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治思路

 真心人8 2015-11-20


关注我们,请点击“经方追随者

溃疡性结肠炎( ulcerative colitis,UC) ,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以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和里急后重为主要症状;以直肠、乙状结肠粘膜慢性炎症和溃疡形成为主要病理表现的常见肠道疾病。本病病因病机目前尚未完全清楚,治愈难度大,复发率高,具有较高的癌变率,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病。一般认为本病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可能与自身免疫损伤、遗传、感染、精神因素及食物过敏变态反应有关。中医认为本病属“泄泻” 、“痢疾”范畴。 UC缓解期,仅表现为大便次数多,粪质清稀,属中医泄泻范畴。UC慢性复发型属中医的“休息痢范畴: UC慢性持续型属中医的“久痢” 范畴、典型的UC临床表现有发作期、缓解期不同,病程长,易复发。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临床疗效好、复发率

低、副作用小的优点,为加强对本病的研究,抛砖引玉,谈谈对疡性结肠炎的诊治思路。

一、病因病机

溃疡性结肠炎多因脾胃虚弱、情志失调、感受外邪、饮食所伤,导致损伤脾胃,纳运失常,水谷停滞,升降失调,产生湿热、积滞等邪客于肠道,与肠道气血相搏,大肠传导失司,气血凝滞,肠络损伤,血败肉腐,壅滞成脓,内溃成疡,形成溃疡性结肠炎。本病日久不愈,反复发作,损耗正气,而成虚实夹杂之证。其病位在肠,但发病与肝脾肾关系密切。病机为本虚标实;脾气亏虚为本,湿、热、瘀、积为标。溃疡性结肠炎反复发作,时作时止,有发作期、缓解期之分。发作期以邪实为主,多因湿热、积滞之邪壅滞肠中与气血相搏结,化腐成脓,肠膜血络损伤,而见脓血便,多属大肠湿热证;缓解期患者往往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症状消失,仅偶有腹泻、或泄泻与便秘交替、或有少量黏液便等症状,表现以正虚为主。由于病程日久,正气耗伤,损伤脾肾。脾气亏虚症见食欲不振、神疲乏力、面色萎黄、饮食稍不慎即腹痛腹泻;脾肾阳虚症见腹部冷痛、畏寒喜暖、四肢不温、腰骶酸痛等。缓解期正虚,有余邪存在,正气不能抗邪外出,而邪气留恋,损伤正气,故致反复发作。本病在临床上往往虚实并存,寒热互见。治疗应标本同治,寒热并用,采用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相结合的方法,按本病的急性活动期与缓解恢复期进行局部和整体的综合治疗,方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二、理化检查

1.结肠镜检查和结肠粘膜活体组织病理检查:

①受累结肠粘膜呈现多发性浅表溃疡,伴有充血、水肿;病变多由直肠起始,往往累及结肠,呈弥漫性分布。②肠粘膜外观粗糙不平,呈现细颗粒状,组织脆弱易于出血,或可覆盖有浓性分泌物,似一层薄苔附着。③结肠袋往往变平或变钝,以至纽袋消失,有时可见到多个大小不等的假息肉。④结肠粘膜活检病理变化呈现炎性反应,同时常可见到粘膜糜烂,隐窝脓肿,结肠腺体排列异常及上皮改变。

2.钡剂灌肠检查:①结肠肠管缩短,结肠袋消失,或结肠呈管状外观。②复发性溃疡或有多发性假息肉表现。③结肠粘膜粗糙、紊乱或见细颗粒样变化。

3.实验室检查: ① 血液检查:常见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急性期有中性粒细胞增多,血小板数可明显升高,②纤维蛋白增加,血沉加速。严重者血浆总蛋白及白蛋白降低,a1和a2球蛋白明显升高,r球蛋白下降提示预后不良。电解质平衡紊乱常以低钾最为突出。,③粪便检查:黏液脓血便,镜检见大量红、白细胞和脓细胞。急性发作期可见巨噬细胞。粪便病源学检查可排除感染性结肠炎。④ 免疫学检查:活动期IgG、IgM常增高;C反映蛋白增高。

三、诊断与分型、分级、分期

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及结肠镜检查()黏膜活体组织病理检查或钡灌肠典型改变可以诊断本病。

溃疡性结肠炎分型:临床分为初发型 慢性复发型 慢性持续型 急性爆发型

溃疡性结肠炎临床严重程度分级:轻度 中度 重度:

溃疡性结肠炎分期:根据病期可分为活动期和缓解期。

四、辨证论治

1.溃疡性结肠炎急性活动期——多见于中医脾胃虚弱,大肠湿热证

主症:便脓乏力,苔黄厚腻。

次症:身热腹痛,大便臭垢,里急后重,口苦口臭,纳呆胃痞,小便短赤,肛门灼热,脉象滑数。

诊断:凡具备主症和任意二项次症者即可诊断为本病脾胃虚弱,大肠湿热证。

辨证:脾虚失运,湿热蕴肠。

治法:健脾助运,清化湿热。

方药:自拟清化溃结汤:

白头翁15克,秦皮15g,红藤30克,黄连10克,广木香10克,虎杖15克,六一散20克,焦四仙各10克,生薏米30克,白术15克。

2.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多见中医脾肾亏虚,湿邪留滞证。

主症:腰酸乏力,便带粘液。

次症:便秘或泻,夹有白冻,肛门坠胀,纳少腹胀,畏寒肢冷,头身重着,舌苔白腻,脉象细滑。

诊断:凡具备主症和任意二项次症者即可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脾肾亏虚,湿邪留滞证。

辨证:脾肾亏虚,湿滞大肠。

治法:健脾补肾,除湿导滞。

方药:自拟补益溃结汤:黄芪30克,炒白术15克,苡米20克,五味子10克,补骨脂10克,肉豆蔻10克,广木香10克,红藤15克,焦四仙各10克,马齿苋15克。

临证加减法:兼有瘀血加丹参、三七;兼有肝郁,加郁金、合欢花;兼有寒凝,加桂枝、干姜;兼有食积,加鸡内金、神曲;兼有阴虚,加北沙参、玉竹;兼有血虚,加当归、白芍;兼有阳虚,加炮附子、干姜。

五、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①主症消失,次症基本消失,舌、脉基本恢复正常。②肠镜复查粘膜病变恢复正常,或溃疡病灶已形成瘢痕。③便常规镜检3次正常。

显效:①主症基本消失,次症改善程度达二级以上(3+→+);舌脉基本复常。②肠镜复查粘膜病变恢复程度达二级以上(3+→+或++ → 0)。③便常规检查正常。

好转:①主症改善达一级以上(3+→2+或2+→+)。②肠镜复查粘膜病变恢复程度达一级以上。③便常规镜检红、白细胞数<5个/H。

无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内镜及病理检查无改善。

六、证候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证候基本消失,治疗前后证候积分减少95%以上。

显效:治疗前后证候积分减少70%以上。

有效:治疗前后证候积分减少30%以上。

无效:治疗前后证候积分减少小于30%。

七、临床体会:

1.健脾清化法是治疗UC的根本大法。溃疡性结肠炎是各种致病因素导致脾胃虚弱,运化失司,湿郁化热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其病机为本虚标实,脾胃气虚为本,治宜健脾益胃;湿热、气滞、寒凝、瘀血、食积为标,其中湿热为标实证的中心环节。兼证中的气滞证、寒凝证、血瘀证、食积证均有湿热,因此清化湿热为主要治标之法。临床上健脾多以四君子汤为基本方,清化多以白头翁汤和香连丸为基本方。灵活运用,疗效颇为满意。

2.调气与行血是治疗UC的基本法则。溃疡性结肠炎属中医“久泻”、“久痢”范畴,临床症状除有脓血便或粘液白冻样便外,尚有里急后重,大便不爽、大便不通畅,肛门坠胀等症状,中医认为是“滞”,须调气治疗,古训:“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调气用木香、焦槟榔;行血用红藤、虎杖。红藤入大肠经,活血止痛,清热解毒作用较强。虎杖有活血定痛,清热解毒之功,其化学成分主要为大黄素,具有除污荡垢,推陈致新的作用;并含有一定量的鞣酸,具有收敛止泻的作用。在本病的活动期,祛邪为主,煎药时间宜短,令大黄素起作用;在本病缓解期,扶正为主,煎药时间宜久,使大黄素作用减弱,而鞣酸止泻作用增强,有利于本病的康复。

3.中药内服配合灌肠是治疗UC的重要手段。本病为难治疾病,治疗难度大,疗程长,反复发作。为提高临床疗效,提倡辨证论治与辨病治疗相结合,内治与外治相结合的综合疗法。特别是中药灌肠治疗本病,使药物直达病所,有利于肠粘膜局部炎症的消退、溃疡愈合和病变组织的修复。活动期用汤剂作保留灌肠,缓解期用栓剂纳入直肠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

4.活血化瘀敛疮生肌是治疗UC的重要环节。瘀血内阻、积滞不通是溃疡性结肠炎反复发作的病理基础。本病炎性病变主要侵犯结肠黏膜,肠镜下可见黏膜充血、肿胀、糜烂,黏膜下血管网模糊,溃疡形成,表面敷有黄白苔,可伴有弥漫性出血。其病理改变类似中医创疡,属于中医“内疡”范畴。UC肠镜下见黏膜充血、肿胀、糜烂、渗血,血管网模糊, 为瘀血表现。从病程长、反复发作、临床反复出现脓血便等证候特点,表明UC病在血分。瘀血阻滞在UC发病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地位,既是UC形成的病机,也是UC复发的病理基础。针对血瘀证给予活血止血药治疗, 常用活血化瘀药有丹参、桃仁、红花、三七粉、川芎、赤芍等。对于脓血便频频,大便次数较多,甚至有大便失禁者,应酌情应用酸收敛疮生肌,常用敛疮生肌药有锡类散、生肌散、青黛、珍珠粉、五味子、五倍子、乌梅、 等。

5.黄芪、甘草扶正可调整免疫功能是治疗UC的良药。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用黄芪甘草治疗本病可补气扶正,调整免疫功能。现代研究表明:黄芪、甘草可调节免疫功能,加强机体代谢,具有抗炎、抗溃疡、抗变态反应等作用,甘草尚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具有解毒作用和抗癌作用。黄芪尚有固表托毒祛腐生新作用,能促进溃疡愈合。二者为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要药。

6.巩固疗效和调理饮食是防止本病复发的必要措施。UC为肠道疾病,治疗期间宜吃清淡少渣饮食。忌食生冷、辛辣、油腻、硬粘等难消化和刺激性食物。同时在生活上适寒湿;工作上劳逸结合,避免劳累;精神上保持情绪稳定,乐观豁达,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这些措施均有利于本病的康复。特别是在临床治愈后,必须再服一个月参苓白术散以补气健脾,加强机体代谢能力和抗炎抗变态反应的作用,以达到巩固疗效,防止复发的目的。

天津市中医药学会消化疾病专业委员会于2015年11月7日顺利召开,本文为李乾构教授在会上做的精彩讲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