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玄奘在凉州境内遭遇阻挠之际,他的所思所想,自然就是一个问题:如何才能西行? 若是西游记,这便需要徒弟的帮忙,孙大圣该着急,念叨出来个土地爷或是山神公来问问这阻挠西行的李大亮是个什么妖什么怪了。 可这是真实的西行而非神话的西游,玄奘的确需要帮忙,但伸出援手的不可能是孙大圣,而只能是真实的人。 这人便是河西(凉州在黄河西岸,传统上称为河西)地区的佛教领袖,法号慧威,他颇为赏识玄奘的西行用意,乐于帮忙。在获悉玄奘的困境之后,他立即选派自己的两位得意门生,一位唤作慧琳,一个唤作道整,护送玄奘继续西行。 对玄奘而言,慧威更大的帮助,其实倒不是这两个徒弟,而是一封书信——这信是慧威写给凉州往西第二站瓜州城中一个叫做独孤达的人物,信写得很是简单,事也就一桩:来者是位高僧,他来瓜州你可要好好招待,需要你出手相助之时可莫袖手旁观。 (儿时的连环画,留下了许多美好记忆,其中便有这玄奘出关的画面) 独孤达是谁呢?他虽姓独孤,却与独孤求败没任何关系,他不是武林豪杰,而是朝廷命官,时任瓜州刺史。一听说打长安来了位高僧,又有慧威法师的书信,他很是高兴,当下殷勤招待。 独孤达如此热情,玄奘却不敢冒失。他若是大咧咧地就此将西行的意图相告,独孤达或许就会立即翻脸,将他押送回京!有了凉州城里的教训,玄奘不愿再有闪失,他旁敲侧击,询问西方的路程风险。此时是瓜州,自然大有知情人在,这便告诉玄奘: “你从这往北走,大约五十里地,就能看见一条河,那河的名字叫做瓠卢河,你别看那河面好似窄得很,其实下面即是宽深,加上水流湍急,一旦你落下河去,那可就无人可救了!” “河边可有城?” “你这问得好。瓠卢河上那便是玉门关,那可是西行的必行之路。法师你既然如此问,大概是有西去之意了,可要过这玉门关,你非得有通关度牒不可,没有的话,那就无异于登天了!” “假如能出关呢?关外的路又如何?” “关外更危险,这玉门关外,每一百里便有一座烽火台,前后共计五座。烽火台之间俱是沙漠,一根水草不见,想要涉险过这烽火台,就更难上加难了!” “倘是能过这烽火台呢?” “那便真是寻死到尽头了,要知道烽火台之外便是八百里莫贺延碛啊……” “哦,这莫喝烟气又是什么所在?” “原来法师你不知莫贺延碛,这也难怪!那么,你可知沙河?” “请君赐教!” “目无飞鸟,下无走兽,复无水草,八百里流沙,这就是莫贺延碛!” “噢,原来如此!” 日落时分,人皆散去,寺庙之中,玄奘低头默念,然而却始终无法专心,只因一个重要的问题,萦绕他的心头: “这样险恶的前方之路,我又该如何过去呢?” (大话西游里的唐僧,据说是个话痨,而真实的唐僧,也必须拥有说服别人的口头表达能力) 据说此后玄奘在瓜州耽搁了长达一个多月的时光,犹豫或是疑惑,总之是一时难以想出过关上路的办法。所谓屋漏偏逢连夜雨,此时那匹自长安以来一直伴随着他的马,也鞠躬尽瘁病死在瓜州,这不免引起玄奘心中的悲伤。 好吧,不得不说此时的玄奘确实在一个艰难的关口,因为随后来自凉州的官方消息便传入了他的耳中: “一个叫做玄奘的和尚,竟敢私自出境,沿途州县,一定要严加捉拿,解送京师!” 把这消息带给玄奘本人的,便是瓜州的州吏李昌。至于他的上司、那位殷勤接待玄奘的独孤达,此时则不再露面,或许已然疑虑他所欢迎的僧人,很可能便是玄奘!李昌,正是奉他的意思前来试探。 于是,李昌便把公文展示给玄奘看,玄奘目睹之下,自然心惊肉跳,可是表面上还得装作若无其事。李昌便问: “法师可是牒文中所言之玄奘?” 玄奘不敢回答,因为僧侣摩顶受记,最先受戒的就是:“一不可杀生,二不可偷盗,三不可邪淫,四不可贪酒,五不可妄语。”所以李昌问他,他也不敢撒谎,只好不说话。 李昌是衙门中人,察言观色就是他的本分,当下见玄奘如此神色,知道其中必然有戏。于是再加大筹码:“法师若是肯实言,焉知我不能为你想办法?” 如此一来,玄奘便无可退避,既然如此,他也就放下包袱,实话实说,将前因后果,彻头彻尾地向眼前这位李昌倾诉。 说完心中困惑,玄奘便也就无可烦恼,他注视着眼前的李昌,完全一副听君处置的态度。 应该说,他是顽强的,也是幸运的!李昌不但是一个能干的公务员,也是一个虔诚的佛教信徒。玄奘一心西去求取佛法真经的心愿,此时顿然将他感化。他也不言语,立起身来,便将手中的公文撕作两截: “法师,夜长梦多,你若真要西行,还请及早动身为妙!” 说吧扬长而去,再不来找玄奘麻烦——换而言之,他也就没有将实情完全告知州长官令狐大人。 这便给了玄奘极大的鼓舞与更多的时间,虽然他依旧要为如何西行而苦恼:此前慧威法师派遣的两位僧人,一个去了敦煌,另一个也不堪跋涉之辛苦,只能遣回凉州为妙。 (西游记中的唐僧坐骑,是白龙变化而成,现实中呢?他只能和我们一样,花钱去买) 但玄奘还是决意继续西行,他首先做的是又花钱买了一匹马。 马有了,人也下好决心了,可是还不能走,因为没有向导,往西便是死路一条! 可是谁愿意为一个未经官方许可、又拿不出重金雇人的和尚来冒险呢? 玄奘有无办法呢?有,那便是念经祈求,到弥勒菩萨前去,天天祈求,希望这位“未来之佛”能赐他一个向导! 弥勒如何呢? 弥勒不理睬他。 (西游记里的他也曾出马为唐僧保驾护航,可在现实中,就只能接受玄奘的膜拜了) 可玄奘却锲而不舍,日日夜夜如此念叨,以至于寺里一个叫做达摩的胡僧,大概是听多了他的念叨,不由自主地入梦去,居然梦见那念叨不止的玄奘,坐在一朵莲花上飘然向西而去。 “阿弥陀佛,终于走了啊!” 达摩欣喜不已,醒来却发现只是南柯一梦而已。不过既然如此,他就将这个好梦与玄奘分享,玄奘自然不领情: “胡说!” 他是胡僧,说的话自然是胡说。可是等人走后,玄奘又颇沾沾自喜,难道我真的要成行向西而去了么? 于是,他更卖力地念经。 终于,他等来了改变命运的访客!
|
|
来自: 冬日彤 > 《司马路玄奘西域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