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玉米面窝窝头做法

 多相子 2015-10-28


窝窝头是玉米面中加入白面、黄豆面等形成杂合面的蒸制品,在明清时叫窝窝,清末民初才开始叫窝窝头。“放着现成的和子饭不吃,偏要吃蒸酸菜窝窝头”,这是我省民间的一句习惯用语,意思是有好日子不去过,却偏要找着吃苦受穷受累。这句俗语也隐含着另一层意思,在古时的山西,小米、面条加蔬菜做成的“和子饭”是山西人餐桌上的上等饭食,而用粗粮做成的粗糙松散的“窝窝头”仅是果腹的食物,其味道是无法和“和子饭”相媲美。


然而,就是这山西人眼里最不起眼的窝窝头,曾经是慈禧太后的救命粮。1900年8月14日,是北京历史上永远不能忘却的日子。这一天,八国联军占领了北京城。那时,慈禧太后逃往西安,刚入境山西,就饥肠辘辘。此时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慈禧看见一个逃难者正在啃窝窝,就拿了一个吃起来,备觉香甜。问何物,答:“玉米面做的窝窝”。慈禧说,此是进山西吃的第一口,就叫窝窝头吧,意思是个领头的食品(张寿臣《窝头论》)。慈禧到乔家大院时,乔致庸以八碗八碟接驾,最后一道主食,为其上了穷苦百姓吃的菜窝窝。《中国历代御膳大观》记载,慈禧回京后要吃窝头,御厨做了几个,老佛爷食不下咽,怒杀厨子。后来老厨师们精心研制,做成口感类似栗子粉的小窝头,慈禧吃得上口,说:“总算吃到当时的窝头了。”于是栗子面小窝头便成了皇宫御点,进而成为风靡北京城的宫廷小吃。


旧社会,穷苦百姓能吃上一顿窝头也属不易,有这么一副对联 “别家过年二上八下;我家贺岁九外一中”(《清末民国讽喻联集》),其中的二上八下,指包饺子,九外一中则是捏窝头的动作,是说过年人家吃饺子,自己吃窝头。穷人家平日里吃的多是 “糠面窝窝”“草籽窝窝”,还有的要掺杂野菜充饥。新中国成立后经济恢复,窝头逐渐成了山西人的一日三餐主食。再好的东西,也经不住天天吃,容易吃伤胃口。老百姓想办法变换花样,晋南就有了柿子窝头,从南到北也有了枣窝窝、菜窝窝。


玉米面菜窝头的做法:


1、准备好食材。



2、芹菜叶洗干净,在开水中焯一下捞出。



3、芹菜叶挤干水份切碎,熟玉米粒也切碎末。



4、中粉,细玉米粉,熟玉米碎,芹菜碎混合在一起。



5、加入盐和小苏打和温水揉成面团,醒10分钟。



6、醒好的面团,分成均等的小面剂子。



7、小面剂子揉圆,做成窝头形状。



8、做好的小窝头码放在蒸锅屉上。



9、凉水下锅,水开15分钟关火,过3分钟揭盖。



10、营养健康金黄的菜窝头就出锅啦,享用吧




山西老乡总联络人微信号 1017323265

山西新老乡点下面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