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说电子备课

 江山携手 2015-10-26

说说电子备课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信息化的迅速发展,电子备课、网络教研己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为优化学校教学管理策略,加快学校现代化管理进程,我们在教学管理方面推行了电子化管理模式,除以往的教学安排、成绩统计、资料整理等工作,实施电子化办公外,从2010年秋季学期开始,我校在专任教师中又推行了校园局域网电子备课,建成并开通的“陆城一小电子备课平台”,设有“各学科课程标准”、“教学计划、总结”(含学校、教研组)、“学科教案”、“优秀课件”、“经验交流”等主要栏目。为老师们拓展了互助沟通、合作交流、动态教研的专业发展空间。老师们可以通过“电子备课平台”,研究教学问题、切搓教学技艺、交流教学经验、共享集体备课资源。在推行电子备课中,我们坚持实用、高效、共享的原则,使学校教学管理工作更科学,更加规范。

一、加强督导功能,优化管理策略

我们推行的校园局域网电子备课,使教学管理的“督、导、查”等环节得到了进一步优化,效果更实在。

一是了解教师备课更快捷。我们推行电子备课后,让学校了解和有效监控教师的备课、教学情况更方便、更快捷、更科学。无论是校长、副校长,还是教导室主任、以及各学科教研组长,坐在办公课前,只要打开“陆城一小电子备课”网页,便能清楚、详细地了解全校教师的任课、备课、教学进度、参与网上教研等各方面的情况。它以开放、快捷、互动等特点,呈现出学校教学管理的明显优势。

二是指导教师备课更规范。我们坚持“高效课堂,功在课前”的理念。为切实提高课前的备课质量,我们建立了《陆城一小网络电子备课管理试行办法》,为教师的电子备课提出了规范要求。如每位教师上传的教案,必须有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作业练习、板书设计,每课教完之后,要有一定质量的教学反思等基本栏目。整篇教案要能体现新课改理念。设计的主要教学过程,要能清楚地看出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重点之处需有“设计说明”和“学情预设”等内容。此外,我们还对电子教案的页边距、字体、行距等基本格式,都作出了具体的规定。如,上下左右页边距2.5,主标题三号黑体,正文小四宋体,行距20旁。凡属二次修改的教案,要能明确看出是如何修改的,并有修改说明。学校管理人员,可通过电子备课平台,随时、随机查阅教师的备课质量,对不符合规范的电子教案,学校管理人员,通过“雁过留声”栏目或面对面地交换意见,提出限期改进建议,以此帮助教师进一步规范教案设计。

记得2010年9月上旬,也就是学校刚推行电子备课不久,我打开电子备课平台,随意浏览老师们的备课情况,无意中发现一位青年教师的教案格式不对,设计的每个教学问题和小结语前都加上了“师:”的字样,每个问题后面有用“生:”的字样,以表示教学答案,这是明显的课堂实录写法。于是我与这位老师当面交换了意见,告诉她教案写法与实录写法是有根本区别的。教案是教学前的预案,至于学生在课堂上如何表现,怎么回答,在教案中根本无法准确呈现。并要求这位青年教师按照电子备课的规范要求,将己备上传教案进行了修改,直到符合规范为止。之后这位老师深有感触地说:陆城一小电子化管理的教案设计就是规范,我的备课基本功在这里得到砺练。

三是检查教师备课更科学。过去的纸质备课,无论是月查,还是期中期末检查,都是由教导处工作人员以教研组、或备课为单位集中收取,逐人查看、盖章、签意见。这样一来,不仅工作量大,而且费时,检查期间教师使用很不方便。现在我们实施电子备课后,极大优化了检查环节、检查方式更加科学。如,现在检查教师的备课,(月查、期中期、末检查),均为网上检查方式。先由学科教组长负责,对本学科教师的电子教案按“应备节次”、“实备节次”、“原创节次”、“二次修改节次”、“写教学反思次数”、“备课质量评价”六个项目逐项检查,然后由教导处对教研组的检查情况进行抽查。每次检查的情况再通过电子备课系统在网上公布。准确的数据,直观的评价,让老师们一目了然。

二、规范教研流程,优化备课质量

我校推行的网络电子备课,再次诠释了“集体教研”、“资源共享”的真正含义。具体体现在规范的四大管理流程上:

----研读教材,主备分工。学期初由教研组长负责组织组内教师认真学习、研读相关学科的《课程标准》、教材及教学参考用书,了解本课程的基本理念,明确本册教材要求,在此基础上分单元(或分课)确定主备课人。

----集体研讨,形成共案。主备课人在备课前,教研组长必须组织全员教师对每个单元(课)的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主要教学过程、作业练习、板书设计、包括多媒体课件制作等内容,进行集体研究,提出初步设想,每个单元(课)主备课人做好相关记录。在此基础上,主备课人广泛收集相关资源,提前一周形成具有操作性和可行性的“共享预案”,传到“电子备课平台”上,供组内其他教师教学参考、共享。

----二次修改,设计个案。组内其他教师根据主备课人提供的共享预案,结合本班学生实情,对“共享预案”进行再次加工(或二次备课),并加入本人对“共享预案”的修改说明,设计出具有个人风格和班级特色的详案,提前1-2天上传到“电子备课平台”中上。这一过程能在网上清楚地看出教师间互动对话、合作教研的轨迹。我们要求每位教师上传的电子教案后面必须注明“共享预案”的出处,修改部分必须用红色字体以予区别。

----实践运用,完善教案。二次修改的电子教案是否具有可行性和实效性,必须通过课堂的教学实践与运用来得以检验。虽然每篇电子教案经过了“研读教材、主备分工----集体研讨、形成共案----二次修改、设计个案”的三个过程,老师们对教材、教法的研究已经达到一定深度,但经过二次修改的教案效果如何,还要通过各班课堂教学具体实施来验证。因此每位教师都需在实际教学后,对经过二次修改后教案中的教学目标、教学流程、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问题,进行再度反思,使网上电子教案更加完善。

通过上述“四大流程”的实施,避免了过去纸质备课“各自为阵”的弊端,形成了网上对话、跟踪教研、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良好局面,将老师们的个人智慧与相互合作融为一体;通过电子备课的网上教研,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实现了在思维、智慧上的碰撞,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优化了备课质量。

三、促进专业发展优化队伍建设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优化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职能之一。我们推行的电子备课,极大地调动了老师们学习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一方面,顺应了时代对教师的专业要求。随着电子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社会为老师们提出了更高的专业发展要求。过去,教师的基本功,只是要求做到“三个一”(即写一手漂亮的粉笔字、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上一堂规范的常规课)即可。若当代教师的专业基本功仍停留在“三个一”的基础上,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熟练地操作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这已是时代为教师提出的最基本的专业素养。我们通过推行全员电子备课,“逼”着老师们自觉学习地网络技术,自觉训练计算机操作技能,促进其专业发展与时俱进,无疑是学校教学管理的又一大亮点。正如刘蓉老师说的一样:“学校推行电子备课,‘逼’着我们学了不少的东西。不仅让我们对备课这项常规工作做得更规范,学科研究更深入,特别在对现代网络操作技术和电脑的有效利用上,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通过一年的电子备课实验,我校所有的专任教师均具备了电脑打字、排版、网上交流、上传文件、熟练地使用上网资源等基本技能,呈现出教师专业发展的时代特征。

另一方面缩小了教师间的差距,促进了师资水平的整体发展。通过网上电子备课帮助教师改善心智模式、形成共同目标、构建团队学习组织、引领自我超越。在电子备课的统一要求下,全校教师形成了一种人人主动学、个个求发展的良好态势。为提高教研组整体电子备课质量,每个组的老师们互帮互学。如二年级的刘晓玲老师对电脑技术比较熟练,总是利用课余时间指导其他教师学电子排版、网络互动交流的技术;年满53岁的潘坤堂老师,为了迅速适应电子备课要求,每天中午吃饭后不休息,请教年轻教师,学习电子教案的打字、排版、修改、上传等操作流程。汪娟娟老师在接受市电视台记者采访时说:“电子备课不仅减轻了我们教师的负担,还可以反复修改使用、借助网络,进行互学互研;更可喜的是,有效地缩小了教师间的差异,促进了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

综上所述,我校推行的网络电子备课,不仅规范了学校教学管理系统,优化了学校的教学管理,而且加快了教师专业化发展进程。帮助教师实现了“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单干走向合作,从传统走向现代”的根本转变,促使学校形成了教师间学习研究、反思交流、合作共享、互助共进的文化氛围。

 

本文来源于枫叶教育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