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碗汤里,加了满满一勺客家情

 真友书屋 2015-10-29

以食识地,才是可观可触了解这个地方的最好方式。


文、图 | 黄纸筒

编辑 | 阿七


偶然友人随口询问,深圳有何游乐之地,我思前想后甚至眉头紧锁,半天答不上来。百度搜索多出现这几个脱口而出的景点词,民俗村、世界之窗、大小梅沙,它们概括了深圳特色,却未最大化呈现本和质。想来,以食识地,是可观可触了解深圳这座移民城市的最好方式。

“杂”,一字囊括深圳的包容本色,地铁广告语也如此直白,“来了就是深圳人”。心宽胃大,便能消化四海美味,迁徙者带来的自家饮食文化共存一地,像用料多样的潮州砂锅粥,沸腾后滋养高楼矮房中的百家人。

深圳聚集着二十多年前广东各地为谋生而来的客家人、潮州人,卖力打拼安家于此,聊及出身若是同乡,亲近感不打一处来,呼友家中宴,谁叫盐多盐少养一方水土,食物,是城市人寻根的依据。

潮州菜可粗可细,高中低档并存,而客家菜没太多讲究,终不成大气,但小汤小菜拉拢市民心。隔街一间的客家菜馆,菜色家常其貌不扬,全靠味道实在饱藏内涵,一如家中老爹,边幅可不休,朴实不可丢,即便十鞭子打不出一句甜言蜜语,却愿转头走向厨房日日炊烟。

深圳出生饮汤二十载,不晓得唱山歌,粤语溜溜嘴却只懂忽悠两句客家话,惭愧。有人问是否少数民族,笑笑,非也,小时听大人闲扯,我们来自中原,后迁徙到南方。要想浅尝客家风味,不如随我同四位客家男女分别探寻四家地道小馆,通过人与食,体验这座现代都市中残余的土乡情。


客家王

鲜得人一愣一愣



恰好白天家中无人下厨,便硬拉发小到友谊路上的客家王搓一顿实在热乎的饭菜。

发小算是典型的“混血”广东妹,集合梅苑客家哥与湘妹子的优质传统于一身,咬字虽不大清也能喋喋不休唠粤语,客家方言更不在话下。

巴士颠簸路短车堵,磨蹭到两点左右抵店门口,里头还有几桌人,大叔大妈闲坐着唠嗑,叼根烟当是饭后消遣,一副不赶时间的模样。速问柜台大姐是否能进餐,原来下午不停业,晚上开到十二点,最适合好夜宵的老广。

发小顾着应对工作琐事把弄手机,扔我一人点菜苦想,那就来一份客家妹都爱的煎酿三宝。豆腐、苦瓜、茄子是锅中老战友,一样不可少,肉馅里加了香菇和鱼肉,鲜得人一愣一愣。

▲豆腐、苦瓜、茄子是锅中老战友,一样不可少

大概进食时间太晚,两人饿得发慌,第二道菜三杯鸭一上桌,双筷瞄准目标立马出手。即便盘边酱汁点点,也不在乎卖相,入口就知味道对了,甜中带点酒香,加的是黄酒还是米酒却不得而知。

▲即便盘边酱汁点点,也不在乎卖相,入口就知味道对了,甜中带点酒香

胃容量填到一半时,旁边桌传来一句“唔该埋单”,口音略带喜感,好奇心作祟微微转头一瞥,满桌饭菜旁坐着两位捧腹歪倒的黑个头异国人,妙,印了那句“入乡随俗”。

地址:深圳友谊路5号外贸食出大厦1楼

丽都酒店后侧


淘满院

要不要来碗豆腐花?



淘满园开在老居民区楼下,老板是位惠州人,一晃眼做了十余年,刚开头在离这一两条马路的小巷里,近年搬了店面,老食客还是惦记着它,来往基本相熟面孔。

老爹算得上典型客家男人,对自家文化向来忠诚,外食十有八九客家菜,惹得母亲老嘟哝“也不懂换花样”。这么多年口味如一,淘满园成了第三食堂,这回店里还是那位初高中时常见的管事大姐,每次饭后总会问一句“要不要来碗豆腐花?”

广东不少地方过年都做大盆菜,也就是大杂烩一锅熟,不中看可也挺讲究,食材从上至下摆放规律。

淘满园的盆菜例牌种类丰富用量适中,木耳、鱿鱼、鸡杂、西兰花荤斋样样全,下层多放腐竹、猪皮、油豆腐一类,容易吸收上层食材流下来的汁水,好是入味,炸猪皮爽口弹牙当选其中之首,也顾不上计算多少运动量才能抵消一顿罪恶感。

▲淘满园的盆菜例牌种类丰富

都说猪肚鸡来源于客家菜,大冬天和亲友吃上几碗立马身热胃暖。不知何时起各类餐馆皆售,让人摸不透菜系,可佳物就该远扬,用当年深入人心的广州好迪广告语最能概括,“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小小一锅猪肚鸡,胡椒下得多,但不刺吼,怕是心理作用,喝完觉着胃寒湿气重的毛病全没了。鸡肉有韧性,店里大概用的是三黄鸡,土鸡健步如飞换来好嚼劲,我习惯沥干汤汁蘸酱油,二者合一,鲜!

▲小小一锅猪肚鸡,胡椒下得多,但不刺吼

满街客家菜馆没什么稀罕,淘满园倒有一妙招,餐后送豆腐花,还真有不少人奔着它来。咸甜口味的地域差异暂且搁一边不谈,这家豆花嫩滑不起渣,微甜不腻,好咸之人吃过也会爱上。老爹胃口大时,总会朝管事大姐使眼色,再来一碗。

▲淘满园有一妙招,餐后送豆腐花,有不少人奔着它来

地址:深圳罗湖区宝安南路

清庆新村 61号 1 楼(近湖南人)


龙川车田豆腐坊

春夏秋冬不可缺的靓汤



按手机百度地图,走到八卦一路的粤菜胜记门口,绕了一圈,没瞧到屏幕上写着“胜记饭店后侧”的龙川车田豆腐坊。细问旁边士多老板娘,在停车场转角处寻到不起眼的瓦砖顶店面。要从选址打分,龙川输的不止一大半。

桌上来电振动,河源妹抱怨这犄角旮旯太难找。我知她饭后自会怨气全消,就凭一口猪肉汤。我俩不常回深圳,在外念汤似渴,一锅料多味浓慢火细熬的靓汤对于广东人而言春夏秋冬不可缺。

上来便是一锅猪肉汤,里头猪肠猪肉猪骨一样不少,时间熬出精华,汤面油花点点,只喝得出甜味。广东客家人多依山而居,海鲜不是桌上常客,家畜之首的猪成了美食源头。

▲猪肉汤汤面油花点点,只喝得出甜味

逢年过节少不了鸡肉塞牙缝,二十个年头下来总结出这么个定律,居家常备三鸡:盐焗鸡、豉油鸡、冬菇炒鸡。一号为父亲拿手好戏,关键在表面盐抹得是否适量和均匀;二号豉油渗进里层,入味下饭,可惜腌制品总归不受长辈待见,多被勒令戒口。

河源妹说家里最常做冬菇炒鸡,出国读书吃不着,来这就点一盘吧。“油足添姜味道自然好,不过鸡肉倒是干了些”,她又赞又弹。

▲冬菇炒鸡油足添姜味道自然好

菜单上有一道艾叶煎饼,头一回见。小时候奶奶用艾叶给我们泡澡,一股草药味闻着便瞌睡,只懂它有去湿止痒的功效,从不知还能食用。

艾叶煎蛋苦得很,怪在我特别喜欢这股中药劲儿,也不觉得冲,河源妹倒是一口过后再没碰过。它是种让人爱憎分明的东西,喜榴莲、纳豆一类的我想来好这口也不出奇。

▲艾叶煎蛋苦得很,怪在我特别喜欢这股中药劲儿

荤素两不缺,蔬菜一致通过番薯叶。说不上哪里好,却老爱吃,大概是加了猪油,口感顺滑,既健康又不“斋”。长辈常说,他们小时番薯叶多得没人要,全用来当猪饲料,现在反倒成了桌上肴。饮食习惯是过去的一种见证,忆苦思甜成了那一辈人的常餐。

地址:深圳福田区八卦一路

鹏盛村 1 栋胜记饭店后侧


围龙屋客家食府

同乡作伴好吃菜



尝客家菜就该找同乡作伴,菜肴入口那瞬的表情,餐桌上提起的话题,都在意料之中如出一辙,那和我们记忆里相似的客家情脱不了干系。

与 S 君认识多年印象从未改变,二十好几满身散发质朴居家男气质,话不多做事实在,这年头少有,也难怪姐妹微信群里大家总为他的恋情瞎担心。

挚友相聚普通饭菜也显得味美,就近约在购物公园对面的围龙屋,一份例牌盐焗鸡开启嘘长问短的话题。内外兼具的盐焗鸡外表金黄卖相“酥”,而里面肉质嫩滑,蘸姜蒜酱料,称得上鸡中一绝。

家中没有焗炉也不要紧,大可灵活应变,里外抹盐置于盘中,蒸熟后鸡油流出,将鸡汁浇在饭面,胃口大增。


▲内外兼具的盐焗鸡外表金黄卖相“酥”,而里面肉质嫩滑

桌上的蛋角煲金黄发亮,里边包着肉馅,佐汤汁一口闷特别浓郁,和煎酿三宝的制作原理大抵相似,只是煎后再加水煮,不大“热气”,可谓老少皆宜。

▲蛋角里边包着肉馅,佐汤汁一口闷特别浓郁

四处打探哪还能吃上艾叶糍粑,饭友皆回应不知,终不负有心人让我在围龙屋遇见。或是工序太繁杂,或是传统口味已无几人留恋,找起来甚是费力。奶奶每年过节都会做几笼糍粑,这边喊着腰酸背痛,那边说再累也要让家里人都吃上。

S 君家中也是老人操持此事,到父辈几乎无人领略诀窍,管吃不管做的我俩后辈更是相视心虚一笑。围龙屋的艾叶糍粑包着花生芝麻,和过去常见的圆瘪状不同,呈长条形,口感偏硬。硬要和家中物相比自是高低易见,不过如今吃的是难能可贵,光这点就值得给九十分。


▲围龙屋的艾叶糍粑包着花生芝麻

地址:深圳福田区福华三路 269 号

城建购物公园 2 楼 260 号铺(近COCOPARK)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