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見多識廣:勿忘《遐邇貫珍》

 慧读书院 2015-10-31

尹樹廣

今秋,香港報業公會將迎來成立一甲子紀念,其實香江甫開埠即進入報刊大發展期,至今仍蔚為大觀。近日,偶翻報業公會十年前編纂的五十周年紀念畫冊,始知《遐邇貫珍》是香港早期頗有影響的一份報刊,可我始知竟對這份曾在中國近代報刊史上佔有一席之地的刊物懵懂不知,頓感汗顏。

《遐邇貫珍》(Chinese Serial)是香港的第一份中文報刊, 一八五三年八月一日創刊。一八四○年鴉片戰爭後,更多西方傳教士與英商一道,乘船來此地辦報,弘揚基督教義。最初幾年的報刊採用的是英文印刷,其後才出中文版。出生於倫敦的傳教士麥都思為《遐邇貫珍》首任總編輯。刊物每月一期,由香港英華書院以竹紙單面鉛印,十六開線裝書形式發行,主要向華文讀者傳播西方歷史、地理、科學、文學、政治和宗教等方面知識,報道中西新聞。

《遐邇貫珍》之所以「珍」,是因為它創造了中國報刊史上的許多「第一」,它是中國第一份刊登廣告的報刊,廣告有船期、市價、商情和醫生治病等;真正開創了時政報道和評論,如對太平天國、小刀會和其他會黨的起義有大量報道;開設了「喻言一則」專欄,為我國報章副刊之濫觴,而今香江報章專欄之繁盛或許有其功勞吧。

《遐邇貫珍》每期印三千份,發行至上海、福州、廣州等通商口岸,擁有大量中國讀者,對「天朝」向西方學習,對當今的中國近代史研究也提供了有價值的素材。可惜的是,麥都思任總編輯的時間很短,繼任者理雅各擔任英華書院校長後,「辦理之人,事務繁忙,不暇顧及此舉耳」,《遐邇貫珍》三歲便壽終正寢。

同事王新源告訴我,《遐邇貫珍》全套真本現僅存於英國倫敦,日本關西大學華裔人士沈國威對香港早期報史研究頗有心得,將其全部影印帶回日本,上海辭書出版社後從日本「反芻」回中國。上世紀九十年代,《香港文匯報》前後發表過一百五十多篇介紹《遐邇貫珍》的專欄文章。作者三繞(原名梁濤,另一筆名叫魯金)為香港著名掌故學家,由於他在一九九五年突然去世,百餘篇精美專欄文章始終未能結集出版。

香港在中國報業發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欣聞一眾新聞前輩正在籌辦「香港新聞博物館」,地點就在活化的中環街市,所處的中西區曾是香港報章發源地,早期十多家報館皆雲集於此。相信博物館的建立將有助於收集、整理和研究彌足珍貴的香港早期報業發展史料,使其化為「東方之珠」獨特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