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经笔记之《黄帝内经》版本沿革(下)

 野之老 2015-11-07
《灵枢》最早称为《九卷》。
《九卷》初见于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序》。
晋-王叔和的《脉经》亦称《灵枢》为《九卷》。
至皇甫谧《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始名为《针经》。皇甫谧在其序文中虽称《针经》,然在其文中引《灵枢》经文时仍然多称为《九卷》。
这种《九卷》、《针经》混称的情况,既说明了《灵枢》在很长的一个时期内被称为《九卷》,同时也说明从晋开始始有《针经》之名。而《灵枢》之所以被称为《九卷》,那是因于《素问》八卷相对而言的。盖东汉以降,《素问》既亡第七一卷。《灵枢》被称为《针经》是皇甫谧取其首篇之文《九针十二原》中的“先立针经”而来的。

《灵枢》之名,始见于唐-王冰次注的《黄帝内经素问》之序和注中。王冰称:“《黄帝内经》十八卷,《素问》即其经之九卷也,兼《灵枢》九卷,乃其数焉。”然而他在《素问》正文中,《灵枢》与《针经》又常并称。
《灵枢》传至宋代已是残本。宋哲宗元祐七年(公元1092年)有高丽使者来华献书,其中就有《黄帝针经》。哲宗于次年正月即颁高丽所献之《黄帝针经》于天下,使此书复行于世。

至南宋绍兴二十五年(公元1155年),史崧“校正家藏旧本《灵枢》九卷,共八十一篇,增修音释,附于卷末,勒为二十四卷。”由史崧校正的《灵枢经》后人未再改动,成为元明清续刻的蓝本。

由于《灵枢》早已亡失,至宋代才复出,因而许多学者有异议,故有《灵枢》伪出、晚出的说法。南宋-晁公武、明-吕复、清-杭世俊等均认为是伪书,是“王冰所伪记”(《道古堂集》)。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曾有论证:“夫皇甫谧以《针经》、《素问》为《内经》;王冰以《素问》、《灵枢》为《内经》;《针经》、《灵枢》卷数相合,盖一书而二名耳”。
陆心源《仪顾堂题跋》也作了说明:“《灵枢》义精词奥,《经筋》等篇,非圣人不能作!与王冰注相较,精粗深浅,相去悬殊,断非王冰所能伪托”(《灵枢经-跋》)。
所谓《灵枢》伪出、晚出之说也仅是猜疑而已,根据似嫌不足。近代《中国医学史略》也作出了推断说:认为“《灵枢》浅陋,应于《素问》之后,这话也不正确。因为《素问》中有许多引用''经言''的话,往往在《灵枢》中可以找到原文,特别是《素问-针解篇》和《离合真邪论》中有两段解释性的文字,而它们所解释的原文则在《灵枢》的《九针十二原》篇中。可见《素问》的有些篇章出于《灵枢》某些篇章之后这也是可以肯定的!把这两部书强分先后是不确当的。”上述结论,基本上是可信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