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ESC | 4大指南最新看点

 昵称27312588 2015-10-22

↑点击上方蓝色“医学界心血管频道”加关注哦↑


2015年欧洲心脏病学学会(ESC)年会于8月29日在英国伦敦正式拉开帷幕,来自伦敦医科大学的B. Williams 教授就ESC的4大指南的新看点作了相关介绍。


来源:国际循环


1. ESC 2015 心包炎诊疗指南


  在ESC 2015 心包炎诊疗指南中,秋水仙碱现被推荐为一线治疗药物。对于复发性心包炎的女性患者,应在疾病稳定期计划妊娠。指南还包括对于妊娠20周前/后、产后哺乳期间药物治疗选择的推荐。


  急性心包炎的具体诊断标准强调了胸痛、杂音、心电图等的价值。包括心包炎胸痛;心包摩擦;新的广泛ST段抬高或PR段下移;心包积液。复发性心包炎被定义为首次心包炎后,经4到6周无症状间隔,心包炎复发。


2. ESC 2015肺动脉高压诊疗指南


  ESC 2015肺动脉高压诊疗指南对治疗流程做出了优化。治疗策略需要基于患者的风险评估,对序贯和初始联合治疗做了推荐,并首次推荐“早期考虑行肺移植治疗”。


  另外针对CTEPH(慢性血栓栓塞性肺高压)也推荐了新的治疗流程,包括外科、药物和介入治疗。新的诊断流程始于超声心动图判定,继以最常见病因的探查(如心源性、肺源性和CTEPH)。新指南推荐右心导管用于确诊PAH和CTEPH,将治疗反应满意与否的判断基于患者个体风险分层的下降或维持。


3. ESC 2015室性心律失常和猝死诊疗指南


  在新版的室性心律失常和猝死诊疗指南中,更加强调DNA分析作为年轻猝死患者尸检的基本组成部分。DNA分析可发现导致结构性心脏病的遗传性因素,有助于死者家属中心包疾病患者的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和治疗。


  可穿戴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可用于左室收缩功能不良、具有心律失常性猝死风险而又不适合置入ICD的成年患者。具有高心源性猝死风险、可从ICD中获益的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识别获得重要推荐。指南还强调,可能导致心源性猝死的疾病需要做出早期诊断,尤其是在相关疾病患者或心源性猝死者亲属中的筛查。


4. ESC 2015感染性心内膜炎指南


  关于新版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指南,多模推荐态影像学方法被用于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推荐建设包含多学科团队(MDT,心内科医生、心脏外科医生、感染科医生等)的转诊中心。继续强调了早期诊断、早期抗生素治疗及早期手术相结合,应该只对高危人群进行抗生素预防。对于葡萄球菌性心内膜炎需要给出新的抗生素治疗方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