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谁来关注一线教师的心理健康?

 江山携手 2015-10-28
[转载]谁来关注一线教师的心理健康?

    近日,《每日新报》联合解放军464医院,针对天津市5000名幼儿园及中小学教师的健康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八成的教师压力较大,三成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工作倦怠性,更有六成的教师体现为心理状况欠佳。其实,关于一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专门调查,我曾留意过很多地方给出的结果,虽然数据难免略有差异,但让人深感忧虑却是共性问题。作为普通教师,我当然认可“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的宣传,可不得不说的是,心理健康尚且堪忧的教师,恐怕并不能真正肩负起谋“大计”的使命。

    今天的教师,之所以出现越来越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值得我们去作深入的探究。一则“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定位,要求教师不仅学识水平须相对较高,还得在道德人格上超乎常人,纵然遇上心理宣泄问题,也常被一句“你是教师”而噎住,长此以往,致使教师群体在出现心理问题时难有通畅的排解渠道;二则心理关爱常在学校中出现错位,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管理层要求教师关爱学生义正辞严,以致教师可以自贬教育教学水平有限,却任谁也不敢承认对学生缺少爱心,而教师作为生命个体也需要得到关爱,却很难从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管理层那里变成现实;三则“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虽被喊了很多年要加以改变,可现实的状况却是愈演愈烈,在强大的升学压力之下,教师(尤其是初高中毕业班教师)为追求学生成绩的不落人后,难免出现紧张、焦虑、患得患失等心理问题。当然,教师越来越多地承担教育之外的责任、面对名目繁多和花样翻新的考核评价,以及自身和家庭的系列困扰,都有可能将教师本不坚强的心理摧垮。

    提到学生的成长,我们当然可以自豪地宣称“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此,根据学生数按一定的比例配备心理健康教师,成为很多地方和学校的通行做法。可谁来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远未引起全社会、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管理层的高度重视,或许他们认为“教师是成年人,理当学会自我调节”。站在普通教师的立场上,我却有不同的看法,总认为此事绝非那样的轻松一句就可以迎刃而解。或许目光短浅,却不妨碍我说出自己的点滴思考,一是社会应该重视教育却不必苛求教师,时常想到他们也同样是有着七情六欲的普通人,不要见着点滴教育负面事件就对教师穷追猛打,尽可能给教师以相对宽松的工作氛围;二是教育主管部门可否考虑以地域为单位成立教师心理干预中心,对于教师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及时提供指导帮助或专业诊疗,让教师不必在背负心理问题的状态下坚持工作;三是大家都在呼吁给学生减轻过重的课业负担,能不能也适当提一提给教师减负,既不要人为地将教育之外责任强加于教师,也要尽可能缩减毫无价值的通识相培训或考核评价,使教师能够专注于自己教育教学工作;四是寻求破解“分数是硬道理”困局之良策,在解放学生的同时,也能去适度解放教师,让他们不再承担过重的应试压力。至于领导能否关心教师的家庭与生活,家长与学生能否配合支持教师的教育和管理,考验的则是有没有真正践行“以人为本”。

    谁来关注一线教师的心理健康,当然首先需要教师自身付诸行动,对职业角色的正确定位、保持健康稳定的心理状态、提升抗焦虑情绪能力、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积极主动适应工作环境和在探索创新中实现专业化成长,一样也少不得。与此同时,更需要全社会、教育主管部门、学校管理层、家长乃至学生尊重理解教师的工作,示以善意和诚心,帮助教师努力走向幸福,如此,只有幸福的教师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也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学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