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在“以人为本”理念的主导下,人性化管理已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在各管理领域流行。虽然这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但是在这种理念下,人性化管理被泛化的现象越来越突出,致使在管理过程中产生了许多新的价值观和新的问题,应该引起人们应有的注意。 《三字经》开宗明义就讲:“人之初,性本善”。人性化管理应该在相信人性的真、善、美的基础上,通过我们的管理让人们的善性得到培植和生长,让人们的正义感、使命感、责任感得到增强。作为管理者,我们管理职责就应该是创造促进人性向善的良好环境,促使身在其中的人能关注个人的生命价值,有弃恶扬善的行为自觉。然而,在现实中,许多管理者,他们在“人性化管理”的招牌下无原则地放纵、无规则的运行、无立场地包容,有的甚至以社会大环境为名无奈地冠以“人性化”的美名行“和稀泥”之实,至使人的价值观扭曲,让人们不得不为了保护自己的即得利益而做出与善行背道而驰的选择,这样的人性化管理已经被泛人性化所绑架。 有的因为没有责任感就假借人性化管理而不愿管。有的人做官只是为了个人的名利,从不从事业大局出发思考问题,在工作中,遇到问题绕道走,还美其名曰“得饶人处且饶人”,有时为了维护少数人的利益而让大多数人失去了公平待遇。这表面上看管理者处理问题好象是很人性的,其实它是对人性的一种践踏,因为他时时都在刺激着人的私欲,拷问着人的良知,让人被动地利用假丑恶的东西达到“适者生存”的目的。 有的因为自身不过硬就假借人性化管理而不敢管。在我们的管理队伍中,有那么一些人,他们因为不能严格要求自己,缺少必要的自我修养,自身有许多问题和毛病,在问题面前显得底气不足,怕管了之后对自己不利,所以就得过且过,显得很大度。其实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有的人之所以敢“如此胆大”,无视纪律和要求,就是因为管理者自身有问题,他们知道“你不敢管我”。管理者也很“明智”,“惹不起我躲得起”,有的还搞些小动作,“你看我这样做是对得起你的”,助长了“小人品格”。 有的因为没有高素质就假借人性化管理而不真管。在管理过程中,有许多问题是明摆着的,管理者也想管,但不真管。为什么呢?有的说“做事总得有点余地,给别人一点空间”,有的说“这是社会上普遍的问题,我们几个人不可能有什么作为”,有的说“人都是吃五谷杂粮的,哪会没有点毛病?”等等,大多数人的做法就是“点到为止”,“静观其变”,工作浮在面上,没有动真格的勇气和力量。这种现象反映的是管理者没有一定的管理智慧,没有一身正气的人格,他们害怕出力不讨好。 在现实情况下,人性化管理应该是管理的一种高境界,应该大力提倡。我本人就是人性化管理的忠实实践者,我以为,人性化绝对不是自由化,它强调的是尊重和顺从人性,它必须建立在讲规则的基础之上,它必须有有效的约束和规范,以促进人们向善、向上为价值追求。因此,首先,必须建立钢性的制度体系,并以此引导、规范被管理者的行为,进而达到被管理者的一种行为自觉。其次在执行制度的过程中,用人性化的教育方式,让被管理者理解、认同管理者的思想和做法,进而达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默契。三是管理都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人格权威,确立自己在人们心目中的“公平、正义”的良好形象,让人们知道管理者是一位有胆有谋,一心为了大家的人。 所以,人性化管理不是口号,也不是什么招牌,而是一种管理行为,管理境界。它是建立在良好秩序的基础之上的,以激发人的主动性,培植人们优秀品质为目的的管理。我们绝不能以“人性化管理”之名,用“人情味”代替管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