情形展现在今人面前。东牌楼简至走马楼吴简至郴州吴简跨时间五六十年,郴州吴简至郴州西晋简则又过了四五十年,这一系列简牍墨书鲜活呈现了社会书写发展,特别是新体(楷、行、今草)的成熟普及实况。汉末魏晋属字体剧烈变动的末段,这些简牍墨书给出了多种书体并存、各类写法竞秀的生动情景。从东牌楼简至郴州简,上接东汉初中叶书刻,下启两晋书刻,乃书史(特别是墨迹史)之重要构成环节,书学价值十分重要。(2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