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声乐启蒙与成才(序言2)

 莫愁文苑 2015-10-25
 本书阐述了如何重视自然声区、中声区的基础训练,如何找到持续、有强有弱的气息运用的方法。《如何歌唱的歌》:吸足一口气,边吸边鼓起,胸腹其参与,上下连一体。口型长圆形,口喉打哈欠,脸部呈微笑,丹田控气力,高音如行云,低音如小溪;用“啊”带五音,喔欧衣乌玉。哪里需放松,哪里需积极,气通声音通,勤学出成绩。

  本书解析了108个歌唱中经常会遇到的实际疑惑、难点,具有一定的艺术深度,但语言非常朴素,形象化,通俗易懂,让读者豁然开朗,领悟到艺术的路径。

  一些歌唱爱好者热爱艺术的精神可敬可佩,但往往说的是外行话,问高声区怎么唱,有什么速成掌握的技巧?很少有人希望知道中声区怎么唱。只有唱好中声区,才能顺利攻下高声区。十有七总是宣称自己是通俗歌手,表示嗓音不高、不响,平常只跟唱片练唱,不知跟键盘乐器练声、练歌。未从误区走出的歌唱爱好者一般都未经基本功训练,表现在气不足、声不通,字不正、腔不圆,歌声不够流畅、自然。虽然有人唱得上高声区,但站不稳,有喊叫的倾向、声音紧逼、不悦耳;嗓子持久性不理想,不能连唱几首歌……总之,未真正进入艺术大门。

  歌唱,几乎人人都会,然而要求唱得规范一点、专业一点,不是短期能速成的。一流、知名的音乐学院设有附中、附小,其中包含少儿声乐班,由此说明青少年变声前完全可以进入学习声乐,重要的是应注意其训练控制在适当的音域、音量范围内、有一种观点认为青少年非要到变声后才能学声乐,这是坐失良机。少儿什么时候学乐器,则什么时候同样能学声乐。自古英雄出少年,学习艺术要从少年时代起步。有些成年歌手习惯于用假嗓子发音,使本来自然、动听的歌声变味,成了不像歌曲也不像戏曲那样的怪音。依照科学发声法,换声点之前一般用真声唱,进入换声点后用点关闭唱法,让声带适当缩短、靠紧,同时调节各个共鸣腔的比例,也不能全是假声。

  有些歌手嗓音条件居于良好,完全胜任唱大气、豪迈的歌,但爱唱细声细气、近于说话的流行歌曲。他们不明白一些出名的通俗歌曲是因为他们的嗓音先天条件一般,属于柔弱型,缺少金属声,无奈之下才选择低吟浅唱,没有太高的高声区。

  保持青春歌喉充满活力、华丽、辉煌,确实是一个歌手面临的重要课题。保持嗓子雄风常在,最关键是掌握好科学的发生法,同时十分气力用七分。嗓子的健康与全身的健康密不可分,不能天天只练嗓子,不注意全身的健康。

  有些歌唱爱好者非常欣赏有起有伏,如层层推进的波浪那样的波音(颤音),他们表示要专门学习这一技巧。优美、柔和的波音是掌握了均匀、流畅地运气后自然产生的,不必刻意去追求这种效果。

  咬字吐字,以字带声是歌唱中十分重要的一环。21个辅音、6个母音、38个复合韵母,特别是一个字有哪几个拼音字母所组成,与五音器官(唇、齿、牙、舌、喉)有什么关联,必须一清二楚。不能用几乎同一口型唱不同的音,如开口、合口、齐齿、撮口音。五音器官既是咬字器官又是共鸣器官。

  有人断言,年过65岁才是歌唱的黄金时期。这个看法缺少艺术的常识。歌唱的黄金时期应是人生20岁至50岁之间,比体育运动员的最佳年龄期要长久的多。温可铮、施鸿鄂、董爱琳、郑兴丽、马玉涛等在世界级声乐比赛中获金奖、银奖、第三名时均不足30岁。年过50岁时是当声乐老师的黄金时期才是合理的。

  歌唱的每一项技巧都不是凭空臆想出来的,均从日常生活、工作劳动、体育运动中提炼而成的。歌唱是有方法的呼唤、朗诵、喊口令,从自然到不自然,再从不自然到掌握了科学发声法的自然。

  当今被誉为金嗓子的某女歌唱家,1995年首次参赛得了个第三名,以后都是第一名。多次在世界级声乐比赛或头等奖的某歌唱家,高中毕业后考当地音乐学院未被录取,而考更有名望的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时却金榜题名。金子有被埋没的时候,不必患得患失。上海一位一级演员、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曾在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深造时嫌他嗓音条件不够优越将他退学。失学期间继续自学,仍向温可铮教授学习,后考进上海乐团,成为台柱、顶尖独唱演员。

  本书对于学术上的问题都力求辩证、客观、历史地去评判,有事实、有观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