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欲,望不穿

 喜好喜好 2015-11-23

欲,望不穿

文/799813572a    编辑/喜好喜好

 
 
      始皇君临奈何求,汉武罢黜华夏修
  高祖弃子易天下,霸王溺虞送春秋
  魏武雄才天命尽,昭烈宽仁白帝忧
  太宗善娶文德后,明皇困住贵妃眸
  青莲邀月三杯酒,子美流离憔悴舟
  苏子四谪叹仙道,易安难剪望夫愁
  自古英雄情难了,佳人如梦月如钩
  谁道吾生为何恋,轮回不断水长流
  曾经有人这么问我:“如果让你在人和神之间做出一个选择,你会做人还是做神?”当时的我不假思索地选择了神——神可以高高在上、主宰一切,神可以腾云驾雾、永葆青春,神可以轻而易举地决定一个人的命运,神可以毫无代价地宣判一个人的灭亡,神可以保佑着万物在自己的意志之下谋福,神可以统治着万物在自己的意志之下挣扎,比整天听天由命、遭受生老病死的人可好多了。然而那人却摇了摇头,说道:“生老病死、生离死别又何尝不是一种享受?要我选,我会选择当一个人,我有七情六欲,我有自私、有奋斗,我会为生计而劳累奔波,我会为了得到没有尽头的满足而无限地去追求,直到死……”
  谈及“欲望”,人们往往会想到一些不好的东西,古人云:“酒香夺志,色满销魂,财迷心窍,气断江山。”正是有了食欲,才有了捕食与猎杀;正是有了性欲,才有了风流与蜚语;正是有了财欲,才有了出卖与欺诈;正是有了名欲,才有了争斗与硝烟……
  由此可见,人的欲望会毁掉他的人生……可反过来想一下,没有酒哪来的友,没有色哪来的家,没有财哪来的路,没有气哪来的一切……所以培根又说:“欲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原动力。”
  “欲望”,抑或是“理想”之黑暗面的解释,好的、浅的理想为“理想”,不好的、深的理想便成了“欲望”,不能简单地说欲望是一个好东西或是坏东西,因为欲望本身也有好坏,而理想本身也有好坏,理想与欲望的互通点是——追求,无论是有理想还是有欲望,都会为之去追求,去奋斗,也许是殚精竭虑,也许是处心积虑……
  自古王朝生于欲望,亦毁于欲望。一个人有了“平天下”的欲望,便为之去奋斗,招兵买马、发动战争,推翻旧的政治体系,建立新的政治体系,成为了开国之君;另一个人有了鱼肉百姓、打破天道的欲望,便荒淫无度,最终招来不可抗拒的祸患,成为了亡国之君……
  都说老庄以及后世的道人清心寡欲,淡泊名利,但不能因此断定他们已经达到了真正的所谓“逍遥”的境界,后人知晓曾经有道家思想的存在这个事实本身就是欲望存在的结果,尽管老子在后世文学作品中以太上老君的形象出现、庄子以南华真人的形象出现……老子本人著《道德经》、庄子本人著《庄子》皆有其目的,被世人肯定自己思想的目的,而目的的出发点就是欲望。所谓“逍遥”,只是一种理想的状态,只是庄子心中的一种欲望,而这种欲望他自己实现不了,只能由后人在书中帮他实现,换言之,道仙之祖的原型老子、庄子都没有摆脱“欲望”的洪流,由此可见,没有欲望的人是不存在的。
  我不免想到了《封神演义》中的姜太公,他背负着封神重任游走红尘,又遇上了周文王,成为了助周伐纣的主帅,所以……无论是仙界重任,还是凡尘重任,最终他都圆满完成了,功绩足以胜过封神榜上365路所有正神,然而最终却没能登上神位,成了凡间诸侯,貌似是不公平的……这在作者不能改变历史事实的一种解释之外,或许还有一种解释——姜太公作为一位道士,却有在凡间建功立业之欲,并接受了丞相一职……成为了政治家的道士是登不上神位的,因为政治家有统治国家、造福百姓的欲望,而神只有使命、没有欲望……
  神有了一切,他想得到什么就可以得到什么,也就没有什么驱动他去追求了,他失去了在无尽的欲求与探索中收获来的乐趣,他很空虚,而且要让这种空虚永远地持续下去,一千年,一万年,直到再没有人信仰他为止……多少道人修仙炼丹只为成全自己一个成神成仙的欲望,却不知神仙只有使命没有欲望,别人交给自己的任务是不属于自己的欲望的……
  也许人生来就是有欲望的,不然他不会选择活下去,不然他也不会选择长大……也许每个人都是这样,在无休止的欲望与追求中不知不觉地走进坟墓,在无休止的欲望与追求中走向轮回,生命不止,欲火不灭……也难怪罗贯中会说:“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也许一个人最大的欲望就是没有欲望,一切东西都唾手可得,一切欲望都是那么容易满足,久而久之便没有了欲望,心如止水,无所思,无所虑,无所求……
  吾有欲,故吾为此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