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谈谈我对练功“动静相育”的认识

 大道本无边 2015-11-06

 

谈谈我对练功动静相育的认识

(作者:大道本无边)

通过学习真气运行法创始人李少波教授《真气运行学》中“动静相育”一节,以及真法前辈卢连芳老师《动静相育初探》一文后,我对“动静相育”有了一些体会。结合这些年来的练功实践,谈谈我对“动静相育”的认识。错误之处还望同道指正。

首先,从“动静相育”的含义上说,正如李少波教授阐述的那样,“宇宙万物莫不在的孕育下发育成长,而在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则是以'动’和'静’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一语道破了“动静”的本质就是“道”,就是对中国传统辩证法阴阳概念的进一步引申和说明,就是万事万物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所以,我们完全可以用道家那个阴阳鱼相互环抱的太极图来表示“动静相育”的关系。其中,白鱼代表动,属阳;黑鱼代表静,属阴。黑鱼的白眼和白鱼的黑眼,就代表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动静相育”的关系。这样来分析,我们对“动静相育”的含义就容易认识清楚。

那么,进一步理解“动静相育”的关系,我们用一句话来概括的话,那就是“动静相育”就是动与静的双方在相互对立的基础上,又相互孕育、包含、相互促进的一种相反相成的关系。如果我们能很好的运用“动静相育”这一客观规律于练功实践,就会在修炼的道路上少走弯路,取得令人满意的练功效果。

“动静相育”对于练功的指导意义,我体会有如下几个方面:

其一,通过动功与静功动静相兼来实现动静相育

动功与静功是相反相成的两个方面,它们是阴阳互根的。正如李少波教授所说的那样,“动静相育”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模式。其中,“静”是“动”的物质基础,“动”是“静”的力量表现。即动者静之变,静者动之源。

我通过练功实践深深认识到,练功必须动功与静功结合,动静相兼,有动有静,这样才能实现练功理想的预期效果。

静功偏于养气,动功则偏于练气。两者相兼,练养结合。在练功初期,通任督二脉小周天阶段,为了防止真气过于分散,让真气更集中、更专一通任督,可以静功为主;动功为辅,甚至根据具体情况,暂时不练动功,一心一意实现克期通督。

但是,在任督打通后,真气不断分注大周天的过程中,就需要通过一定程度的动功配合,来加强真气向十二正经的疏导和分流。因为动功通过肢体运动,可以更多导引真气的灌注,更快使大周天得到通畅。而且即使在疏通了大周天之后,为了保持大周天的通畅,使真气运行旺盛,五脏六腑功能变强,也必须要以动功相配合。通过静功培育的真气,只有通过动功的运动,才能增强真气活度,防止真气壅滞,让真气发挥其应有的效用。此外,通过动功运动的刺激和使用,还能以负反馈的形式更加促进静功状态下真气的再生。使真气动而愈出,层出不穷。

尤其是真气运行法的动功,每一呼吸都和动作相配合,以动作来带动呼吸,自然舒适。对于改善体质、贯通经络、增强脏腑功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至于动多静少,还是静多动少,这两者之间的比例问题,不要有硬性规定,勿强求一致。要根据练功人的年龄、功龄、身体状态自行灵活掌握,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这是平衡动静功比例的一般原则。当然,对于每个练功人来说,这需要通过练功慢慢去体会,细心去摸索,才能形成一套切合自己的具体实施方案。

静功通过养气成为动功的动力源泉;动功通过练气又促进了静功养气、生气和增强真气的活力。这就是通过动静相兼实现“动静相育”。

其二,通过静功静中求动实现“动静相育”

静功的形式是外静内动的。外静就是外观看起来是静止的,取坐、卧、立的姿势而没有肢体活动。外静是表面现象,内动才反映了静功的本质。

静功时,内在的真气活动是十分活跃的。真气的这种活跃性,对于真法来说是靠“呼气注意”这个意念活动来实现的。所谓“呼气注意”,指的是注意什么呢?这个“注意”在真法的不同阶段各有不同。最初是“呼气注意心窝部”,待到第三步以后就是“呼气注意丹田”了。再继续练下去,五步功成,大小周天疏通后,“呼气注意”的范围就会越来越大、越来越模糊。当由注意丹田达到三田合一境界时,“呼气注意”的范围就成了上下三田贯通。更进一步模糊时,就是人身无处不丹田,“呼气注意”的范围就是整个身体了。

这个过程也是从有为逐步实现无为的过程。有为的意念是刻意的、是受到意识强制性约束的。当“呼气注意”形成习惯、而且随着注意面越来越大后,意念活动就会越来越形成无意识的一种条件反射,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自觉。这就是无为。

无论是初期的有为,还是习惯成自然之后的无为,这个“呼气注意”的意念始终是不能放弃的。这个意念活动就是外静内动中的“动”,它是促进真气合成与真气旺盛运行的动力和源泉。也是静功通过外静内动实现“动静相育”的根本。

其三,通过动功动中求静实现“动静相育”

动功的形式外观看起来是运动的。但是,在外动的同时,还有

其内静的一面。练动功必须动中求静,方会取得良好的动功效果。

这里所说的静,是指在练动功的过程中,要五官内收,心神内守,心无旁骛,专心致志,专念于练功状态中。不可左顾右盼,散乱心神。更不可与人言辞嬉笑。这样,动中求静,以静促动,真气才能得到有序运行,经络才能得到良好疏通。动功练气健身的目的才能实现。

其四,在体内真气动静起伏中体验“动静相育”

气感,即真气在体内运行时带来的感受。它的出现是有一定阶段性的。在大小周天基本得到疏通之后,随着功龄的增长,气感会因经络的畅通无阻而渐渐减弱和消失。

但是,在大小周天还没有完全疏通之前的这段时间,气感总是存在的。在有气感的阶段,气感的出现,也会反映出“动静相育”的规律性。表现为气感的时有时无,时起时伏,如潮水涨落、动静相间。当真气尚不足时,静而不发,隐而不显,悄然不动,潜以蓄势。这是真气的孕育期。一旦真气充足,便会生发活跃,氤氲弥漫,彰显生机。这种动静变化,也是真气“动静相育”的结果。

     因此,正如卢连芳老师所说:“动静相育是真气运行法的精髓”。

“动静相育”是我们习练真气运行法的指导思想和修炼原则,是我们通过修道而得道的正确途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