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试解老子的道德经第二十一章

 雪峰读书 2015-11-26
原文: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注释:

  1、孔德:孔即大。德:人类的社会行为准则、规定、规律、要求。“孔德”即大德,人类社会行为的基本准则、主要规定、思想理性、生存发展意识。

  容:容貌、面貌。

  2、“道”:具有从混沌自然中发现、彰显和产生各种事物能力的人类思想认识活动。

  为物:生产、制造、界定、彰显各种事物。《道德经第二章》:“生而不有”,为而不恃。“生”即生育、产生。对仗句中的“生”和“为”两个词具有动词的词性和含义。

  3、恍惚:不清楚。本章用以描述道之为物的情景和状态。

  4、其:代词,指代生产、制造、界定、彰显物的过程。其中:指生产、制造、界定、彰显、为物的过程中。

  5、象:动物,大象。引申为事物的组成元素,象即形象、表象,与形态、形神、形声、形色、形体共同组成完整的事物。在本章“象”有事物形式的含义。物:事物。在本章,物有物质实体的含义。有:动词,存在。本章的“有”用在名词前面,即动词的使动用法,意为使、、、、、有。有象,即“使象有。下文中的“有物”、“有精”、“有信”与“有象”同。

  6、窈:深远。冥:暗昧,不清楚。

  7、精:精气,细微的物质实体。

  8、阅:观察,了解。

  9、甫:古代在男子名下加的美称。众甫,帛书作众父。“众甫”在本章指万物,与“众妙”含义相似。

  译文:

  大德的容貌什么样?“为物之道”是它的随从。“为物之道”生产事物,其状态不清不楚。在恍恍惚惚中,事物的“形象”生出;在惚惚恍恍中,事物的“物质身体”生出;在深深暗暗的状态中,事物的“精神”生出;这“精神”非常真切,它包含着“信实”。从远古到现在,“道”是万物之母的名声永不逝去。我根据什么知道万物的形态和心灵,根据本章所说的“为物之道”和“道生万物”。

  解读:

  本章以提出了大德的容貌是什么样的问题作为开始或文章的启点,然后以揭示道和大德之间的主从关系的方式进行承接,回答了本章开头提出的问题。撩起了罩在大德头上的面纱,显露出了大德的真容。大德是“为物之道”的统帅者和指挥者,“为物之道”是位居主宰地位的大德或主体的跟班或随从。

  本章接着转到了“道之为物”的问题上。老子既然在《道德经》中反复说道是万物之母,万物是道生产出来的,那么就必须回答道是如何生产出万物的这个问题。如果老子对道是如何生产事物的?这个问题不回答或者回答的不好,那么自己关于道是万物之母、万物是道生产出来的思想观点就不能成立。恍恍惚惚是老子对道之为物状态的具体描写,这说明老子还不知道事物是如何通过为物之道从混沌中形成和产生出来的,说明面对道是如何形成和产生事物的这个必须回答的问题,老子采取含糊其辞的方法进行搪塞和应付。这说明老子的道本源论还存在着很大的理论缺陷。
    为物之道和万物之间的关系是母子关系或因果关系。不知其母、焉知其子。所以,老子在本章的结尾说: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