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减负”之后我们将何去何从

 江山携手 2015-11-04

陪你一起长大

 

“减负”之后我们将何去何从

文◆公主岭 李素怀

-------------------------------

 

两天之内学生就由“圈养”变成了“散养”。突如其来的转变,让学生 和老师无法适应,内心都有说不出的失落。焦躁的情绪惹来一阵小躁动,我告诉孩子们,安好当下的心,至于明天怎么样,是由我们今天决定,做你该做的。

 

昨天领导决定,取消周六周日补课,取消早自习晚课,这对老师和孩子们来说都是一种幸福,孩子们可以有更多时间享受玩耍,可以有更多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用成天忍受题海大战,老师也脱离了每天早六晚九的工作。可以有更多时间享受生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可是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我们还没有准备好。

 

每天习惯早自习和晚课,取消之后,很多老师不知道自己能够做什么,该做什么,他们还无法调整自己,对自己的时间规划处于一种迷茫状态,以前假期都是大睡一觉,或是购物逛街,如今每天都有很多时间,作为教师我们是不是很好的利用起来,以前一搞科研,就以没时间为借口,现在把时间还给了老师,我们是不是在这一段时间里提升自己,向45分钟要效率。

 

看到很多老师回家就上网聊天玩游戏,或是打电玩或是看电视。觉得有些可惜,还在抱怨学生难以教育,殊不知是我们一贯的教育方法早该淘汰,我们更新教育观念,升级教育方法,让孩子们能够更好成长。

 

还有孩子们缺少学习自主性,学习积极性,一旦散养,他们不知道该学什么,如何学,习惯了老师讲,习惯了老师安排,突然的自我支配他们还不知道从何下手。最主要的是家长的不适更是反应强烈。习惯了将孩子送到学校,由学校帮助完成的那部分教育,如今要还给家长,那么接下来家长该如何做好家庭教育,如何在家里指导孩子们学习,如何帮助他们更好的成长。

 

散养之后,出现的问题一定更多而且复杂,家庭教育的问题也层出不穷,作为家长也该承担起家庭教育的那份责任,做好家长该做的事情。取消学生的圈养方式,又回归了散养方式,这是一件好事,担心的是新型的家庭文化和社会背景下,孩子们能否更好的成长?社会上能够为这些孩子们提供更多可以成长的资源。

 

孩子们回归到家庭,能否可以更好的成长,这是所有家长和老师面临的问题。班级孩子们如今成长的很好,现在交给家长也算放心,之前教他们如何做好自我管理,如何做好自主学习,如何做好自我成长,在突如其来的变革中正好可以检验孩子们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时候。孩子们回归家庭,作为家长,该如何做好孩子们的成长。

 

首先是生活习惯的养成,回到家里,作为父母不要事事代办,处处代管,整理自己的内务还要保持在校的习惯,早睡早起依旧延续,由于在家里多了电脑或是电视,要控制时间,把看电视玩电脑时间放在做作业后。时间的调控要把握好,及时就寝,早些起床。

 

其次是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培养孩子没有任何人干预下能够主动学习,有计划进行学习,时间的安排,能够做到劳逸结合。而这是一个相当的工作量。作为家长一定要平衡自己的情绪,帮助孩子们学习。

 

陪他们一起阅读。由于题海战术,孩子们缺少阅读的时间,如今有了大量的时间,可以进行阅读,和大师对话,和历史交流,让书籍教会他们做人,教会他们生活。

 

培养他们交流的习惯,由于长时间在学校里学习和做题,他们少了很多社会实践和交流,在周末带孩子们去参加一些公益活动,一些社会实践,让他们在社会中成长,让他们在经历中学会成长。

 

“减负”终于来临,可是面对“减负”之后的问题会是接踵而来,家长如何做好教育,孩子们如何利用自由的时间更好的成长。作为教师如何在短时间的课堂里做更有效的教学。接下来我该思考的问题是更好的帮助家长做好家庭教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45分钟课堂里要效率。“减负”的来临,取消早自习晚课, 需要一段时间来调整自己,也需要一段时间帮助孩子们和家长适应变革之后成长安排。

 




“减负”之后我们将何去何从



“减负”之后我们将何去何从



“减负”之后我们将何去何从



“减负”之后我们将何去何从



“减负”之后我们将何去何从



“减负”之后我们将何去何从



“减负”之后我们将何去何从







“减负”之后我们将何去何从

“减负”之后我们将何去何从


“减负”之后我们将何去何从

“减负”之后我们将何去何从



“减负”之后我们将何去何从



“减负”之后我们将何去何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