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纷繁缭乱的课改模式中,到底怎么判断一种模式是成功的,课改到底应该注重什么?这成为了不少教育界人士的困惑。 在湖南民办教育学会会长、湖南省原副省长唐之享看来,只要能做到如《纲要》所要求的“促进每个学生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一切都可以摸索。现在,我们不少地方提出了“为学而教”,建立“学习共同体”、“教学共同体”、“闪光共同体”等不同概念,并进行了探索,也取得了一定成效,这些都值得肯定。 “改革的核心应该是建立新制度与新文化,新制度包括新的学校管理、校本教研、与课改配套的考试评价制度等,新文化则是以体现平等、尊重、合作、协商、共建等为主体的新的教育生态。”付宜红认为,有价值的教学需要真实情景中的有效体验,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也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有价值的教学还需要超越单纯的知识与技能的习得,指向人的发展,“坚持长远看有效,这是底线”。 有专家指出,现在,课改风起云涌,新模式层出不穷。但是,有两种表现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一种是无论精华与糟粕,完全抹杀我国几千年的传统教育,唯国外教育是瞻;一种是借现代教育的外衣,行应试教育之实。前一种是无视我国教育的实际,后一种是变相歪曲我们教书育人的根本,这两种态度都是不正确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