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代无贤 但患不知 (唐太宗谈用人)(史鉴) 贞观二年,上谓右仆射封德彝曰:“致安之本,惟在得人。比来命卿举贤,未尝有所推荐。天下事重,卿宜分朕忧劳,卿既不言,朕将安寄?” 对曰:“臣愚岂敢不尽情,但今所见未有奇才异能。” 上曰:“前代明王,使人如器,不借才于异代,皆取士于当时。岂得待梦傅说,逢吕尚,然后为政乎?且何代无贤,但患遗而不知耳!”
封德彝惭赧而退。 注释: 傅说(yuè)(约前1335——前1246年)传说原为傅岩从事版筑(筑墙)奴隶。商王武丁梦得圣人,名曰说,求于野。乃于傅岩得之,举以为相,位居三公之首。国大治,史称”武丁中兴“。 吕尚,姓姜,名尚,字子牙。又称太公望、吕望、吕牙、太公、师尚父等,后世则俗称其为“姜子牙”。原为渭水畔贫贱老人。周文王访贤得之,立为太师。后辅佐武王灭商。 试译:唐贞观二年,唐太宗对右仆射封德彝说:“国家达到安定的根本,只在于得到贤才。近来我让你举荐贤才,没有见到你推荐一个人。治理天下的事非常重大,你应当分担我的忧愁和劳苦,你不举荐人才,我将托付于何人?” 封德彝回答说:“我虽然愚钝,但怎么敢不尽心尽力去办理。可是至今还没有发现有特殊才能的人。” 太宗说:“前代的圣明君王使用人才就像使用器物之所长一样,不能向前代借用人才,都是在当代选取。难道能等着梦见傅说、遇到吕尚(姜子牙),然后再治理国家吗?况且,哪个朝代没有贤能人才,只是担忧有遗漏而不了解罢了!” 封德彝很羞愧地退下。 吴兢(公元670~749年),汴州浚仪(今河南开封)人。历任右补阙、水部郎中、修文馆学士、光禄大夫、荆州司马、台州刺史、相州长史、邺郡太守等职。其中担任史官三十馀年,留下来《贞观政要》、《唐春秋》、《武后实录》、《唐书》等多部史书。他为人耿直,直陈政事,忠于史实,秉笔直书,其高风亮节令人佩服。时人称誉他是“当世董狐” 。 《贞观政要》写作于开元、天宝年间。当时虽然仍呈现兴旺景象,但社会危机已初露端倪。政治上敏感的吴兢已预感到其颓势。为了唐皇朝的长治久安,他总结了唐太宗君臣相得、励精图治的成功经验,为当时的帝王树立起施政楷模,因而写成此书。 《贞观政要》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政论性史书。记述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与大臣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王珪等关于施政问题的对话,以及一些大臣的谏议和劝谏奏疏。此外也记载了一些政治、经济上的重大措施。
君诈则臣佞·训斥佞臣·用人不疑(唐太宗谈用人,史鉴) 诤臣柳公权
王述受职当仁不让
孙吴四英将 元宵节源于纪念平定诸吕之乱 吴激:才华横溢,悲怆人生 姓氏不可考 有官癖的死鬼 死官自赞过干瘾 召公甘棠遗爱与燕昭王筑黄金台(史鉴)
燕昭王以郭隗为师广进人才
不荐权宦·不靠冰山·不计私怨 裴垍让故人子等待瞎眼宰相提拔(史鉴) 你家私事碍我蛋疼!李愚不跪拜衡王(史鉴)
吕道士为高相国种须
抗命·涂诏·不怕丢官
晏子三救鸟人(史鉴)
武居常身后名
晏子论治国患社鼠猛狗
晏子荐御者
机智幽默纪晓岚·自挽联·纪晓岚在
“文革”中
亷吏郑板桥·郑板桥嫁女·赠盗诗
一钱太守·悬鱼太守
送礼挨打
一衣带水·封禅·亡国之音(史鉴)
《星空谈文说史选》
《星空谈文说史选》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