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瓦罕走廊,一村临四国!唐僧西天取经走过的一个与世隔绝的幽闭天堂!

 赏心悦目鉴赏馆 2015-11-19

瓦罕走廊,一村临四国!唐僧西天取经走过的一个与世隔绝的幽闭天堂!


瓦罕走廊,古老而神秘!

长400公里,宽仅3到5公里;1000多年前,法显、玄奘从这里走过;100多年前,它曾是英国和沙俄在中亚的势力分界线。

这是,祖国西部边陲一条充满着神奇色彩又令世人向往的通道。

它被称为帕米尔高原上的“天路”!

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蓝天、白云、雪山、草原、牧人、河流......帕米尔高原独特的自然和人文风光,散发着极致的诱惑气息。


这里也几乎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幽闭天堂!

它是世界上最偏远国家之中的最偏远的地方之一;这里的游客甚至少于世界之巅喜马拉雅山。

古往今来,它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沿途断壁残垣的古驿站、坍塌破败的兵营旧址、炊烟袅袅的塔吉克牧民毡房,向世人诉说着帕米尔高原厚重的历史与文化,把人们引入超越时空的遐想中;

曾经,这里是繁华的丝绸之路的一部分,是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与贸易的重要通道。

唐僧赴天竺取经从这里经过;

近代,本是中国领土的它,被外国列强蚕食!

它是中国近代史上遭受外国列强蚕食的领土之一,1895年英俄两国为扩大其在中亚势力强行夺走;

当今,这里也是西方大国倍受重视的战略要地之一!

特殊的地理位置,一直备受人们关注!

而当你看到戍边战士的艰苦生活,你也许会流泪!

那些爬冰卧雪、执勤巡逻、抗缺氧、斗严寒的画面足以点燃你的爱国之火。

瓦罕走廊

瓦罕走廊也叫阿富汗走廊,是阿富汗巴达赫尚省至中国新疆境内呈东西向的狭长地带。 全长约400公里,东西走向,其中在中国境内长约100公里,南北宽约3至5公里,最窄处不足1公里;其余300公里在阿富汗境内,最宽处约75公里。

从地图上可以看出,它既是我国与阿富汗的边界,同时与塔吉克斯坦和巴基斯坦及巴控克什米尔地区接壤,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中阿两国在狭长的瓦罕走廊东端相毗邻,边界线只有92.45公里。

尽管阿富汗长期动荡不宁,瓦罕走廊却一直保持着相对的平静。一是因为它地处偏远,生存条件较差;二是该地区一直由北方联盟控制,远离阿富汗战火。因此瓦罕走廊与中国新疆的塔什库尔干基本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交通联系与人员往来,属于名副其实的“隔离带”。

2001年“9·11”阿富汗战争的爆发,美国想借道瓦罕走廊,使原本祥和、宁静的边关,如似一盆熊熊烈火,引起国内外人们的关注。

瓦罕走廊风中国境内风光串联

塔什库尔干河——慕士塔格峰——公主堡——卡拉其古哨所——排依克村——玄奘取经东归古道”纪念碑——明铁盖达坂——明铁盖边防连罗卜盖孜前哨班——克克吐鲁克冰川哨所——中阿1、2号界碑

离开塔什库尔干县城不久,就进入著名的瓦罕走廊。西来的喀拉乞库尔河与南来的红其拉甫河,在这里汇流成为塔什库尔干河,一直流到慕士塔格峰下。

瓦罕走廊绝美高原风光

慕士塔格峰

冰山之父

慕士塔格峰(Muztag Ata),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陶县与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交界处,海拔7509米。峰顶的皑皑白雪,犹如满头白发,倒挂的冰川,犹如胸前飘动的银须,它像一位须眉斑白的寿星,雄踞群山之首,故有“冰山之父”的美称。

群山环绕的山谷里,绿色的草甸偎依在黑水之间,散落着塔吉克牧民的牛羊

公主堡

军事性工程重地

塔什库尔干河的北面就是传说中“汉日天种美丽神话”公主堡的遗址,堡墙以土石与树枝相间垒筑,堡墙内有居住遗迹13处。是一处军事性质的工程,与保卫古代丝绸之路交通安全有关。它来源于当地人民中流传的一个“汉日天种美丽神话”,《大唐西域记》有记载这个美丽的传说。

整个瓦罕走廊被牢牢夹在帕米尔高原与高耸险峻的兴都库什山之间,其东、南两面地势较高,西、北较低。若将走廊一分为三,中东部地区生活着在阿富汗人数很少的吉尔吉斯人。其东部在我国境内则主要生活着塔吉克民族,瓦罕走廊大部分地区都是干旱缺水的荒漠,仅有极少量的耕地,居民基本上靠天吃饭;事实上,整个瓦罕走廊是中阿两国最为贫瘠的地区。

吉尔吉斯部落

生活在世界尽头

这里像是被遗忘的世界尽头,偏远,孤独,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山峦起伏,放眼望去只能看到一片白色,除了风声,有着纯然的寂静。生活在这里的吉尔吉斯游牧部落,延续着几个世纪前祖先的生活方式,推开他们蒙古包的门,仿佛是进入了另外一个时空。



吉尔吉斯女人都穿红色,那是一种充满生气的血红,在四周灰色和棕色的风景间惹眼地跳跃出来;就像在中国和印度一样,这种颜色象征着繁荣、生育力和好运。

排依克村

瓦罕走廊第一村

沿喀拉库力秋河向西约3公里处。在克孜库尔干山和红其拉甫群山簇拥的冰峰下,一座座红墙土房和金黄色的高原柳,散落在蓝天碧草间,在阳光下显得那样古朴、恬静,有一种近乎圣洁的原生态美。这个具高原色彩和时代气息的原生态村庄,便是瓦罕走廊第一村――排依克村,它也是我国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唯一一个柯尔克孜民族的村庄。

在过去30年间,为解决边境地区贫困问题,当地政府帮扶这里贫困人口的主要方法是盖房子、送面粉和牛羊。到如今,全村100多个家庭,几乎都有3套房。

明铁盖达坂

马可·波罗在这里发现了帕米尔大头羊

过瓦罕三桥,沿明铁盖河向里约10公里,就是中外著名的明铁盖达坂,此处雪山高耸,冰川形成的冰舌直泻山下。塔吉克语意为“一千峰骆驼”。这一带的最珍贵野生动物——帕米尔大头羊是马可·波罗经过这里时发现的,他把这一发现写入了《马可·波罗游记》,所以国际野生动物组织又将其命名为“马可·波罗羊”。

明铁盖山口是帕米尔高原上地势最开阔的河谷地带,在漫长的历史时期里,这个海拔4000多米的山口一直是帕米尔高原上连接东西方丝绸之路的主干道。直到最近半个世纪以来,为了避开克什米尔国际争议区,当地沿着红其拉甫河建起了一条现代公路,红其拉甫成为重要的口岸,持续千年来往不绝的明铁盖山口从此冷落下来,渐渐被人们遗忘。

随着海拔的升高,人烟越发稀少,牛羊也不见了。一潭碧绿的湖水如翡翠出现在眼前。阿富汗边界就要到了。

瓦罕走廊的中国军魂

卡拉其古边防哨所

环境恶劣的黑洞

与公主堡遥相呼应,独立红顶楼房,便是卡拉其古,柯尔克孜语意为“黑洞”,因地处瓦罕走廊咽喉部位,常年狂风肆虐,环境恶劣而得名。

“古道倚长剑,边关铸军魂。”一句朴素而富有激情的红色标语在雪山之中显的非常醒目。罗卜盖孜前哨班驻扎明铁盖达坂。哨班向前约200米处,海拔4500多米罗卜盖孜沟的山坡上,便是“玄奘取经东归古道”纪念碑。

离开罗卜盖孜,西行两个小时车程,就可以瓦罕走廊中国部分的最后一道哨卡——克克吐鲁克边防连。

克克吐鲁克哨所

最后一道哨卡

这里距离中阿边境只有23公里。边防连门前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着“鸡鸣三国”四个字。这里的守防官兵用“鲜花盛开”描绘着诗一般的冰川哨所。而“头顶蓝天、脚踏白云,四季风雪、草木皆无”才是这里最真实的写照。

沿着克克吐鲁克哨所继续向西南方向前进约20公里,海拔升到5600多米,瓦罕走廊中国段就到尽头了。有一道铁丝网静静地立在中国和阿富汗的边界上。

中阿1、2号界碑

全世界最悬殊的陆地边境

1963年11月,中阿两国签订了《边界条约》,正式划定了两国在瓦罕走廊的边界线。中阿1、2号界碑就耸立在铁丝网前50米处,这一立立出了全世界时差最悬殊的陆地边境(中国和阿富汗相差3个半时区),也是全世界海拔最高的陆地边境之一。它虽是我国瓦罕走廊的终点,但却是我们边防军人的守点。

风雪边关,我们因为你而存在!

耻辱的历史

1895年3月11日,英俄抛开了两个最重要的当事国中国与阿富汗,签订了《关于帕米尔地区势力范围的协议》,不但划定两国在帕米尔的势力分界线,而且将兴都库什山北麓与帕米尔南缘之间的狭长地带划作两国间的“隔离带”,即“缓冲地带”。这是一段耻辱的历史,它深深地刺痛着边关军人的心!

边关,祖国疆土的门户,国家主权的象征。

90多公里的瓦罕走廊,几十个海拔5000米上的冰川点位。,这里是恐怖暴力分子常企图潜入潜出、渗透破坏的重点地区,也是边防部队严控的重点方向。

天宫巧匠勾画出了帕米尔高原的自然奇观,而终年驻守在这里的边关军人却用生命铸起铜墙铁壁般的边疆防线。

1个边防派出所,警力十分有限,却要管控近200公里边界、2500多平方公里、有13个通外山口的瓦罕走廊中国段边境,担子可真是不轻。

作为瓦罕走廊的边防军人,肩负着守卫祖国领土完整、打击敌对势力和恐怖分子的神圣使命。一个“如何适应高原缺氧,练就过硬军事素质”的讨论,成为瓦罕走廊代代官兵不懈探索的课题。

零下三十多度时,在茫茫雪海里进行耐寒训练,一呆就是二三个小时。强烈紫外线下,官兵们戴上防护眼镜和面罩进行耐高温训练,皮肤由白变红、红变黑,不知道脱掉了多少层皮。

瓦罕走廊深入玩法

一、行程推荐

第一站、伊什卡希姆(Ishkashim)

伊什卡希姆

边界线上的国际市场

这个位于阿姆河岸上的山村是瓦罕走廊的入口,群山环抱。阿姆河就像一面镜子。河的对岸,塔吉克斯坦境内坐落着一个同样叫做伊什卡希姆的山村,与阿富汗的伊什卡希姆隔岸相对。

村中有一座桥直通塔吉克斯坦。每周六早上,在阿姆河中心的一块无领主之地上都会开放“国际市场”,在那儿能直接感受到说着同样语言、信仰同样宗教的同样的人,却因分属不同的国家而呈现出的迥异气质。

第二站、喷赤堡(Qala Panja)从伊什卡希姆出发,颠簸了两天之后作者到达喷赤堡。这是瓦罕走廊上伊斯玛仪派社区宗教领袖的居住区。玄奘曾经描写过这片瓦罕河沿岸的山顶上耸立着的古代堡垒。在这儿作者结识宗教领袖,深入了解这片地区的宗教文化。

第三站、克列特(Kret)

克列特

时间停止的村庄

在一个战火纷飞的国度,天堂或许意味着安全感,这是一种在阿富汗多么珍贵的东西啊。这个村庄位于巴巴坦吉峰(Baba Tangi mountain)山脚下,在午后阳光的照耀下,山上的积雪闪闪发光。是一个让人感到时间静止的村庄。

他们渴望共产主义的生活,对使阿富汗人饱受连年战争之苦宗教的原教旨主义感到失望,同时又向往阿姆河对岸的塔吉克斯坦所享有的自由。

第四站、萨哈德·波洛格西尔(Sarhad-e-Boroghi),这里是阿富汗道路的尽头,从这继续往东走,就是帕米尔高原,自此开始只能步行或骑马,荒野度长夜。作者加入了阿富汗士兵巡逻边境用的大篷车队,骑马而行。

第五站、马纳拉山谷(Manara Valley)

帕米尔的马上旅程艰辛而深入,几日马背上的颠簸,到达马纳拉山谷。在这里作者邂逅了吉尔吉斯人的婚礼。这片山谷离中国边境非常近了,骑马从游牧民族的定居之处到达边境仅需要4个小时。

二、旅行指南

准备篇

目前深入过瓦罕走廊的大多是各国记者和少数深度旅行家。鉴于阿富汗国家的安全问题,以及瓦罕走廊沿线是一处高度敏感的边界区域,并不建议一般的旅行者去到瓦罕。对于有意涉足的旅行者,首先要做的是办好相关通行证。去瓦罕走廊必须要有通行证,独自一人去徒步一般是不允许的。

通行证办理参考流程:

1.在喀布尔联系ATO(阿富汗旅游组织),通过他们让阿富汗政府的相关部门给你签发信函,之后在法扎巴德和伊什卡希姆需要向当地政府部门出示。

2.在法扎巴德到当地政府的旅游信息中心,签发信函,以备在伊什卡希姆用到。

3.在伊什卡希姆,带着之前的两份信函去边防部队,找他们的长官再开具一份信函。

交通

深度游可以选择搭车、徒步、骑马。如果想更为快速地旅行,可选择租车,从伊什卡希姆到萨哈德·波洛格西尔村总共200公里,需行驶两天。

食宿

可借宿当地人家中,同食同居同度日。当地人的日常饮食主要有面包和茶,偶尔会有米饭、肉和奶制品。

季节

瓦罕走廊一年大部分时候都风很大,有沙尘暴,且几乎每个月都会下雪。9月是最适合进入的季节。7月和8月初冰雪开始融化,水位暴涨,惟一的一条路会断。8月中旬,差不多可以开车涉水。9月中旬过后,山口都会关闭。

语言

瓦罕走廊生活着的主要是瓦罕人和吉尔吉斯人。瓦罕人说波斯语,吉尔吉斯人说吉尔吉斯语。

人曾这样说:

瓦罕走廊,孤而远的亚洲之心!

帕米尔高原上的座座雪峰像一瓣瓣透着晶莹的莲花,恒久地散放着冷穆而高贵的光芒,让世俗的脚步和眼光永远难以抵至。常人难以企及的瓦罕走廊,是这巨大的莲花瓣中隐秘而核心所在,积淀着、散发着千年间混融几种文明后的巨大芬芳,然而,这些文明的芬芳却低调得被世人忽略。

让我们起身走向帕米尔高原的瓦罕走廊,走向亚细亚之心所在地吧!

去瓦罕走廊,你需要行走"中巴友谊公路"——喀喇昆仑公路(Karakoram Highway,简称KKH),北起中国新疆喀什(Kash),穿越喀喇昆仑山脉、兴都库什山脉、帕米尔高原、喜马拉雅山脉西端,经过中巴边境口岸红其拉甫山口,南到巴基斯坦北部城市塔科特,一路的高原美景绝对让你震撼!

而且去了帕米尔高原,你会知道,去一次是绝对不够的~~

详情请点击下面文章查看——

中巴友谊公路,金字塔以来人类最大的工程!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

到了塔什库尔干县,不要忘了去那里的杏花林看看,高原上的别样江南风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