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血压

 清茶清清 2015-12-02
高血压病的临床治疗研究
㈠.高血压病的治疗原则
高血压的病理特点为本虚标实,本虚为阴虚、血虚、阳虚、气虚,标实为肝火、血
瘀、水停、痰饮,标本俱病,虚实夹杂;病变涉及多脏,由于高血压的致病因素较多,治疗时应抓住主要病因病机,密切注意阴阳之盛衰。有火者,宜泻其火;有痰浊者,当去其痰;有瘀血者,活血化瘀;有阳亢者,清镇潜阳;阴虚者,滋养肾阴;风动者,宜平息降逆;阴阳皆虚者,当以阴阳双补。虚实夹杂者,或由因虚致实,或由邪实致虚,则当以扶正祛邪,或祛邪以扶正,故高血压病的治疗原则是主要是补虚泻实,适其阴阳,临床应权衡标本、缓急、轻重、主次。
㈡.高血压病的辨证分型与治疗
现代中医在高血压病的辨证治疗方面取得巨大的成就,中医工作者根据自己的临
床实践对高血压病进行了辨证分型。分型如下:《心血管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将高血压病分为六型:肝阳上亢,阴虚阳亢,肝肾阴虚,血脉瘀阻,阴阳两虚,痰浊中阻。《高血压病的中医治疗》皿“ 将高血压病证型分为十种证型:肝火上炎,阴虚阳亢( 包括肝肾阴虚和肝阳上亢两证) ,肝风内动,气阴两虚,阴阳两虚,脾肾阳虚,痰湿中阻,瘀血内阻,
心肾不交,冲任失调。《中西医结合实用心血管病学》将高血压病分为五型:肝火上冲型,肝阳上亢型,阴虚阳亢型,阴阳两虚型,肝阳暴张、肝风内动型( 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根据高血压病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的病理特点,并从临床标本轻重缓急作为治疗考虑,参考各位医家辨证分型经验的基础上,将本病暂时分为三大类、十一个证型,现分述如下。
1.标实的证型
①肝火上炎型
主证:头晕胀痛,耳鸣如潮,面红目赤,口苦口干,急躁易怒,溲黄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肝泻火。
常用药物:用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栀子、黄芩、柴胡、夏枯草、生地、白芍、丹皮、赤芍、草决明、钩藤、珍珠母、菊花。
分析:肝气有余,转化为火,火性炎上,上扰清窍,故头晕胀痛,面红目赤,肝与胆为表里,肝热传胆,胆热循经上冲则耳鸣,胆热液泄则口苦,火热伤津则口干,溲黄便秘,肝胆之火偏亢,上扰心神,则心烦易怒,舌红苔黄,脉弦数,均为肝经实火炽盛之征。
②瘀血内阻型
主证:头痛经久不愈,固定不移,偏身麻木,心痛胸痹,面唇发绀,舌质紫黯,脉象弦涩。
治法:活血祛瘀,通脉活络。
代表方:血府逐瘀汤加减。
常用药物:活血化瘀可用赤芍、桃仁、红花、生地、益母草、牛膝。行气止痛可
用枳壳、柴胡、乌药、檀香、薤白、元胡。
分析:中医学认为“ 初病在经,久病入络” 、“ 初病在气,久病入血” “ 气病累血,血病则累气” 。高血压病随着病程的延续,病情进一步发展,殃及血分,使血行不畅,终至瘀血阻络。
③痰湿中阻型
主证:头目眩晕,胸痞满闷,纳呆恶心,呕吐痰涎,身重困倦,肢体麻木,苔腻,脉濡滑或弦滑,多见于形体肥胖之高血压患者。
治法:化痰祛湿。
代表方;半夏白求天麻汤加减。
常用药物:半夏、橘红、南星、天麻、白术、茯苓、甘草、竹茹、菖蒲等。
分析:饮食不节,肥甘厚味太过,损伤脾胃,或忧思劳倦伤脾,以致脾虚健运失职,聚湿生痰;或肝气郁结,气郁湿滞生痰。痰湿中阻,或兼内生之风火作祟,则表现为头痛、脘闷、眩晕欲扑等。
2.以本虚标实并见的证型
①肝阳上亢型
主证:头晕头痛。面红目赤,烦躁易怒,口干口苦,溲黄便秘,舌红苔黄,脉弦。
治法:平肝潜阳,清热熄风。
代表方:天麻钩藤饮加减。
常用药物:平肝潜阳可用天麻、钩藤、石决明:清肝泻火可用黄芩、栀子:熄风
可用白僵蚕、胆南星;滋养肝肾可用牛膝、杜仲、生地、白芍。
分析:素体阳盛阴衰之人,阴阳平衡失其常度,阴亏于下,阳亢于上;长期精神紧张或忧思郁怒,使肝失条达,肝气郁结化火伤阴,肝阴耗伤,风阳易动,上扰头目而出现头晕头痛。
②阴虚阳亢型( 包括肝肾阴虚和肝阳上亢两证)
主证:头晕头胀头痛,耳鸣耳聋,烦躁易怒,失眠健忘,腰膝酸软,头重脚轻,口燥咽干,两目干涩,视物模糊,肢麻,或见手足心热,颧红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或弦细。
肝阳上亢者多见于高血压病I、II期;肝肾阴虚多见于高血压病II、III期。
阳亢偏重者,以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钩藤、石决明、龙骨、牡蛎、黄芩、栀子、生地、白芍、杜仲、寄生、牛膝。
阴虚偏重者,以杞菊地黄汤加减。生地、山萸肉、山药、枸杞、玄参、桑椹、龟版、鳖甲、石决明、菊花。
③肝风内动型
由阴虚阳亢型发展而来,可分虚实两端,实者乃由肝阳暴张,化火而生风,虚者因肝肾阴液过于亏耗,水不涵木,虚阳上浮而风生。
实风:羚角钩藤汤加减。羚羊角、钩藤、菊花、黄芩、栀子、白芍、生地、天麻、石决明、僵蚕。
虚风:大定风珠加减。生地、白芍、阿胶、鸡子黄、五味子、山萸肉、龟版、鳖
甲、牡蛎。
3.本虚的证型
①肝肾阴虚型
主证:头晕耳鸣,目涩视朦,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小便黄短,大便干结,舌红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或细数。
治法:滋补肝肾,养阴清热。
代表方:杞菊地黄汤加减。
常用药物:补肾填精可用枸杞子、生地黄、山茱萸、淮山药、龟板;滋阴清热可
用知母、黄柏、菊花、丹皮;安神可用茯神、酸枣仁。
分析:肝藏血,肾藏精,肾阴不足长可导致肝阴不足,肝阴不足亦可致肾阴不足。正所谓乙癸同源,肝肾阴虚不能涵敛阳气,阳气亢逆上冲,而出现眩晕头痛。
②阴阳两虚型
主证:临床表现为头晕眼花,耳鸣健忘,腰膝酸软,面色少华,问有烘热,神疲乏力,夜间多尿,肢青足冷,阳痿遗精,舌质淡,脉沉细无力。
治法:滋阴助阳。
代表方:二仙汤加减。
常用药物:温肾助阳可用仙茅、仙灵脾、巴戟天、附子、肉桂;滋补肾阴可用熟地、山药、山茱萸、龟板;养血和营可用当归、白芍。
③气阴两虚型
主证:临床表现除有肝肾阴虚( 头晕耳鸣,咽干口燥,腰膝酸软,失眠健忘,五心烦热等) 表现外,尚有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动则心悸汗出大便溏薄,下肢浮肿等气虚症状。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脉细无力。
治法:益气养阴。
代表方:参芪地黄汤加减。
常用药物:黄芪、茯苓、山药益气培元,熟地、山萸肉、白芍、枸杞滋补肝肾,菊花、钩藤、牡蛎平肝潜阳。
④脾肾阳虚型
主证:畏寒肢冷,头顶冷痛,面色眺白,头目眩晕,精神萎靡,腰酸软,食欲不振,大便溏泻,夜尿频数,或小便不利,舌质淡胖,苔白滑,脉沉细无力。
治法:温补脾肾。
常用药物:参、术、苓、姜温补脾阳,附子、灵脾、巴戟、菟丝温补肾阳,龙牡潜
摄.以防虚阳上冒。
⑤心肾不交型
主证:心烦不寐,心悸不安,夜寐不安,夜寐多梦,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治法:滋水清心。
代表方:黄连阿胶汤合交泰丸加减。
常用药物:黄连清心火,阿胶、鸡子黄、知母、生地、麦冬滋肾水,朱砂、酸枣仁、远志清心安神,磁石镇静安神,肉桂引火归原。
中医强调辨证论治,临床实际应用中各型间互有相关,还是根据实际状况选择应用
以上辨证分型作参考。

现代中医治疗高血压病举例
1.中医辨证分型
中医临床辨证分型具有灵活型,无论如何分型都不可能面面俱到。现将各地名老中
医对于高血压病的辨证分型举例如下,有助于临床开拓思路,提高疗效。
祝谌予认为高血压致病因素复杂,反复性大,尤其是精神的内在因素如忧思恼
怒、工作紧张对病情有显著影响,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人体脏腑的气血逆乱、阴阳失调是本病发生发展的内因,治疗时调整阴阳气血和阴阳平衡相当重要的。他继承施今墨先生治疗高血压常分虚实两型的基础上,另增加了瘀血阻络和肝风夹痰两型,并根据本病虚中夹实、实中夹虚特点上,强调虚实兼顾、标本同治。实性高血压:常见于高血压病初期,因肝火上炎、肝阳上亢而证见头痛眩晕,面红目赤,口苦耳鸣,烦燥易怒,便
结溺黄,两太阳穴静脉怒张,舌红苔黄,脉弦劲有力或脉上鱼际,特点是血压多以收缩压增高为主,脉压差大,耳鸣如雷,脉弦而上鱼际,治宜龙胆泻肝汤、三黄石膏汤等苦寒直折,清泻肝火。虚性高血压:①肝肾阴虚型,由于素体阴虚或阳亢日久,下汲肾阴而至,证见头痛头晕,耳鸣耳痒,两目干涩或视物模糊,口干心烦,手足心热,腰膝酸软,舌淡黯
脉细弦或弦大无力,特点是血压多以舒张压增高为主,脉压差偏小,耳痒或耳鸣如蝉,脉细弱无力,治以滋补肾阴、平肝降压,杞菊地黄汤加钩藤、夏枯草、黄芩、桑寄生、怀牛膝和杜仲。②阴阳两虚型,因年老体衰,脏腑虚损,病久阴损及阳致虚阳上浮,或妇女年届更年期,冲任失调而致。证见眩晕耳鸣,腰膝酸软,肢冷畏寒,夜尿频数,口干自汗,便溏水肿,舌淡胖,脉沉细。特点是可见头面烘热,腰膝以下发凉腰膝舌淡胖等上热下寒
的阴阳失调之象。治以温补肾阳,兼滋肾阴。方用桂附地黄汤加川断、杜仲、桑寄生、怀牛膝、仙灵脾等。妇女更年期高血压常用二仙汤加二至丸等药。祝氏指出,有的医生治疗阴阳两虚型高血压不敢用附子、肉桂等温热药,认为温热药可升高血压,中医特点认为“ 有是证即用是药” ,如属阴阳两虚,虚阳上浮者则非附、桂不能取效。③瘀血阻络:元气不足,运血无力,久则成瘀;亦可能由精神紧张,肝郁气滞,血行不畅而成。证见头昏神倦,乏力,下肢如踩眠絮,四肢麻木不温或活动不利,颈项僵硬不适,舌淡黯,舌边瘀斑、瘀点,或舌下静脉怒张。实验室检查血粘度增高,常伴颈椎病、冠心病或腔隙性脑梗塞等。治以补气逐瘀,平肝通络。方用补阳还五汤加丹参、豨莶草、葛根、鸡血藤、桑寄生、钩藤、牛膝等。④肝风夹痰:恣食肥甘,痰湿中阻,蕴而化热,引动肝风,证见形体肥胖,眩晕头重,口苦粘腻,呕涎失眠多梦,胆小易惊,舌苔厚腻,脉象弦滑。治
以化痰清热,平肝熄风。方用十味温胆汤加钩藤、夏枯草、黄芩、石决明、珍珠母等。
遣药特点:祝氏治疗高血压病,最喜在辨证基础上加用夏枯草、黄芩、牛膝、桑寄生、钩藤、菊花等,经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均有不同程度的降压作用。部分中药具有双向调节的作用,如:生黄芪、人参、刺五加、灵芝、北五味子,既可使偏低血压升高,又可使病态高血压降低。
邓铁涛认为高血压病与五脏相关,若情志失节、心情失畅、闹怒和精神紧张都足以伤肝,可出现肝阳上亢之高血压,肝阳过亢的继续发展,可以化风、化火而出现中风证候,肝阳过亢不已,可以伤阴伤肾,进而出现阴阳两虚的证候,治疗高血压病的重点在于调补肝肾。因此,将高血压病分肝阳上亢、肝肾阴虚、阴阳两虚为主要证型,以平肝潜阳和滋补肝肾为基本治则。治疗肝阳上亢代表方为石决牡蛎汤( 石决明先煎30g,生牡蛎先煎30g,白芍15g,牛膝15g,莲子心6g,莲须l O g) ,治疗肝肾阴虚代表方为莲椹汤( 莲须12g,桑椹子12g,女贞子12g,旱莲草12g,山药15g,龟板先煎,牛膝15g) ,治疗阴阳两虚代表方为肝肾双补汤( 桑寄生30g,首乌12g,川芎9g,淫羊藿9g,玉米须30g,杜仲9g,磁石先煎30g,生龙骨先煎30g) 。
陆氏将高血压病分为肝阳上亢型、肝火上炎型、痰热上扰型、痰浊上犯型、肝肾阴虚型、气阴两虚型,经验方加味芝麻钩藤饮:黑芝麻20g,钩藤15g,桑叶l O g,怀牛膝12g,杜仲12g,陈皮6g,茯苓15g,丹参12g,酸枣仁5g,柏子仁15g,炒谷麦芽各15g,生姜2片,小枣3枚,生甘草3g,开水煎,每日1付,日服3次,加减:肝阳上亢型:加天麻、石决明、珍珠母等,增强其平肝潜阳之功,不主张长期用重镇之品,亢阳一平则宜减去矿石类药物,因重镇之品仅为治标之剂,而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根本在于肝肾不足,首先要供给重要器官以物质基础,才能保证阴平阳秘,浮阳不升,肝火上炎型:加菊花,炒芩,夏枯草,以清泻肝火,痰热上扰型:加竹茹,夏枯草,枳壳,以加强其化痰降浊、清热平肝之功,痰浊上犯型:去桑叶,酸枣仁,柏子仁,黑芝麻为12g,钩藤减量为l O g,加石菖蒲,炙远志,京半夏,炒白术,以健脾化痰降浊,杜绝生痰之源,源流既清,痰除风熄,风痰无以上扰,则眩晕,头痛自止。肝肾阴虚型:加黑豆,淮山药,制首乌,生地,枸杞等,以增强其滋养肝肾之功。气阴两虚型:加太子参,麦冬,当归,以补益气阴,活血通脉。
杨氏以127病例均符合老年高血压病的诊断分为肝阳上亢型,肝郁气滞型,痰浊
中阻型,阴虚阳亢型,气阴两虚型。①肝阳上亢型(28例):多为早期老年高血压患者,治宜平肝潜阳,清降利窍,用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杭菊花、川牛膝、夜交藤、茯神各15g,钩藤、生石决各30g,黄芩、龙胆草、蔓荆子、玄参、半夏各l O g。②肝郁气滞型( 23例) :治宜疏肝解郁、行气健脾,用逍遥散加减:柴胡、当归、白术、当归、栀子、川芎、枳实、川楝子各l O g,白芍、茯苓、丹参各l O g,钩藤、生石决明各30g,炙草6g。③痰浊中阻型( 27例) :多见于肥胖老年人,治宣益气活血、理气化痰通络,用半夏白求天麻汤加减:生黄耆120g,生半夏、陈皮、僵蚕、菊花、仙灵脾各l O g,白术、茯苓、丹参各15g,天麻、生山楂、橘络各12g,稀莶草30g。④阴虚阳亢型( 34例) :治宜滋阴补肾,潜阳活血,用大定风珠加减,白芍、生地、女贞子、旱莲草、何首乌各15g, 麦冬、五味子、枸杞各12g,熟地、龟版、鳖甲、钩藤、生牡蛎各30g,麻仁、阿胶、天麻、生麦芽各l O g。气阴两虚型( 15例) :治宜补益气血,健运脾胃,用人参清营汤加减,
生黄耆60g,生晒参、当归身、陈皮、麦芽、远志各l O g,熟地25g,丹参、茯苓、白芍、女贞子、旱莲草各15g,仙灵脾12g,炙甘草6g。治疗结果显效者78例,占61.4%,有效42例,占33.7%,无效者7例,占1.9%。
吕氏将84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3例和对照组21例,采用辨病与辨证分期与
分型双重诊断方法,分为肝火亢盛、阴虚阳亢、阴阳两虚、痰湿壅盛四个证候,观察疗程6周。①肝火亢盛证:用羚羊钩藤汤加味:羚羊角、钩藤、菊花、桑叶、生地黄、白芍、甘草、贝母、茯苓。②阴虚阳亢证:以建瓴汤治之,药用:代赭石、龙骨、牡蛎、山药、白芍、砂仁。③阴阳两虚证:用右归丸治之,药用:熟地黄、山茱萸、山药、鹿
角胶、枸杞子、附子、肉桂、菟丝子。④痰湿壅盛证:大定风珠加味,冲服莱葛冲剂。对照组内服复方降压片或心痛定。治疗组症状总有效率88.89%,明显高于对照组57.14%,P<O .005,具有非常显著差异。
徐氏以调和气血为主治疗80例,分为阴虚阳亢、痰浊中阻、气虚夹瘀、阴阳两虚四个证候,①阴虚阳亢( 32例) :症见头晕头痛,腰膝酸软,耳鸣如蝉,烦急少寐,
咽干目涩,手足心热,舌质红,苔少或薄黄,脉弦细数,治以滋阴潜阳,调气和血,方用杞菊地黄汤合大定风珠加减,药用枸杞子,菊花,生地黄,麦冬,赤芍,天麻,钩藤,龟版( 先煎) ,鳖甲( 先煎) 各15g,白芍,牛膝各30g,五味子l O g。②痰浊中阻( 23例) :症见头晕目眩,头重如裹,胸闷脘痞,食少多寐,肢端麻木,或肢体游走疼痛,舌质淡,苔白腻,脉濡或滑,治以理气化痰,活血通络,方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药用半夏,白术,天麻,山楂各15g,茯苓,泽泻,葛根,黄芪,仙鹤草各30g,陈皮,菖蒲,远志各l O g。③气虚夹瘀
( 15例) :症见头晕目眩,头痛隐隐,胸闷胸痛,肢端麻木,神疲乏力,气短自汗,心悸失眠,舌质紫暗或有瘀斑,或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脉弦细或细涩,治以益气活血,化瘀通脉,方用黄芪赤风汤加味,药用黄芪、桑寄生,牛膝,益母草,珍珠母( 先煎) 各30g,赤芍,杜仲,
丹参各15g,当归,防风,乌药各l O g④阴阳两虚( 10例) :症见眩晕头痛,视物模糊,心悸气短,心烦失眠,两耳蝉鸣,腰膝软,畏寒肢冷,肢体麻木,夜尿频频,遗精阳痿,舌质淡红,苔薄白或少苔,脉沉弦或沉细,尺脉弱,治以育阴助阳,益气和血,方用二仙汤加昧,药用
仙茅,仙灵脾,巴戟天,杜仲,熟地黄,桑寄生各15g,当归,知母各l O g,黄芪,牛膝,龟版( 先煎) ,牡蛎( 先煎) 各30g,疗程4~8周,治疗期间未服用其它抗高血压药物,显效36例,有效3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2.5%。
王氏以调理脏腑,平衡阴阳,调和气血为治法,治疗气血阴阳脏腑功能失调所
致高血压病,分成肝气郁结、脉络瘀阻、肝胆火旺、心脾两虚、阳虚水泛、气阴两虚、肝阳上亢、阴虚阳亢、痰瘀互结、阴阳两虚等十个证候①肝气郁结,症见眩晕头痛,胸闷太息,胁肋疼痛,烦燥易怒,舌质暗淡,苔白,脉弦,治宜疏肝理气,活血降压。方用柴胡疏肝散加丹参、炒酸枣仁、钩藤、天麻。②脉络瘀阻:多由肝气郁结失治转来,症见眩
晕、头刺痛有定处,情绪不稳,不欲饮食,肢体麻木,心慌心跳,唇紫色暗,舌暗舌下有青筋、瘀点或瘀斑,脉沉涩。治宜活血通络,利窍降压。方用通窍活血汤去麝香加白芷、地龙、丹参、生山楂、怀牛膝、天麻等。③肝胆火旺:症见头痛眩晕,面红目赤,胁肋疼痛,烦躁易怒,口苦咽干,小便黄,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治宜清泄肝胆,养阴降压。方用龙胆泻肝汤加野菊花、生石决明、夏枯草、茺蔚子、天麻等。④心脾两虚:症见眩晕,心慌心跳,气短懒言,疲乏无力,面色苍白,食欲不振,腹痛便溏,失眠健忘,唇甲无华,舌淡苔白,脉细弱无力,治宜健脾养心,定志降压,方选归脾汤加山楂、天麻、制首乌等。⑤阳虚水泛:症见眩晕欲仆,指麻心悸,恶心欲吐,下肢浮肿,小便量少,舌淡苔白滑,
脉沉弦,治宜温阳化气,利水降压,用真武汤加桂枝、琥珀、泽泻、车前子、天麻、玉米须等。⑥气阴两虚:症见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四肢乏力,气怯声低,食少便溏,口苦咽干,失眠多梦,五心烦热,遗精盗汗,舌淡或红,苔少,脉细弱无力,治宜益气养阴,润络降压,用四君子汤合二至丸加黄芪、葛根、枸杞子、黄精、天麻等。⑦肝阳上亢:症见头晕
痛,面赤易怒,耳鸣眼花,失眠,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治宜平肝潜阳,清火降压,用天麻钩藤饮加生龙骨、生牡蛎、夏枯草、怀牛膝等。⑧阴虚阳亢:症见头晕目眩,耳鸣耳聋,手足心热,心烦口干,腰膝酸软,大便干,舌红,苔薄黄,脉弦细数,治宜滋肾养肝,抑阳降压,用杞菊地黄丸加天麻、钩藤等。⑨痰瘀互结:症见头重晕眩,头痛固定不移,胸闷呕恶,不欲饮食,颈项强紧,嗜睡健忘,面浮色暗,不耐活动,肢体麻木,舌淡胖紫暗或暗红,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滑。治宜除痰化瘀,通络降压,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丹参、川芎、生山楂、怀牛膝、地龙等。⑩阴阳两虚:症见头晕头痛,耳鸣眼花,心跳气短,身寒
肢冷,腰痛腿软,一侧肢体肌肉不自主跳动,或遗精滑泄,或尿少浮肿,舌淡,苔白,脉沉弱。治宜滋阴补阳,强身降压,用金匮肾气丸加女贞子、早莲草、天麻、炒杜仲等。以上各型所选方药,依病机选用合于“ 证” 之方药。
高氏对原发性高血压病,分三型辨治,形成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特点①肝阳
上亢型:证见头痛,头晕,情绪急躁,心烦易怒,口苦面赤,体盛性刚,血压忽高忽低,且以收缩压为主,舌红苔黄,脉弦细或弦劲有力,治宣清肝潜阳、清降为主,方用天麻钩藤饮化裁;清镇为主,方用镇肝熄风汤化裁②风痰上扰型:素体肥胖,头重眩晕,脘闷泛恶,心烦不寐,下肢酸软,收缩压与舒张压均持续升高,舌苔厚腻,脉弦而滑,治宜熄风涤痰清热,无热体胖者,方用半夏天麻白术汤化裁,有热体瘦者,方用黄连温胆汤化裁③肝肾阴虚型:病程长,老弱体衰,肝肾阴亏,水不涵木,证见头重脚轻,头痛头晕,耳鸣目眩,腰膝酸软,夜梦遗精,心悸失眠,四肢麻木,舌红苔少,脉弦而细,治宜滋肾柔肝,肝阴偏虚
者,方用首乌延寿丹:( 首乌、牛膝、菟丝子、杜仲、桑叶、菊花、桑椹、女贞子、旱莲草、胡麻仁、稀莶草);肾阴偏虚者,方用杞菊地黄丸加味,以上3个证型,6个方剂,辨证准确,用之得当,每获显效。除用上方为主治疗外,为减轻症状,可在主方上随证加减,如血压持续偏高,居高不下者可加青葙子、马兜铃、杜仲、黄芩、夏枯草、草决明、白薇等2~3味,以提高降压效果;血压持续偏高,伴手足麻木者加天麻、稀莶草、龟板、鳖甲、桑枝、地龙、僵蚕:胸闷憋气者加丹参、郁金、薤白;胸闷痰多者加半夏、胆南星、瓜蒌;腰膝酸软者加桑寄生、怀牛膝;心悸少寐者加炒枣仁、柏子仁、玉竹,年老体弱、高血压晚期、肝肾阴阳两虚、证见头晕耳鸣、健忘、手足麻、心悸、下肢酸软、夜尿多、阳痿者治当助阳益阴,合左归丸;阳虚偏胜者加制附子、肉桂;阴虚偏盛者加知母、黄柏、龟板;气虚、气急兼浮肿者加黄芪、白术、汉防己;水肿气喘者加车前子、泽泻、猪苓、白茅根、葶苈子;便秘者加大黄、瓜蒌、当归;兼有外感证者
加荆芥、防风、薄荷、菊花、紫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