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节藏象论篇第九(在中医班上的解释稿)

 简兮 2015-11-11

  黄帝问曰∶余闻天以六六之节,以成一岁,人以九九制会,计人亦有三百六十五节以为天地,久矣。 不知其所谓也?

    黄帝说: 都知道天体是按照六气分治主管着一年的天地,人也都是以天上九气,地上九气合在一起主管着全身365节以应天地。不知是什么道理?

   岐伯对曰∶昭乎哉问也,请遂言之。夫六六之节,九九制会者,所以正天之度、气之数也。天度者,所以制日月之行也;气数者,所以纪化生之用也。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行有分纪,周有道理,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而有奇焉,故大小月三百六十五日而成岁,积气余而盈闰矣。立端于始,表正于中,推余于终,而天度毕矣。

     六六之节,九九制会的天理,都是按照天的正理,正常天的度数,合天的气数的办法来讲述的。一年有360天,天周正好是360度,一度为一日,周天分成六等分,每一份为60度,前30度为地气,为节气,后30度为天气,为中气。每一份又为60度,即六十日87.5的时间。每一份都有两个节气,两个中气和零头87.5,都做为一个天体来论天。前30度为天的下边,后30度为天的上边。故一年360度就成了六个天。故天分为了六节,每节都有司天,在泉和间气,故又为天的六步气,所以为六六的节气,六气合在一起为一年天气。

     在每一个60天87.5的天体中,都有司天,在泉和间气。如2016年,少阳司天,厥阴在泉的年气中,第一步气是;

    当少阴的本气寒气司天,前有太阴本气湿气,  后有厥阴的本气风为天三;

    当少阴的中气寒气司天,前有太阴的中气燥气,后有厥阴的中气少阳火为天三;

    当少阴的标气寒气司天,前有太阴的三阴,    后有厥阴的一阴为天三。故为天,三三为九。

    当少阴的本气,中气,  标气司天时在泉的气也一定相应的从之,上奉之。

    上边少阴司天,天的下边;

    阳明的本气燥在泉,    前有太阳的本气寒水,后有少阳的本气火,为地三;

    阳明的中气行于地,    前有太阳的中气火,  后有少阳的中气风,为地三;

    阳明的标气二阳行于地,前有太阳的三阳为正阳,后有少阳的标气一阳为地三

    故地气,三三为九。这就是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的气,这就是二十八星宿与太阳,月亮和七星组成的天地。在六气分治中的天理,每一步天体中统统如此,不再重复。

     第一步运是;

    每年的第一步运的气都从大寒开始,厥阴为春运;至春分后第十三天为第二运夏运;芒种后第十天行第三运长夏运;处暑后第七天行第四运;立冬后第四天行冬运。合到一起走五步为一年。

    天的气走六步为一周天与运的气走五步为一周天,合到一起看五运六气的变化,所以说主天的气走得快,主运的气走得慢,九九制会的规律,七星的日气,在五运六气的运转是受月气和日气制衡着“故天度者,所以制日月之行也”。“气数者,紀化生之用"。日行一度为一天,月行13度为一个月,走360天加余气525刻为一年。都必须从一年的一端大寒的甲己日开始,不管是哪步气,每步运都要从每一端的每一天早晨寅时开始,都要按照五步一右迁和六步一相会的规律,从开始推到终点,直到年气的结束,下一年的开始。不要以为五运六气的运行无初无终,而是有始有终,终既是始,始又是终。都要从某年,某月,某日的寅时初、中、末的时刻定气,至本日的某个时辰的初、中、末气的生成为五运六气开始运转。这就是六六之节,九九制会阴阳运行的天理。这就是人间并不知道的,又能够支配世间万物的,化不可代,时不可违的天理。这就是(正如秦天说的)在人间看似都是随机的,认为都是造化的背后,真的蕴藏着我们常人所不知道的,且早已有了既定的轨迹和规律。不管你认识到还是没有认识到,都是客观存在的。

    帝曰∶余已闻天度矣,愿闻气数何以合之?

         天的日气是怎样与天的气数合到一起的呢?

    岐伯曰∶天以六六为节,地以九九制会,天有十日,日六竟而周甲,甲六复而终岁,三百六十日法也。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其气九州九窍,皆通乎天气。故其生五,其气三,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三而三之,合则为九,九分为九野,九野为九藏,故形藏四,神藏五,合为九藏以应之也。

    天的气总是以主气的六步气为准,论气行。地的气总是以地的气为准,论相会。天的气都是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代表天的五行五色的气,湿燥寒风火,湿燥寒风火。地的气都用子午、丑未、寅申,卯酉,辰戌、巳亥十二地支代表地的五行火土火金水风。六十日就用天干和地支合到一起组成了六十甲子周,每十个天干地支为一甲,六甲为日竟而周甲,甲六复而终岁,三百六十日之岁法,”说的就是太一的日气,不是天的度数,而是每日都有一气,共360日。然而日气自古以来都是通天的,天上有360气,地上才有360气,共720气,在60年中,共有1440气,所以太一的气共有120个天干地支,就排列了天地间的1440气。一气在一日的十二个时辰中又为十二气,十二个时辰有12气,故一年有120  12=1440,其实这就是《上古天真论》中说的《阴阳法》,天体中说的“本气”,是天地间的“标气”,阴阳气。“本气”是每个时令中第三候的气,“标气”是每个时令中第一候气的气。无论是说本气还说标气,不论是哪个方向的五运六气,都是通于天的气。司天的九气,司地的九气,论五运六气在九个方向,论人的五脏六腑同样有九脏,即形脏四个,神脏五个,都应五运六气的运转。都应天的气,都无法脱离五行的世界。

    帝曰∶余已闻六六九九之会也,夫子言积气盈闰,愿闻何谓气?请夫子发蒙解惑焉。

            六六九九的天理,谁是主气的气,谁是主运的气,谁是客气的气,谁是客运的气,谁见了都会发蒙迷惑,无法解开它。请天师岐伯讲清楚吧。

    岐伯曰∶此上帝所秘,先师传之也。

            这就是天地间的秘密,只有僦贷季先师按照诊气脉看病的方法,传给了后来人;只有唐·王冰为了传给后世,把它写在了书上,令五运六气晓达,令五运六气可见天日,再没有第二个人。想看懂《黄帝内经》的人,至今还没。不进入到这样的天堂中来,五运六气运转中的语言,后世之人是看不懂的。所以叫天地的秘密,先师传之。

     帝曰∶请遂闻之。

            请随着五运六气运行的过程,把看到的摸到的运和气,说一说,让我们听听。

    岐伯曰∶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六气谓之时,四时谓之岁,而各从其主治焉。五运相袭,而皆治之,终期之日,周而复始,时立气布,如环无端,候亦同法。故曰∶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矣。

    五运六气是顺时令的节气,五天为一候气,走主气的标气,接着下一候气,走主气的中气,再接着第三候气,走主气的本气,太一的日气总是从他的主气而行,走五天为一候气,走15天为一个节气,走两个节气,两个中气为一步气,走六步气为一年,为四时,为一岁。从厥阴运,大寒甲己日的早晨寅时开始,一日又一日,一个时辰又一个时辰的运行,行满了厥阴运;再行少阴的间气运;少阳的夏天运,一运接着一运,直到下一年厥阴运,周而复始,只要是有时令,就要以先立起的年气,而后看到五运六气的运转,气的盛衰,气的虚实。不知道年气所加的时间,就不可能知道五运六气运动的时间,年气的运转,月气的运转,候气的运转。实气是怎样开始的,虚气是怎样开始的,粗略的,大约的知道表面的理论,不可能知道五运六气运转的真谛。

    帝曰∶五运之始,如环无端,其太过不及何如?

           五运六气中的太过和不及是什么样的呢?

    岐伯曰∶五气更立,各有所胜,盛虚之变,此其常也

              五运六气中寒暑燥湿风火的五行的更换,上应天期,阴阳旳往复,寒暑的迎随,内外的分离,和倾移,兼并,生成,各有所生,各有所成,各有虚实的变化,都是正常的变化。

    帝曰∶平气何如?

           平气是什么样的呢?

    岐伯曰∶无过者也。

              时令到,日气也到,即时间至气也至,生成敷和的风,升明的火,备化的土,审平的金,静流的水,都是平气。太过的气受克,如生在少阴火的庚子,庚午,生在少阳火的庚寅,庚申,生在太阳寒水中的火气,戊辰,戊戌,都叫不过的气。不过的气生而勿杀,长而勿罚,化而勿制,收而无害,藏而无抑,都是平气。

    帝曰∶太过不及奈何?

           太过和不及的气?

    岐伯曰∶在经有也。

              在经论的五运六气的运转中,未至而至的气是太过的气和至而不至的气都是不及的气

    帝曰∶何谓所胜?

           什么叫胜的气呢?

    岐伯曰∶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所谓得五行时之胜,各以气命其脏

             春胜长夏,为木克了土而胜;长夏胜冬,为土克了水而胜;冬胜夏,为水克了火而胜;夏胜秋,为火克了金;秋胜春,为金克了木。这就是五季中五行之胜。当其季节都是王气,当其季节又都以季节的气,命其人的五藏。春合于肝,夏合于心脏,长夏合于脾,秋合于肺,冬合于肾。故各以气命其脏。

    帝曰∶何以知其胜?

            怎样知道是胜了呢?

    岐伯曰∶求其至也,皆归始春,未至而至,此谓太过,则薄所不胜,而乘所胜也,命曰气淫。不分邪僻内生工不能禁。至而不至,此谓不及,则所胜妄行,而所生受病,所不胜薄之也,命曰气迫。所谓求其至者,气至之时也。谨候其时,气可与期,失时反候,五治不分,邪僻内生,工不能禁也。

      在五运六气的运转中,只论五运六气到和不到为准,为求其至。按照前面天理说的那样,先立起年气。如2016年是丙申年,丙申年是少阳司天,阳明在泉。要问何时间到农历的2016年,就要归为从春天开始,凡是每年的气到,不到,还是先到,都要从立春前十五日等候少阳司天,阳明在泉的气到和不到。所以要先立起年气,从而知道春运的60天87.5的时间,天地间司天的是少阴司天为主气,厥阴的壬运主春天,阳明在泉为主气司地。然后把立春前大寒的第一天的日气“甲午”合到少阴司天,阳明在泉的天体中来,这叫天人合一。因为上一年的末气是小寒,是最后一个节气,是寒气上升终,整个一年阴的聚气全都留在了天上,逢大寒的第一天,能否也从大寒的第一天开始下降,就成了变数。大寒是中气,今年的年气和去年的年气,首先开始下降。

然而通过《阴阳法》则可知,“甲午”的日气交在了天上,交在了六甲少阴的气位,天上的气没有降下来,阴气还在去年小寒的节气的时间。是去年的气太阴没退位,是乙金辛水相会,成了今年的大虚气,大邪气。成了时间到了2016年大寒的第一天,日气比大寒提前了八天,实际上2016年的春气晚了一个节气,这叫至而不至的气,叫不及的气。来的太晚的气,“何为虚实?邪气盛为实,(二阳的阳明在泉)精气夺則虚”“故至而不至,此谓不及,论脉为结脉,为所胜妄行,而所生受病”,是气迫的气。当丙申日,丁酉日的日气,经天人合一可知为至而至,气至之时的气,论脉为代脉。戊戌日是未至而至的气,“此谓太过,薄所不胜,而乘所胜,命曰气淫”的气,论脉为促脉。所以仅仅的等候日气的时间,就可以知道五运六气到和不到及先时而到。如果失去了《阴阳法》的办法,失去了天人合一的方法,不用时令的中气;候日气不用天干地支合到五运六气的运转中去,就不可能看到气。看不到少阴,看不到阳明天的气,看不到日气是什么气,阴阳不分,为五治不分,生成邪僻气的时间看不到,就无法治它。所以说;候其年的来气始于立春前的十五天,要从大寒日的寅时开始;候其气要从始于四时定期日的寅时开始,候其日要从日的寅时开始,又都要把从寅时初、中、末的时刻开始就太关键了。

    帝曰∶有不袭乎?

            五运六气年年都是春,夏,长夏,秋,冬依次相袭,五行的盛衰也从不越其位,人在气中,必然要应五运六气的运转。五运六气的运转有不顺天常,违天之祥的情况吗?

    岐伯曰∶苍天之气,不得无常也。气之不袭,是谓非常,非常则变矣。

               当五运六气变易天常时,人在气中也会变易正常,当五运六气变易不是正常时,五运六气的变化也是不正常的。

    帝曰∶非常而变奈何?

          不是真气的变化怎样呢?

    岐伯曰∶变至则病,所胜则微,所不胜则甚,因而重感于邪,则死矣。 故非其时则微,当其时则甚也。

        当春天的苍天之气布天时,有火气至,木火相生,火气大胜,当春令一过,第二气的夏气火一来,两火相并,火气大明,变至夏则为病,故后二气病矣;苍气布天,如果是土气至,必遭风气刑克,土气受了伤,到第三运,四步气时,湿气不及,水木相生,真气内微,真气变至必病;苍天布气,如果是金气至,秋天行凉风,贼风大胜到第五气第四步运气时,必变至金胜刑了肝脏,而有病;苍气布天,水气至,水木相生,寒气受了伤,冬天时真气不足,病矣。这就是当其时的气不病,非其时的气病,为阴病,阳不病;阳病阴不病。当其时的真气病难治。故非其时则生,当其时则死。

    帝曰∶善。余闻气合而有形,因变以正名。天地之运,阴阳之化,其于万物,孰少孰多,可得闻乎?

     好。这就是人间说的,万物皆有形,先有气合,而后形才成。万物皆有名,必因气先变而正其名。天地运的阴阳变化,都是禀于阴阳气谁多谁少而形成的,可都知道吗?

    岐伯曰∶悉哉问也,天至广不可度,地至大不可量,大神灵问,请陈其方。草生五色,五色之变,不可胜视,草生五味,五味之美,不可胜极,嗜欲不同,各有所通。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声能彰。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

    人人都应该明白,不管天到底有多广阔,地到底有多博大,虽无法测量得到她,也难以言尽。即然黄帝问,我就来举大说凡,陈述这方面的道理。

    天地间生的草木也有五种颜色,有甲己的黅色湿,乙庚的白色燥,丙辛的黑色寒,丁壬的青色风和戊癸的赤色火,这五种颜色的极大变化是不可能胜视的,也看不尽。草木的五昧,昧的美妙和极大的变化也是不可尝遍的,又有好恶嗜欲的不同,五色上通天的气也不一样。人食用,呼吸了天的五色气,臊气凑肝,焦气凑心,香气凑脾,腥气凑肺,腐气凑肾。食用了地上的五味气,酸气入肝,苦味入心,甘味入脾,辛味入肺,咸味入肾。通过呼吸入鼻的气藏于心肺,会使人的气色修洁,面色有精神,声音洪亮,内养五气,心神旺盛,肝脏的魂气大盛,肺的魄气有力,肾的志气活跃,脾的意气坚决。这是人五脏津液相成,神气自生。人的精神状态会非常好。

    帝曰∶脏象何如?

            所谓人五脏的形象又怎样呢?人的五脏就像天的五色生成的戊癸,赤色的火,化生成了心脏;乙庚白色燥金,化生成了肺脏;壬丁青色风木,化生成了肝脏;丙辛黑色寒水,化生成了肾脏;甲己黅色湿土,化生成了脾脏,六节五脏,与天主运的气是一样的。

    岐伯曰∶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为阳中之太阴,通于秋气。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其味酸,其色苍,此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其味甘,其色黄,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

    在人的五脏中,当心脏为主管着全身的十二条经脉时,为君主主气时,心脏活动最根本的气是神气,神气从里边出来,应的是司天主运的气,十二经脉的兴旺都决定于它,人身中所有阳气,广生,广化,广育,少生,少育,少化都以他为准。就像天地间主气的根,像万物的兴旺者一样。阳气炎上,神气的变化充在脸面和全身,养心血,卫气充在脉中,象阳中之太阳的气,完全通于夏气中。这心脏就像夏气。在五运六气的运转中,凡是先立年气,都要把司天的气加在少阳主运气的上边,叫天气下临,叫年气布天。故他是阳中的太阳,然后再论六气分治,每一步天的气。凡是十二气都要这样加临,如果是少阳运,布天的又是少阳,第三步气与年气都是同一个天体,但是年的天体包括着六个天,是五季的天。而少阳运只是主管着夏季60天87.5的气,是一年中第二步运第三步气的天体,六气是苗,夏季的气是根。即厥阴的中气少阳火正好布天,少阳的本气火正好布天,故就如同人的胆少阳主管一样。“故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

当肺脏的魄气布气时,指的是秋运的天气,秋天的天气只是年气的一部分,故“通于秋气”。通于秋气的天体中,肺脏的魄气,从里到外,出入在内外,气的变化随魄气的往来,充于肺中,充于皮毛,主管者十一条经脉的六气,阳明肺是根,故取决于阳明。

     当以肝脏来说,是魂气布气,指的是春运的天气,春气的天气只是年气的一部分,故“通于春气"。通于春气的天体中,肝脏的魂气从里出来,出入在内外,气的变化随魂气的往来充于肝中,充于筋爪,酸味厚了气苍,像阳中之阳气。厥阴布天的60天87.5中,故凡十一脏中都取决于厥阴肝。

     当以肾脏而言,指的是冬运的气,有收藏的本能,志的精气出入内外,精气的关键,是能收藏,能把精气充于毛发,充于骨髓,阴阳相合能生苗,阴中之阴“通于冬气”。太阳的运主十二条经脉的六气,主60天87.5的时间,太阳是六气的根。故取决于太阳。

      当以脾脏言五脏时,脾脏与胃的膜相连。脾胃为仓廪的器官,大肠传导变化出,小肠受盛化物出,膀胱津液出,三焦决渎之处。是生成营气,转味气,化糟粕的地方,志的湿气出入内外,充于口唇的四白,在味为甘,在色是黄,是阴中的至阴通于长夏的气中。太阴湿是六气的根,故五运六气的运转在十一经脉中,都取决于脾太阴。

      在以上的五脏中不管是到哪一脏主管的时间,都取决于主运的脏器,主运的运气,主明则六气安定,天下大昌,主不明,形乃大伤。

故人迎一盛病在少阳,二盛病在太阳,三盛病在阳明,四盛以上为格阳。寸口一盛病在厥阴,二盛病在少阴,三盛病在太阴,四盛以上为关阴。人迎与寸口俱盛四倍以上为关格,关格之脉羸,不能极于天地之精气,则死矣。

      故:所以说,当阳明司天,以少阴的尺脉诊病。少阳盛为一阳病。为少阴为开,少阳为合气,是阴脉见了阳脉,诊的是促脉。这叫“人迎一盛病在少阳”。即少阴尺脉为里,为内,少阳一阳为上关脉,为外,为去的脉,为人迎促脉。

    太阳司天,以太阴的尺脉诊病。太阳为开,太阴也为开,寸口外脉,盛于内尺脉,为“二盛病在太阳”,太阳为阖气。是阴脉,见阳脉(太阳为先时气三阳)太阳为人迎,为去的脉。
     太阳司天 ,以太阴的中气阳明尺脉诊病。气先时升至阳明二阳盛,为“三盛病在阳明”。是人迎盛,外盛。

    四盛已上为挌阳————尺脉为太阴的中气阳明行于地,先时的促脉居于阳明二阳盛,当阳明气位主运的气不能出入,为阳气隔住了阴气,外虽为阳诊脉阳气不浮为四盛挌阳。

     当寸口一盛病在厥阴时,是手经脉寸口为准。先时的促脉盛。即诊阳明二阳寸口脉,厥阴的一阴下关脉盛;诊太阳的寸口脉,少阴的钩脉盛;诊太阳的沉脉时,是尺脉太阴的沉脉更胜。

    四盛已上为关阴———是促脉的阴气甚而诊脉不沉,是主运的阳气出不来为拒着阴,阳气被阴气关在里边。

    不能极于天地之精气,则死矣————阴阳相胜,阴阳俱盛,不得相营,不可以久盛,极则衰败,不能极于天地之间的精气,先时而极的促脉都会死人的。

注:关于后两段的话,理解的并不统一,众说纷纭。

    (1 )如:“凡此十一脏,皆取决于胆”。理解的偏差太大,大多的学者把此话理解为人的胆在人身的脏腑中是最重 要,人的一切活动皆取决于胆,这是不对的。

    (2)关于人迎大于寸口的问题,历代中医大家皆渺然,一说“人迎之脉大于四倍于寸口”马上又同于《难经·

 三十七难》中的误解,而不知道《黄帝内经》诸篇中以气口大于人迎为关脉的道理,人迎就是关脉,人迎就是促脉。朱丹溪在《篡要》里竟列关格为病名,同张仲景一样“脉两寸俱盛四倍以上”也说是病名。都是不得《黄帝内经》诸篇的精绪及医理。我们根据原意详尽的作了解释,需要说明的是,本文只是说了人迎大于寸口的问题,没说寸口大于人迎的问题,都是讲气的盛衰,是阴拒着阳,还是阳格着阴的问题。被拒,被格的为邪在五脏。故当关脉的脉,脉从而病反,按之不鼓,诸阳皆然,是寒盛格阳而至;当关脉的脉,脉而从形证为寒,按之鼓得甚,按之脉鼓于手下。是阳盛被阴拒着,为阳病而至。这里的脉法,是五运六气中,气交何经脉的语言。都以心意怡悦,以为知道气交的终尽,工巧神圣,只是粗略的得其半,全失其道,全都差互,允膺其称尔。

 

                                                  拄其间   锷未残

                                                              2015.7.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