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情趣·感悟·积累中学习语文

 江山携手 2015-10-30

在情趣·感悟·积累中学习语文

在国际华语教学小学语文名师精品课展示研讨会上所见所思

儿童时期是人一生最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良好的心理发展,将是一个人终生心理健康的基础,坚强的意志品质、良好的自主性、自信心,良好的人际关系,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这些优秀的心理品质,也是以儿童和少年时期的心理健康发展为基础。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已经大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的形式和思维的方法。在这个全新的社会环境中,努力提高个人、社会以至于整个民族、国家的基本素质,已经成为衡量教育现代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在小学低年级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社会经验、思维、智力水平和接受能力的限制,我们不可能通过讲授专业、高深的心理知识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而只能采用"寓教于教"的方法来完成心理教育,即将心理教育贯穿于日常教学中,真正作到"润物细无声"。

在过去的"应试教育"中,教师和学生所追求的是单纯的分数上目标,过重的学习负担,繁琐的教学过程给他们背上了过重的包袱,让他们抬不起头来,在书山题海中,似乎看不到尽头…… 在这样的学习压力下,学生们只是被迫地"要我学",在心理上,讨厌学习,一提学习就会发愁,似乎学习就没有快乐可言。

这就要求在当前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大背景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要努力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平和氛围,努力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积极维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促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积极探索的精神,利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树立对学习的自信心,能够做到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真正落实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好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在课堂上开展内容新颖、生动活泼、能激发学生好奇心、求知欲的各项课堂教学活动,促使学生积极参与,鼓励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能力,团结协作,努力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

在2009年的4月25·26两天,我有幸参加了国际华语教学小学语文名师精品课展示研讨活动在会上有几点感悟想给大家说一说。

一重感情,几乎所有的教育家都认为爱是教育的灵魂。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人类生活需要在爱的孕育中充实,学生渴望在爱的环境中成长。纵观这几位老师的课,都对学生充满了爱,他们没有要求学生呆板地坐在一起,而是让学生自由的按小组做好,使学生感觉老师很亲切,并且老师不是眼睛只盯着积极的几个学生,回答问题时,老师的问题是:“谁还没有发言?”。给每一个孩子机会,让学生感觉老是爱着他们。在杨平老师的课上,一个平常很少发言的同学因老师叫他发言而激动地掉下了眼泪。正是因为她关爱着每一位学生,尤其关爱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所以他赢得了学生的尊重,在后来的课上,学生都动了起来,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她的课也赢得了大家的好评。

二重感悟

什么是感悟?就是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读书,自己去领会。它是对繁琐分析先生讲学生听一问到底的教学状况的否定。它的指导思想是尊重学生的主人公地位,尊重学习语文的规律。在这里张新和陈炳峰老师给了我们很好的示范,他们一步步引导学生从文中读,悟出了天都锋的险,陡,悟出了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做的事是指导,疏通·鼓励。学生与教本,学生与老师,老师与教本之间的对话首先是朗读的交流,其次是见解的交流和评价的交流,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三重积累

他们所重视的不光是语言的积累,还有生活的积累和感受的积累。在《爬山虎的脚》中,如果没有生活的积累,是不能发现小小的爬山虎会有这么多的秘密,就不能引导学生完成情感目标,激发孩子对大自然的热爱。青岛的徐老师就非常注重词语的积累,她在教导援助时。让学生想一想援还有哪些词语,从而达到词语积累的目的。

总之语文教学绝不是一日之功,阅读教学一定要以读为主,在读中积累,在读中感悟,从而学好我们的语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