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学最可贵的修养贵在灵活

 thchen0103 2015-10-22

教学最可贵的修养贵在灵活

教育思考(11)教学最可贵的修养贵在灵活

文|史录选(甘肃泾川丰台巨家小学校长)

【1】案例回顾

最近,通过几次数学单元测试,班里有两名学生的成绩一直处于50分左右,对这两名学生我经过仔细观察,并且在学生当中深入调查,除了学习成绩不好,其他工作,她两做得一件比一件好。特别是张婉婷同学,心智聪慧,做事伶俐,可写的一手好文章,对学习数学就是不开窍。

我独自不止一次地思考:“这两名学生如此聪明,为啥数学成绩这么差?”

实践出真知。教学这门活不深入实践,不深入研究,是很难发现真实情况的。特别对于小孩子,由于和我们成年人之间心理和智力差距,我们做教师的更需要深入到每一个孩子的平日学习、生活当中,一边体验,一边研究,掌握孩子们的生活规律。

昨天早晨,我上数学课时,出示两道小数除法计算题,我故意喊大家:“谁乐意到黑板计算这两道题?”顿时,教室里鸦雀无声,一会,只有三个学生举起手,其余的孩子低着头,好几个偷偷地用眼神看着我,唯恐我喊着了他们。

我看到大家这种表现,第一感知使我知道——上次的小数除法一节教学,是我教学的失败,还是学生听讲不专心,效果差,这已是事实。

我决定深入学生当中,调查。

我当机立断,不再继续提问下去,转身问大家:“同学们,老师乐意听听大家的心里话。上次我们在学习小数除法时,懂了吗?”

“后排的何银龙站起来,说:“老师,我听得一知半解。”

“比如说?”我继续追问。

“我不知道如何把小数点挪到正确位置上。”

“还有谁哪里不懂?”我笑着问大家。

“老师,根据商不变性质,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我总会把小数点点错。”另一个学生喊道。

突然,旁边的一个女同学站起来,反驳道:“这是你过于马虎的缘故。”

“我不马虎呀。”这个学生毫不示弱。

“你已经掌握了商不变性质,也知道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可点错小数点,不是马虎是因为什么?小数除法,首要的就是仔细、仔细,再仔细。”

“这一点,我倒也认可。”这个孩子总算承认了这一点。

接下来,好几个孩子你一言我一语地纷纷议论,说出了各自在小数除法计算时,容易出错的地方。

这期间,我始终沉默不语,或者,只是偶尔插一两句。

因为,我知道——只有做好一个仔细聆听者,才会很好地发现孩子们存在的各种问题。

通过大家这一番探讨,我知道——同学们对于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已经掌握了,存在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点错小数点或者丢掉小数点,恰恰造成这一问题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过于粗心”。如何培养孩子们认真细心的良好习惯,绝不是老师的一半句话的教导就可以凑效。

习惯来自于实践,习惯成就于实践。

昨晚,我精心设计了判断题、选择题、填空题、图解题、表格题、计算题,主要围绕孩子们的认真细致的良好习惯,层层拓展,步步深入,让每一个孩子每走一步必须“小心翼翼”,比如,我设计的判断题,容易混淆的恰恰在一个字的区分上,用这点细微培养孩子们。

【2】教学反思

1、如何对待差生。

差生,给学生张贴这样的称谓,我觉得这极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待差生,我们首先要从称谓上予以改变,有报刊专文论述——差生改称“学困生”,这也是一种投机取巧的称谓,甚至比直接呼喊差生伤害性还要严重。很长一段时期,我心里一直琢磨,如何给差生起一个什么样的名字最为合适,最终未获。前几天,有个老师和我闲聊,我得以启迪——对待差生,最好保持沉默,或者微笑示意。这样的沉默对差生的确是一种保护或者心理上的安慰。这样,我也做到了,班里的几个差生,我从不呼喊差生,我只是沉默,或者笑笑而过。对待差生,首先要从心理上予以尊重。差生本身心理很脆弱,老师要是冠以这样的称谓,这些学生不得不产生一种抵触情愫,故意和老师对着干或者背道而驰。为此,对待差生,一要改称谓,二要重尊严,三要有爱心,四要养耐心。这四点做到了,也就是我们老师公平地对待差生了。

2、如何实施教案。

教案的实施,需要机动灵活。根据以往,我发现好多老师的授课严格按照教案一步不拉地实施,这样极不利于培养每个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学既要遵循客观性,又要遵循主观性。同一个班级,今天和昨天,班里的学生表现极不相同,为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临时状态,灵活调整施教方案,总体,我们要把握住一个理——只要满足于学生学习、生活需要的,我们都可以实施。有时,我们可以停止传授教材知识,转而为进行品质、习惯、意志力方面的培养。我们就要有这样的一种观念——课堂不只是教材知识的专有空间,往往,品质的教育权重大于知识的传授。

3、如何看待教材。

特别是农村小学,老师死守教材而不知变通。真正的课堂教学,我们应该树立脱离教材而有不神离教材的一种大教育观。现行教学,教师应该熔铸一些临时组合的活教材去教育学生。比如,发现学生存在什么问题,教师当机立断,组合一些教育因子,我们要从课堂传授知识转移到课堂教育学生全方面发展。我总发觉好多老师死守教材,故而把学生越教育越死板。只有教材的活泛,才有教育效果的丰富。往往,最美的教育效果来自于那一刹那,一个瞬间的事情。有教师把教材排成小电影,这是一种极好的做法,值得倡导。目前教育之瓶颈在于如何对待教材的问题,至于人的改变,我们教师已经努力的很多了。往往,在教材上动脑筋显得微不足道,这实在是教学的一大失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